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9(2 / 2)

加入书签

“陈师傅,你的意思,就是你会做”

说着,一双手就不自觉地抓住了陈尔的胳膊,着急地等着陈尔回答。

像是小心翼翼捧着一只易碎的水晶娃娃一样,担忧又期盼。

一旁的沈一念见了这神情都有点于心不忍。

她悄悄看向陈尔,她可不信陈尔会无动于衷。

没想到,陈尔居然还真的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沈一念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一句,“真是注孤生”

陈尔当然不是那种不会怜香惜玉的人。

只是,他作为一个闲散惯了的懒人,是不愿意无缘无故帮助别人的。

况且,银倏酒他也只是有些了解而已,从来没做过。

更别说银倏酒复原起来十分麻烦,他没那个闲情逸致。

但是,他可以把做法告诉她。

只要,她先放开她的爪子

陈尔轻咳了一声。

赵九黎才连忙反应过来,松开了自己的手,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粉色,往后退了一小步。

“抱歉,我刚刚有点着急了”

陈尔没有额外注意这个小插曲。

而是道,“我可以问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吗”

陈尔虽然会酿酒,但是他和赵九黎可不熟。

赵九黎双手背在身后,两根手指轻轻搅在一起,抬起雪白的下巴,看着陈尔,露出一个笑容来。

“因为我看过你的直播啊,知道你对酒很有研究而且,我也找过许多出名的酿酒师傅,他们都不能酿出银倏酒”

陈尔点了点头。

三人在餐厅里坐下。

赵九黎和沈一念都在认真地听着陈尔说话。

“银倏酒的做法已经失传,所以,我现在说的,只是我自己揣摩出来的做法。”

赵九黎连连点头,然后一脸期盼地看着他。

陈尔语气慢腾腾的。

“银倏酒的名字太诗意,一看就是古人特意取的名字。古人有个习惯,给美食或者美酒取名,名字里一般都包含了酒的特征。”

“银,应该是指酒的色泽。倏,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很快,很突然。既然是动词,大概就是指酒的香气。”

“古代的酒大都是粮食酿造的粮酒或者水果酿造的果酒。果酒颜色浓郁,是达不到色泽通透,亮如白银的。所以这银倏酒只能是粮酒。”

赵九黎像个认真上学的学生,歪着头问陈尔,“那倏这个字,又代表着什么呢”

既突然,又快闪的香气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

赵九黎想象不出来。

陈尔并没有回答她,而是继续说下去。

“这个倏字很特殊,代表这酒不同于其他粮酒的香气。所以,酒中应该加了什么特殊的东西。”

“综合刚刚上述条件,这银倏酒应该是用粮酒加入其他特殊材料制作出来的酒。类似于竹叶青那种酒。”

赵九黎又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粮酒才能达到色泽亮丽如银,香气倏倏呢

陈尔接着说道,“银倏酒,在两宋时期的名酒录中有提及它的产地。”

“银倏酒产于京东、西路。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北部,山东的中西部,河南东部,安徽小部等。”

“所以,我们就可以找一找这几个地方的名酒,银倏酒就大概是其中一种。”

赵九黎这时候就有点懂了。

既然银倏酒是类似于竹叶青那种,用粮酒加入其他材料再次发酵酿造出来的酒,那么就应该有原料酒才对

古书中记载银倏酒产于京东、西路,那么去查一查那些地方盛产的名酒,不就知道银倏酒的原料酒是什么了

“陈师傅,你真聪明”赵九黎真心的夸奖他。

陈尔脸不红心不跳,“这个我知道。”

沈一念在旁边憋住笑,心想陈尔的脸皮居然这么厚了。

说了这么多,终于切入了正题。

“古井贡酒是安徽亳州的传统名酒,也是白酒中的珍品。”

“其特点是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

赵九黎马上抓住了古井贡酒和银倏酒共通的特点。

“色清如水晶”

这样的好酒如果倒在杯子里,被光一照,可不就是亮丽如银

第三十六章 私生

既然确定了银倏酒的原料酒是古井贡酒。

那么在其他材料上的选择,就要配合着古井贡酒的特点来选择。

古井贡酒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

兰花泡酒并不算适合,所以要寻找其他类似兰花的东西。

香气幽谧而纯粹。

陈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梅花。

赵九黎问陈尔,是不是直接用梅花来浸泡古井贡酒。

陈尔却说不是。

“如果真用梅花来泡酒,那么银倏酒的香气就不是倏急的了,而是浓郁绵长。”

所以,梅花不能直接用来泡酒。

陈尔想了想。

“在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但是天空开始有点亮堂的时候,摘下梅花来,装在空置的酒坛子里,要装满,然后密封坛口。每隔两天换一次新鲜的花朵。这样最少持续一个月。”

“然后倒入古井贡酒,密封坛口,七天后开启。把梅花枝头上堆积的雪取下来煮化,用来温酒。”

“这样,酒中的梅花香气就能达到一种似有若无,稍纵即逝的美感。”

而且,喝这酒的时候刚好是下雪的冬天,酒杯中的液体被雪光一映,定能亮如白银,通透无暇。

才能担得上“银倏”二字。

赵九黎和沈一念都听呆了。

两人此刻仿佛都能看见那片银光盛景。

“这个方法实在是妙”

赵九黎忍不住笑着拍下了手掌。

“谢谢陈师傅”

“不必谢。”

陈尔在心里想,要不,等冬天来的时候,他也做一坛银倏酒来尝尝

沈一念问赵九黎,“你看起来也不像喜欢喝酒的人,怎么想到要做这个酒”

赵九黎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