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13(2 / 2)

加入书签

乾隆十九年1754,岳钟琪病势稍有见好,忽有军情来报,说重庆人陈昆,组织邪教,蛊惑人心,聚众反清,其势甚大,当地官府已无法弹压,请派大军征剿。

岳钟琪不敢贻慢,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披甲胄,跨战马,率领大军赶赴重庆,清剿邪教陈昆。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在大巴山与邪教武装展开了激战。邪教武装毕竟是一帮乌合之众,很快便被剿灭四散。这时,岳钟琪的痨肺病进一步加重,在返回成都途经资州今四川资阳时病情恶化,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

本章完

第210章

傅恒像

傅恒:军政双全的“乾隆年间第一名相”

清朝官位中没有宰相一职,通常只要是进入军机处的大臣,都被称作是宰相。相对于阿桂、刘墉、纪昀纪晓岚、和珅等乾隆朝知名度很高的辅相,傅恒在民间的知名度似乎远远不及主要是其他人在野史和影视剧中出镜率。但综合来看,傅恒是“乾隆年间第一名相”可谓实至名归,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二十余年。

富察傅恒约1720年1770年,字春和,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名将、外戚,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

傅恒出身于名门,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与世祖两朝位列议政大臣,跻入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并被擢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他坚定支持康熙皇帝议主撤藩,对康熙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平定三藩之乱都起了积极作用,圣祖时加赞誉。

傅恒的伯父马斯喀、马齐和马武都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人物。傅恒的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与此同时,傅恒的姐姐,即孝贤纯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俭,颇受乾隆帝钟爱,夫妻感情极深。良好的家庭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傅恒在日后成为乾隆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除了政治上的作为,傅恒在军事上的成就也颇为显赫。乾隆十三年1748年,傅恒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京师及满、蒙兵13万余人,分三路入缅甸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兵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军遣使请和,疏奏罢兵。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福康安像

福康安:征战一生从无败绩的“战神”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因为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帝便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为乱,阿尔泰与桂林皆调度无方。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福康安任职户部侍郎,不久迁满洲镶黄旗副都统,受命赶赴四川军中任平叛将领。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乾隆帝鉴于清军平定大小金川福康安为西路得力之人,赴宜作战尤为出力,授为内大臣。由于福康安在大小金川之役中与士卒艰苦作战,克敌制胜,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重视武功的乾隆帝的赏识,于是一再提拔使用。乾隆在批复福康安的报捷奏折中批道:

报捷奏悉,朕心之嘉悦欣喜非言语所能形容自庆复而讷亲张广泗败绩辱命,尔父首定金川,尔今日再定,金川自此无干戈矣金川人民安享盛世之福,藏边道路得以畅通无滞,皆天授尔父子为朝廷解肘襟之忧也。非惟四川一地得安,亦非惟西藏受益也,此功厥伟,乃天下亿兆人民共庆同欢者也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康安被授予吉林将军之职,次年调任盛京将军。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转为户部尚书,第二年又转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福康安受到乾隆帝倚重,并被授予了相当重要的权力。

除了平定大小金川 战役,福康安还先后率军平定了甘肃回民民变、台湾林爽文起义等。尤其在廓尔喀之役中,福康安身先士卒,表现除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扩大西藏进出口贸易,打开西藏大门,英国唆使廓尔喀尼泊尔起兵反叛,两次入侵西藏,乾隆钦命军机大臣、太子太保福康安为抚远大将军,率兵平叛。福康安率军历经艰辛,60天翻越喜马拉雅山,他们很快击退侵略者,打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