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1 / 2)

加入书签

高。细算之下,每个生煎售价三文,两文钱的纯利。每锅四十,一天平均五十锅,再加上泡菜、凉拌的收入,一天的盈利就四贯多银钱。半年下来,有七百多贯的收入,去掉用度和留一些不时之需,拿出五百贯给大哥娶房媳妇,还是没问题的。”

唐奕把账目细细地向马老三道来,马老三这才知道,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食铺,居然能挣这么多。

以前,他还觉得唐奕花钱大手大脚,食铺生意虽然不错,但也顶不住这般挥霍,还想着怎么劝劝唐奕呢。

唐奕笑着道:“这回您老放心了吧赶紧想想,哪家闺女还算上眼。”

“这么说来,倒是能给大伟说上一门亲了,但也用不了那么多。”

唐奕不以为意,“娶就娶门好的,不怕花钱”

古代可没有什么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夫妻直到上了一张床,还没见过对方长什么样儿的比比皆是。

所以,衡量一门亲的好坏,最直观的反应到了彩礼的贵重与否上面。有钱娶个漂亮贤惠的,没钱也只能寻个一般的将就。纵使宋朝女人还不像明清那般沦为男人的附属品,但在婚姻之事上,依旧现实的很。

“城外西岗李顺子家的二闺女如何”既然定下来了,众人也不再扭捏,马婶已经开始把脑子里的待嫁小娘都过了一遍,立马有了人选。

“哪个李顺子”

“就是时常供应咱们鲜菜的那个菜农李老汉,他家二闺女我见过,长像虽不出众,但身板硬朗,一看就能生养,过门之后,也是一把好帮手。”

“哦。”马老三了然。“那闺女有些印象,倒也不失一门良配。”

唐奕看这老两口商量的热络,不禁为马大伟叫屈,身材硬朗,良配硬朗这个词儿要是用到姑娘身上,好像不太美好吧

“你看城东张屠户家的女儿如何”马老三又提出新的选择。

唐奕一翻白眼,得,这回又挑一个重量级的。

“倒也不错。只是,张屠户未必看得上咱们这佣户出身的,还是李顺子家门当户对。”

“”

“二老可否听我一言”唐奕实在听不下去了,出声打断。

“这是大哥的终身大事,我们可否也听听他的意见”

马老三眼睛一立,难得地强势,“这种事向来是老子做主,儿子听命便是,问他做甚”

唐奕却不依道:“最起码也问问大哥,是否有中意的,做个参考也好嘛。”

说着,转向马大伟道:“大哥,可有心仪的小娘”

马大伟二十几岁遇到这事也变了鹌鹑,涨红着一张脸,低头不语。

唐奕见其不言,急道:“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儿,你倒是说话句啊”

“我我还不想成亲。”马大伟我了半天。

“什么屁话”马老三急了。“以前是没钱给你说亲,现在大郎出钱给你娶媳妇,你敢不娶,我打断你的腿。”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承袭香火的问题上,马大伟敢说一个不字,马老三真敢打断他的腿。

“算了,全听父母亲大人做主。”

嘎唐奕一愣,看马大伟这意思,他不是不想成亲,而是有心上人了。

“可不能算了”唐奕叫道。“你可想明白了,这终身大事,过好过坏都是一辈子。现在要是得过且过,将过受罪的可是你自己。”

“到底有没有”马老三恨声催促。“一棒子打不出个屁来,哪像个汉子”

话说到这个份上,马大伟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到了,一咬牙:

“有”

“谁”

“张四娘”

“哪个张四娘”

“福隆杂铺,张老板家的小女儿。”

唐奕喷了,心说,大哥啊你这不会是刚听大伙儿说起张四娘,临时起意吧要是不是,那你这眼光也确实够高

但是

但是,这个张四娘特么难度系数有点大啊,能不能挑个好上手的啊

第5章 郎情妾意

张家闺女,二八年华,肤白貌美,温婉纯良,在邓州城那是小有名气的待嫁小娘,不知道多少家盯着呢,上门提亲的都快把张家门坎踩平了,马大伟还真敢想。

“你个憨货”马老三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个穷汉,张家娘子也是你高攀得起的”

就连唐奕也不禁苦笑,“呵呵大哥还真”

那张家娘子,唐奕是见过的。

在后世见惯了网络、电视中的美女的唐奕也不得不说,这张家娘子端是一位清秀的美人儿。

而福隆杂铺的张家家资丰裕,张老头儿爱女如命,凭着自家闺女的美貌,不说嫁到大户人家当少奶奶,最起码也能寻个衣食无忧,家资殷实的婆家。

且这张家小娘眼光极高,一般儿郎根本看不上。要不然,也不能那么多上门提亲的,结果却没一个说成的。

马婶不似马老三那般急火,但也深知,以他们家的条件是万万娶不来张家娘子的。柔声劝道:“儿啊,张娘子咱们是高攀不起的,还是娶个好生养踏实过日子的就好。”

马大伟红着眼睛,“孩子知道,孩子也不敢想,张老伯是万不可能同意我俩在一起的。”

“知道就好,知道就好”马婶也是眼圈泛红。

“等等”唐奕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马大伟。

这里面有故事啊

“听你话里这意思,这还不是你一厢情愿你和那张娘子不太纯洁啊”

“什么意思”马老三也愣了。这才反应过来,马大伟说的是“我们俩”,而且没说四娘不同意,而是过不了她爹那一关

在唐奕半猜半逼之下,马大伟还真道出一段八卦。二人果然是男盗女倡,啊呸,是郎情妾情。

原来,自从唐记开张以来,马大伟一直就负责店内采买,与福隆杂铺时有往来,一来二去,就结识了常在杂铺内帮父亲照应生意的张小娘子。

起初,二人只是点头之交,马大伟虽倾慕于张小娘子的清丽美貌,但也不敢逾越。

当时马家忠仆对旧主遗孤不离不弃,在邓州可以说是人尽皆知。有点良知的人,都对这一家三口赞誉有佳。

而张小娘子对马家人忠厚纯良的徳行佩服不已的同时,也对这家的这位俊俏汉子有着颇多好奇。但出于少女的矜持,除了生意上的接触,也不敢有什么过多的交集。

二人就这么相敬如宾,也擦不出什么火花。

但是,缘分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今年自入夏以来,邓州雨水颇多,也不知哪块云彩飘过来,就是一场雨。

这一日头晌还是郎朗晴空,中午一过就眨眼转阴,雷云滚动,眼看就要大雨倾盆。

福隆杂铺正赶上今日进货,整整两大车的各色杂货堆在店门,还没来得急搬运,雨就要来了。

一时之间也雇不到力工搬运,张家父女急得团团乱转,这要是大雨一泡,这两车货物大半就要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