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60(2 / 2)

加入书签

在这么下去,万一战马暴毙而死,刘和估计还没跑出徐州,就会饿死。

所以刘和必须要求助。

当然,赵风知道,这是自己刚好在这里,所以刘和才来求助自己。

如果自己不在这里的话。

刘和也会去求助别人。

比如曹操。

当然,如果按照正史发展,现在青州应该是归属袁绍。

而东海郡离青州,也就隔了个琅琊国。

所以,赵风估计,正史上,刘和应该会求助袁绍。

毕竟袁绍和袁术,也是对立关系。

而袁绍依然可以利用刘和的身份,去处理很多事情。

当然,这都是猜测,刘和这种小人物,赵风根本毫无映像可言。

或许死在半路,也说不定。

赵风沉吟了一下:“助你脱困,也不是不可以。”

“但你能给我什么好处”

刘和想都没想:“战马、粮食、辎重,赵州牧想要什么,都可以提”

赵风摇了摇头:“你现在,可没那么大的能力。”

“而我要是索要太多,你显然会让我出兵助你攻打公孙瓒。”

“因为只有你继承了刘虞的幽州牧之位,你说的那些,才可能达成”

接着话锋一转:“算了,毕竟是汉室宗亲,我就当替刘虞照顾一下你了。”

因为官职关系,赵风与刘虞,算是平辈论交。

这样一来,刘和就成了赵风的子侄辈。

虽然刘和比赵风要大上很多。

但确定了辈分关系,对以后也会有些好处。

然后看向熊大:“带下去,好生安置”

熊大一拱手:“喏”

然后走到刘和身前,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

刘和对赵风行了一长揖:“多谢赵州牧”

然后便跟随熊大,退出了中军大帐。

对于赵风来说,安置刘和,或者带刘和脱困,都是举手之劳。

如果不能索要到太多的好处,还不如博得一个好名声。

这样一来,幽州百姓对赵风的看法,肯定会不差。

这也方便赵风以后去治理幽州。

处理完刘和的事。

赵风觉得,徐州之行,差不多要结束了。

这次原本目的,是要顺便捞取陶谦的两百万石粮食。

到最后,两百万石粮食,可能得不到,但却得到了曹操不接纳袁绍的承诺,也算不亏。

结果不但如此,还意外招揽到了鲁肃。

另外在临走之前,居然还能碰到刘和,简直是意外中的意外

第八百一十三章 事情了结三

五天后。

赵风率领大军,再次后撤了十里。

郯县这边的战事,再次变的微妙了起来。

因为下一次再往后撤,赵风的大军,便会撤出郯县地界。

到时候,再用战略转移来忽悠陶谦,显然就说不过去了。

不过,赵风能从陶谦那边得到的好处,也就是两百万石粮食。

而粮食对于现在的赵风来说,根本不缺。

所以这个好处,没有早期规划的那么重要。

跟曹操的承诺,和后期的互惠互利相比,两百万石粮食的好处,也是可以舍弃的。

只是为了这两百万石粮食,赵风耗了这么久的时间,要真拿不到好处,还是略有不甘而已。

只不过,耗了这么久,在继续耗下去,虽然对曹操有影响,但对赵风自己,同样也有影响。

毕竟赵风的其余几部大军,还在河内郡与袁绍交战。

进攻和防守,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赵风这边的进攻,会越来越吃紧。

所以赵风需要率兵,去河内郡协助作战。

就算赵风不直接参战,但华雄的骑兵,杨经、太史慈、管亥等,都可以直接参战的。

时间缓缓流逝。

在准备后撤的最后一天。

鲁肃走进中军大帐,对赵风行了一揖:“主公真的打算直接撤离吗”

“我军都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天,如果按照主公早前的分析。”

“曹操确是有可能会退兵,因为曹操当初说过,他们的粮食供应不足,所以才要大肆屠杀百姓。”

“虽然可能是借口,但肃仔细推算了一下兖州的粮食情况。”

“曹操的大军确实会缺粮。”

“另外,根据主公所言,曹操在初平三年时,为了集中兖州权利,扫除了一些障碍。”

“但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或许,这些人,也在寻找时机,准备对曹操来一次狠的”

赵风点了点头:“子敬说的都对。”

“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还要耗费多久”

鲁肃沉吟了一下:“根据我这几天的推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曹军近期应该会开始缺粮。”

这个推算,如果没有赵风的算术,确实会非常麻烦。

但有了赵风的乘除法,会相对简单一些。

毕竟兖州一共就几个郡,虽然不知道每个郡具体是多少赋税,但可以估算一下。

然后要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也不算太难。

只是这个数据,是估算出来的,所以准确性,就不好说了。

这也是赵风一直在,拖延时间的原因之一。

当然,只是估算赋税,出入不会太大。

主要还是曹操派人盗墓,然后把坟墓里的青铜器,给重铸为小钱。

然后用小钱去购买粮食。

这一点,就无法估算了。

就像赵风,其他诸侯也能估算出赵风一年的赋税水平。

但是赵风的其他收入,就不好估算了。

比如醉仙楼、洪门镖局等,带来的收入。

赵风两手一摊:“就算曹操近期会开始缺粮,但我们今天就需要后撤十里。”

“而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