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2(2 / 2)

加入书签

薛仁贵以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旧唐书薛仁贵传作与刘仁轨共同留守。但按旧唐书刘仁轨传,刘仁轨在唐军回师后便请求致仕,并无留守安东都护府的记载。

薛仁贵移至新城,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句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句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

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之子,曾为鄯城镇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经常违抗薛仁贵的节制。

唐军抵达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将要赶往乌海,薛仁贵对郭待封说:“乌海地势险要毒气又多,我军进必死之地,真是条险路,但是行军迅速就会成功,缓慢就会失败。这里大非岭宽阔平坦,可以设置两座营栅,把全部军需物资藏在营栅里,留下一万人守卫,我军快速挺进,乘敌人没有准备去袭击他,就可消灭了。”

薛仁贵率军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军。薛仁贵击破吐蕃,斩获略尽,收获其牛羊等万余头,回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郭待封傲慢,不听从薛仁贵之命,领着粮草辎重等缓缓前行。

等郭待封军进至乌海时,吐蕃二十余万大军来救乌海,进击郭待封军,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都被吐蕃军掳掠而去。薛仁贵只得退军,屯驻于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不敌,大败。

薛仁贵无奈,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才得以退军,然而吐谷浑自此沦陷。薛仁贵叹息说:“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该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因此死在蜀国,我本来就知道必然失败。”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没过多久,高丽留下的军队叛乱,薛仁贵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上元674年676年年间,他又因事获罪,被流放到象州,碰上朝廷大赦才回家。

开耀元年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贵旧功,召见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朕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替朕消灭过九姓突厥、高句丽,使漠北、辽东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朕怎么会忘记呢。但是,有人在朕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于失利,这件事让朕非常遗憾。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去呢”

于是,薛仁贵被重新起用,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于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与单于都护府北境,又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

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车马,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另一说埋葬于山东省嘉祥县。

本章完

第203章 不好意思还有两章废话

二十名猛将召唤完毕,扶苏的钱包也彻底空了。

而且此次的召唤质量并不是很高,除了薛仁贵、杨文广等几人之外不是脑后长有反骨的二五仔们就是四维相对较低的二三流武将。

不过却是有一个意外之喜,杨文广被召唤出来的时候居然携带出附属人物狄青,一个由底层士兵成长起来的北宋名帅。

因为杨文广的植入身份是老将杨业的孙子,正在北边三关抵御匈奴人的杨延昭的儿子,年仅十三岁,因为年级不够没有被选入青年近卫军便被扶苏带在身边学习,所以狄青被植入的正式身边便是杨家跟随杨文广出来的几名家兵队长。

其四维分别是武力97,统帅98,智力85,政治80。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精通骑马射击。

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西夏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

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