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5(2 / 2)

加入书签

廓尔喀军已被清军赶出国境,清军即可就此罢兵议和,在谈判桌上解决双方所存矛盾和芥蒂。但是乾隆认为,必须攻入廓尔喀境内,占领都城阳布,迫使其归降,才能一劳永逸,实现边境安宁。于是五月十三日,福康安又率军由济咙出发,一路高山夹峙,路险道窄,清军进至索勒拉山攻敌石卡,追敌至济咙西南八十里外的热索桥,最后以木筏渡河,攻至密哩顶。福康安率军沿路攻打敌寨,直抵距阳布一百余里的雍雅今尼泊尔境内。廓尔喀国王恐国都难保,而邻国锡金、不丹可能趁势报复,遂派使者前往印度,请求孟加拉英国东印度公司,以武力支援,但孟加拉总督以西藏为中国领土,又想维持英国在广州的利益,没有出兵援助。廓尔喀见势不妙,遂遣使求和。福康安认为这是廓尔喀缓兵之计,哪肯坐失事机。七月,福康安带足军粮,继续领兵前行,进攻噶勒拉山,直取甲尔古拉、集木集两要寨。其间六战皆捷,所杀四千余人。廓尔喀举国震惊,军队人员死伤甚多,因此乞降。福康安至热索桥以后,以为抵阳布必将“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于是士兵也产生懈怠思想,廓尔喀军趁机而入,因此清军也伤亡惨重。加上廓尔喀水土恶劣,霖雨不止,死者甚多。廓尔喀军此番求和,福康安遂退兵至雍雅,等待朝廷指示。

八月十日,乾隆即谕福康安,西藏气候骤冷,往年九月以后即冰雪封山,卜雪当会更早,着“冒险深入,转瞬冬令,设全进退两难,关系尤为重大。”指示他可以接受廓尔喀的乞降,撤兵回国。二十二日,当乾隆得知廓尔喀军确已“禀恳归降”,遂特颁渝旨,准许纳款班师。从战局及时令考虑,乾隆和福康安等人都希望早日结束这场在异域的艰苦战争。

清军虽是入藏远征,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在福康安等人的直接督师指挥下,迅速将廓尔喀人逐出西藏,又翻过喜马拉雅山,一路攻克廓尔喀人的无数碉卡,破其营寨,直抵距阳布仅四十里之处。廓尔喀国王表示退回在扎什伦布寺劫掠的财物,今后再不侵犯西藏。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

乾隆对征廓尔喀之役的主要统帅福康安亦倍加赞赏,于是实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恰遇15功臣图像成,乾隆亲自御为制赞。大学士阿桂以未临行阵,奏让首功,福康安被列为首功之人。九月,赏一等轻车都尉,令其子德麟承袭。乾隆本欲给予王爵封衔,但因未克阳布,故就此裁抑。

乾隆恐怕如给福康安王爵,则招人议其加恩后族,且福康安也有盛满难居之虑。但是此次对廓尔喀作战,福康安备尝艰苦,调度有方,深入其境七百里,仅给予世职,又不足以酬其劳绩,于是在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又将福康安授为领侍卫内大臣,并照王公名下亲军校之例,赏给六品顶带蓝翎三缺,令福康安于其得力家人中,酌量给戴,以示宠异。

对廓尔喀之役虽获全胜,但西藏的地方管理体制亟待健全完善,乾隆五十七年七月,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在西藏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控御机构,决定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制度,遂命福康安会同八世0、七世班禅等西藏宗教首领共同筹议办理西藏善后事宜,双方经过会商,共提出一百零二项条款。次年正月,经清政府修订为二十九条,即钦定西藏章程,它吸收了前此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改革并充实了多项方针。这一章钓加强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和地位,驻藏大臣与0和班禅额尔德尼一道督办藏内事务,藏内事无巨细,均应禀驻藏大臣办理,轧藏大臣有甄选西藏地方官吏之权。又改革了0、班禅和各地黄敦呼图克图的继承制度,实行“金瓶掣签”制,以金瓶抽签来决定转世灵童,减少了在继承问题上的争端。还加强了西藏的地方常备军建设,密切了中原与西藏之间的关系。钦定西藏章程的成功签订,表现出福康安不仅具有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而且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是加强西藏政治、宗教、军事、财政等制度建设,密切西藏与中央朝廷之间关系的有功之臣。

死后哀荣

乾隆六十年1795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八月,聚集在平陇的起义军推吴八月为苗王,、石三保为将军。福康安、和琳采用剿抚并用的措施。九月,吴半生被俘获。十二月,吴八月被俘。初战告捷,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

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在军中,但他仍继续督战,终因积劳成疾,于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军中。同年六月,石三保被诱至坳溪被俘。起义领袖相继遇害,起义军开始失利。九月,代替先后病死军中的福康安与和琳为统帅,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至十二月,起义军的最后据点石隆寨失陷,战死于贵鱼坡,苗疆至此平定。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不过,后来的嘉庆皇帝并未像其父亲那般褒奖福康安,多次追加谴责他在军中挥霍无度。嘉庆十三年1808年嘉庆帝将其子由世袭贝勒降为贝子。

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有清一代,关于宫廷的民间传说特别多。如雍正突然于一日之间暴死,传说是被朝廷毁墓戮尸、满门抄斩的的孙女吕四娘所弒;另外,乾隆被传说是汉人,真实身份乃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还有极得乾隆宠爱,以外戚身份获封贝子,死后又被追封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的福康安,民间传说他是乾隆的私生子,所以才能获此殊宠。

福康安的父亲为大学士傅恒,他的亲姑姑就是乾隆的妻子孝贤皇后,按照辈分,他应该称乾隆为姑父。据说福康安小时候长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模样与他的两个未曾谋面的表哥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有几分相似,而这两个倍受乾隆喜爱的嫡子,恰恰又因病早夭。

福康安的出现,因此撩动起了乾隆内心深处的一缕父爱柔情,于是他把年幼的福康安接到宫里,如同亲生儿子一般教导培养。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也为民间传说提供了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稗官野史纷传,傅恒的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