分节阅读 49(2 / 2)
原来如此,众臣猜测这一定是扶苏回国的路上发现的,却不知扶苏为何要将两只海军驻扎在那里。
“这两座岛屿一座位于高丽,扶桑以及我华夏齐鲁之地的中间,另一座位于会稽郡的西南方向,距离大陆不过四百里且面积不亚于大秦国内的任何一郡,而且岛上物产丰富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原住民,朕打算分别迁移五万户大概也就是五十万人左右的人口前去开垦定居,既能够为我大秦平添两郡之地又能为蛟龙卫,鲲鹏卫提供后勤,届时大战一起两路齐发与我大秦陆军夹击山东诸侯”扶苏满怀憧憬的说道。
“陛下,此战略最好是能够起到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而我大秦目前已经丧失了所有海岸线,必须要想一条计策能够在短时间内悄无声息的将百姓迁移过去。”李善长插嘴说道。
“的确,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扶苏不禁有些抓耳挠腮。
“陛下,良儒倒是有一计”
“真的快说”扶苏倒是没想到张良李儒同时有了主意,顿时喜出望外。
“次辅大人请。”李儒谦让道。
“副都督请。”张良有样学道。
“行了你们两个,赶紧的,都不想说就一人拿一份竹简写出来递给朕看,谁的计策更好朕明天就从内帑出资给他家修一个冰窖”
片刻后,扶苏接过两人的竹简看完噗嗤一笑,两个人的计策居然一摸一样,除了文字表述不太一样,当然扶苏就不在这里对两人的文学水准做点评了。
原来他们两人都建议扶苏借在巴蜀二郡修建直道的名义明面上抽调五十万青壮暗地里实则老少妇女都有基本上就按户口迁,等到了鱼腹县直接登船顺长江出海,对外宣称海军演习。
自然了,直道真的要修,诸侯的探子们可没一个吃素的。而且,两人有句话不敢再竹简里写出来,大概意思就是什么反正你老嬴家征兆民夫修长城修皇陵修皇宫败家是传统,诸侯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于是扶苏决定就按此计实行,明天就开始拆迁工作,额不对,是移民工作,另外,扶苏给郑森下了一份军令,到时候直接从移民当中挑选一万青壮参军。
这五十万移民还要配备大量的随船医生及各种药物,将各种非正常死亡降到最低。而且为了适应长时间海上航行以及今后的海岛生活,扶苏决定移民人口优先从巴蜀沿江两岸的人家。再从内史迁徙人口补充巴蜀,顺带补充一下陇西和北地二郡。
随即秦国轰轰烈烈的人口大迁徙开始了,收到消息的诸侯们纷纷设宴庆祝,老子就是瞎搞工程又不发薪水逼得民工们扯旗造反结果大半个公司整没了,结果董事长没死半天富二代儿子又开始作了,这尼玛真的是不把家产败光不算完啊,全然不知扶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期间,扶苏顺便举行了第一次大秦帝国人口普查,给所有百姓弄个户口本。当扶苏收到户部的统计奏折之后整个人都傻了,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的中国总人口已经飙到了两千六百万,经过六国后人造反和卫国战争之后总人口居然下降到了一千九百多万。
再刨去山东十国之后堂堂大秦帝国居然只剩不到五百万其中内史最多一百九十万人口,汉中其次有一百万,剩下巴蜀与陇西各有四十万,最少的北地只有二十三万,加上即将到达济州与宝岛的五十万合计四百八十三万人口。
扶苏无奈了,按照一个国家军队与百姓的比例十五抽一就算是穷兵黩武,如今九龙卫四十六万大军直接就是十抽一啊,他居然在不知不觉当中把大秦的底子给掏空了
震惊之余,扶苏将一条国家政策提前两千年实施了大秦帝国计划生育政策,第一眼瞅道此条命令的首辅李善长和户部左侍郎李恢直接笑喷了,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下圣旨命令百姓多生孩子,尼玛有没有搞错,人家爱生不生关你屁事,你管天管地还管不了别个拉屎放屁呢
因为这件事扶苏在朝堂上足足连续被魏征喷了一个月,即便他每次解释是为大秦的将来考虑,没有人口就没有实力也总会被千万个理由再次喷倒,什么周礼啊,君威啊,忌讳啊甚至连风水都在一个月里被魏征变着花样的提出来。
第91章 扶苏拆迁搞发明,群臣朝会恐惧症
扶苏圣旨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这样子的,凡大秦户口在籍者从第二个孩子开始国家负责一直到十四周岁之前的全部抚养费用,满八周岁之后进入国家在各县设立的小学堂读书,一律住宿,食宿学费全免。
三年之后十一岁进入位于郡城的中学堂学习,学习任意一项谋生技能,再三年之后是十四周岁毕业可步入社会寻找一份稳当的工作养家糊口亦可在参加升学考试之后进入位于都城咸阳的任意一所大学堂深造,毕业时候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或由国家安排一份高薪的工作。
另外家里任何人生病可以拿着朝廷办法的计划生育荣誉证书去公立医院免费治疗,在所有帝国公营商店购买生活物资打八折。
此政策延续到帝国人口满三千万,但并不是指整个华夏大陆而专指三秦旧地。
这计划生育政策完全和教育,医疗,商业三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可是大秦目前除了私塾没有公立学校,除了医馆没有公立医院,除了小商铺更是没有一家国企。
没有办法,扶苏不得不提前将学校,医院和国企都弄出来,分别由学部,医部,商部管理。
首先在各县城,郡城大量修建医院,派遣,其次朝廷出资由户部拨款在各郡县购买商铺,建立国家供销社与各地分社,售卖所有生活物资,也算是国营连锁店的雏形了。
跟着扶苏又成立了帝国钢铁集团,帝国煤炭集团,帝国粮油集团,帝国盐业集团,帝国娱乐集团其实应该交青楼的,帝国报业集团,帝国造船厂,帝国兵器集团等等等等,虽然都是空壳毛都没有
最后每个县建立一所小学,设祭酒一名,督学两名,严格按照户口入学,不得随意调配;
每个郡建立一所中学堂,其他同上;
帝都咸阳则设立七所大学:帝国皇家军事学院为大秦最高军事学府,分设政治系扶苏打算开始给军队洗脑,陆军合成指挥系,骑兵指挥系,步兵指挥系,炮兵指挥系纯属扶苏恶趣味,其实就是弓箭兵,不过他觉得名字不好听就改了,战略战术参谋系,工兵系,后勤系,海军指挥系,海军工程系;
帝国大学为帝国最高综合学府,只有你想不到的专业,没有你读不到的专业,前提,你有本事考进去;
另外还有帝国师范大学,帝国农业工程科技大学,帝国财经大学,帝国公安大学与帝国艺术学院s:不要问为什么没有医科大,前面华佗担任老大的太医院就是。
然后扶苏发现咸阳城地又不够了,根本装不下这么多大学,以及凌烟阁周围住户的拆迁安置问题。
所幸玩票大的,直接把咸阳拆了重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