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9(2 / 2)

加入书签

袁用闻声,不耐烦地一挥手,“既已接令,还愣着做甚回营准备去吧”

脸色难明地出了中军大帐,还未走开,就闻帐中有人出声儿,“这憨傻愣子,撇下就是,何必让其占光”

袁用的声音随即传来,“且防备不测若无差池,留其在后队压阵,屁的军功,老子让他汤都喝不上”

回到本营,曹满江虽千般不愿,但军令如山,不得不从,便把几个都头聚于一处,分派任务。

一众都头得知营头在中军大帐所受欺辱,也是心有不愤。然,这几年苦训不歇,那种服从军令的意识已经渗到骨子里了,只得各自回去准备。

吃喝拉撒且不多谈,申时一到,宾州大营八千多军将,浩浩荡荡地出城,一路南下,直奔昆仑关。

只不过,袁用还是高估了近万人大队的行军速度。

宾州到昆仑关的路程不过四十余里,然出城只有十来里地的坦途,之后路程皆是山路。

大军刚进山,天色就暗了下来,黑灯瞎火,山路难行,更是拖慢了速度。

邓州营果然被安排在了后队。

在袁用看来,此战十拿九稳,断不能让那个臭脸直汉沾到半点儿好处。

“老二”

队中一个长相秀气的半大小子扯着脖子喊叫,“什么时辰了”

旁边一个年龄相仿的青年,应声抬头看天,额角的金印在月光的映照下,颇为显眼。

“差不多快子时了。”

“操”秀气青年狠淬一口。

不想,却招来了本队都头。

李大魁两步上到近前,猛一扬手就要一巴掌扇下去,那青年吓的一缩脖子,认命的闭眼。

可是等了半天,李都头的巴掌也没砸下来,却是李大魁没舍得打。

不疼不痒地巴拉了一下青年的脑袋,向队首扫了一眼,低声吼道:

“鬼叫个蛋球营头心情不好,小心他踹死你”

“踹”

边上的“老二”幸灾乐祸地起哄,“踹死这花秀才。”

秀才眼睛一立,“再特么叫老子秀才,真跟你急,咱有大名儿”

“行了”李都头在二人脑门儿上一人来了一下。“就特么你们两个话多”

秀才揉着脑门子谄媚道:“这不是光走道儿,也没个话头儿吗”

老二附和,“就是,前边那群孙子跟爬似的。就这速度,天亮也到不了。”

“着啥急”李都头颇为淡定。“反正咱们也是来看戏的,打好打坏跟咱都没关系。”

秀才撇嘴,“风头都让他们出了,还让咱跟着白跑腿。”

“你懂个屁”李都头叹道,“这种沾血的风头,能躲就躲了吧”

秀才闻言,抿然一笑,“头儿,给咱讲讲真打仗得注意点啥”

邓州营虽然训的一点不比禁军、西军少,但是,连营里多年的老兵也只是剿过匪,谁也没见过真的两军对垒是个什么样儿。

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全营就三个:

李大魁、李贺、李方休。

好吧,本来就是一家三兄弟。

三人原本就是邓州的坐地户,早年间和人斗殴至人伤残犯了王法,一道刺配充军到了西北。

在西北,那是血里、火里滚三回,杀出来的精壮军汉。

那怎么跑厢营来了呢

前年,李父李母双双病亡。李家就这三个儿子,连个扛幡送终的人都没有。

兄弟三个都是孝子,在西北接了家信,一咬牙,跑了

脸上有贼配军的刺印,你能跑哪儿去

哥仨好不容意跑回邓州,就被逮住了。

按说,充军私逃这是死罪,但是正赶上曹满工去牢里“捡漏”,顺手把这哥仨捡了出来。

不但让他们下葬了双亲,还重用三人,让他们当了都头,也算谋了个前程。

此时,李大魁闻言,横了秀才一眼,“老二不是啥都懂吗问他”

老二一听,来了精神。

“两点”

“第一,死都别闭眼,闭上能不能睁来就得看老天赏不赏脸了。”

“第二,轻易别往出送枪”

“为啥”秀才有点不明白,“不出枪那咋杀敌啊”

李大魁接道:“大枪送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两军对仗绞杀一团,出枪之后是最要命的。力道用老,避无可避,就和等死的肥羊没区别。所以,没有十足把握,周围不会有人下黑手,千万不能出枪”

秀才听得一愣一愣的,这特么要是不说,谁知道

第305章 断后

一队的愣头青都竖着耳朵听李大魁和曹老二在那胡侃。

这些都是新雏,训的再好,没到战场上见过血,甚至都不能叫做“兵”

这可都是保命的东西。

后面几都队列见前队嘈杂,不由好奇,几个都头也凑到了一块儿。

王都头戏虐道:“你大哥又在那卖弄心得了。”

李贺笑道:“要不,我把他叫过来,也给你讲讲”

“囊球”王都头撇嘴骂道,“教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定是告诉那些兵伢子怎么逃命呢”

李家三兄弟,老二李方休是主意多、有韧劲儿,老三李贺则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都是铁铮铮的汉子。

唯独他们家老大,别看四十多岁的人了,那就是条“老鲶鱼”,真打起来,比谁溜的都快

且不说后面怎个都头怎么编排李大魁,这边的“老二”依旧在卖弄。

“记住了,绝对不能出枪,特别是敌冲我守之时,万千不要看人马冲上来就猛刺。”

“冲在最前面的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一波身后的那些人。老兵都会慢半拍,等你猛刺前敌,还没收枪的时候,冲上来就给你一刀”

李大魁此刻则是眯眼看着“老二”。

“曹老二,你家真是开封的要不是你娃脸上的大金印子是后刺上去的,老子真怀疑你也是西北跑回的逃兵”

曹老二嘿嘿一笑,得瑟道:“这叫家学懂吗从我太爷爷那辈儿开始就在军中厮混,这点东西,咱还没会走就都听会了。”

秀才揶揄道:“吹吧,你就几辈子都在军中混那你还能混成个贼配军”

曹老二一滞,不说话了。

李大魁又看了他一眼,说道:“秀才这话没错。你瞅瞅,你干点啥不好,非要当个贼配军”

嘴上虽这么说着,其实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这应该是个有事儿的娃子

秀才却是一脸的委屈,“咱有大名儿,干嘛老叫秀才”

谁让你细皮嫩肉的,一点都不像个军汉呢

有人说话,赶路就不累,不知不觉就又过了两个来时辰。

曹老二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大军真就天都要亮了,才算到了昆仑关。

昆仑关并不是什么险关,只是大宋隔绝南蛮的一道隘口,平时连驻军都没有,如今却成了侬贼与大宋的主战场。

一到昆仑关,上面就传下令来,要邓州营在关内掠阵,宾州军则即刻出关,奇袭十里外扎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