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8(2 / 2)
吴三桂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汉族,明末清初辽东锦州人,祖籍江苏高邮市界首镇六安村,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侯最少年”。
吴三桂简介吴三桂 人物经历
吴三桂1612年出生明天启末年,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任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二日,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受清此时已降清封平西王。
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
清顺治十六年1659,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清康熙元年1662,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清军平定云南后,被掘坟折骨。
吴三桂简介吴三桂 坎坷生平
吴三桂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早期势如破竹,吴三桂也完全有能力一股着气打到北京去,但是他没有过长江,而是选择了称帝,致使顺治有时间组织力量来镇压。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其本人也开始蓄发,改穿明朝衣冠。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 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本是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敢为爱情失去江山的人,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抑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吴三桂简介吴三桂 相遇陈圆圆
有一年,吴三桂随爷爷到苏州采购绸缎,闲暇时与苏州好友周仝游览太湖。二人正在茶馆品茶,忽见隔岸游艇上有一位妙龄女子翩翩起舞,歌声优美动听,吴三桂不觉怦然心动。他问周仝:“这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倾倒”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陈圆圆,是苏州艺美戏班子的当红歌妓,名震江南。”
吴三桂与周仝分别后,心神不定,脑海里总浮现陈圆圆的身影。他无心经商,常借故“与同窗好友相会”,实则跟随艺美班观看演出,以目睹陈圆圆的芳容。陈圆圆每次出场演出,总看见前排座位上有一位英俊青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使她六神无主。她偷偷观看这位青年,仪表堂堂,文质彬彬,从他的衣着打扮看来不像普通人家子弟。后来听老板说,这青年姓吴,叫吴三桂,是将门子弟。陈圆圆每次演出,只要看见吴三桂,便心不由己地暗送秋波。
一日,陈圆圆缷妆后回家,忽听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是吴三桂,她喜出望外,于是放慢了脚步。吴三桂紧走几步,赶上陈圆圆,约她“春来茶馆”叙话。二人来到茶馆就坐,先客套了一番,要了壶茉莉花茶,边品茶边聊天,互诉爱慕之情。二人难分难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吴三桂说:“我一定要把你赎出来,娶你为妻,永不分离。”陈圆圆说:“我出身贫贱,不配当你的妻子,只要你对我好,能在身边伺候你我就心满意足了。”于是二人海誓山盟,私定终生,只等吴三桂爸爸应允,再明媒正娶,接陈圆圆进入吴家大门。
谁知风云突变。正当吴三桂与陈圆圆“情切切,意绵绵”之时,吴三桂的爸爸吴襄从北京给他发来急书,让他立即动身来北京参加武举考试。吴三桂父命难违,只好忍痛与陈圆圆分别,留下无限遗憾。
吴三桂赴京应试那年,只有16、7岁,他英俊潇洒,武功高强,一举考中武举人。
吴三桂中举后,除习武练功外,常阅读孙子兵法和诸子百家著作,对史书也是爱不释手。汉记中的“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他的座右铭。立誓要做朝廷身边的大官,娶阴丽华那样的大美人为妻。 吴三桂文武双全,仕途一帆风顺,很快当上了宁远总兵,拥有精兵2万、吴家军3千,成为东北的劲旅。吴三桂当了总兵后,实现了第1个愿望,可是娇妻在那里他日夜思念陈圆圆。自从苏州一别,陈圆圆杳无音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圆圆仍在苏州当歌妓,生活非常凄苦,于是他派亲信吴勇携黄金500两,去苏州赎陈圆圆。
吴勇到达苏州后,找到艺美戏班。李老板对他说:“自从吴将军离开苏州后,陈圆圆茶饭不思,大病一场。病愈后她无心演出,每日在家吟诗作画,弹琴歌舞,专等吴将军前来迎娶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