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1 / 2)
爱之人,但总觉哪里有些别扭,却又说不上来。
此时,听闻赵允让的话,赵宗实眉头稍展,“父王放心,儿臣等得起”
赵允让莞尔一笑,“那就好”
这时赵宗懿插言道:“那咱们下一步当如何”
“废了唐子浩可还远远不够。”
大家都以为,唐子浩的事情应该昨天就划上一个句号了,最终以贾昌朝大胜,唐子浩身败名裂而告终。
可惜
更猛的料,还在后面
第二天一早,官家还未临朝,朝臣们正在等着上早朝,就见监察御史司马光到了。
司马君实到了也没什么,主要是他身后跟着的两个大内侍卫抬着的一口大箱子,实在太显眼了。
而且,等上朝列班之时,司马光又把箱子直接抬上了大殿,这下朝臣们更不淡定了。
看来,今天这是有大动作啊
确实是大动作,捂了这么多年的观澜商合,今天要揭盖子
第349章 以毒攻毒
大宋台谏沿袭唐制,有察谏院、察院、检院之分。
谏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官所掌,主要弹劾劝谏,是朝廷的良心。
包拯,还有已经出京的唐介,都属谏院言官。
检院还有一个名字登闻鼓院,有检举、督查之职。
那是百姓和朝官们告御状的地方,登闻鼓一响,上达天听,不论大小事务,皆由皇帝亲问。
而监察御史,隶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宋制设六人,掌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今日,司马君实抬箱上殿,大伙儿一看便知,又不知道是谁要倒霉了。
果然,李秉臣刚一宣布开朝,赵祯还没坐稳,司马光便一抖大袖出班高唱:
“臣有本奏”
赵祯眉头一皱,心说,还没到朝臣奏议这一步,你急什么
忍不住看了一眼位列班中的汝南王赵允让,“司光爱卿,何本上奏”
司马光一揖到地,“臣身为监察御史,有监察百僚,都护民间之职。”
“今日有本奏,邓州唐子浩勾结重臣,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赵祯腻歪地瞪了一眼司马光,然后不着痕迹地又横了一眼赵允让。
心说。都把谋反的帽子扣上了,你参这些还有何用
不耐烦道:“他怎么勾结重臣,结党营私了”
司马光闻言猛的起身,把身旁的大箱子一掀,只见里面满满登登都是一本一本的账册。
“邓州唐子浩自庆历七年起,以观澜书院的名义,引京中诸多权贵入股观澜商合”
“观澜商合”
很多朝臣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号,心说,观澜书院还做生意难怪富得流油,吃用都是最好的。
以前,文彦博也在朝议之上提过一次,只不过,那次只说是唐子浩的生意,可没观澜书院,还有什么权贵的事情。
就听司马光继续道:“短短七年时间,观澜商合已经聚拢了包括曹家、潘家、王家、杨家等将门巨擎,敛财数千万贯。屯币扰民,操纵粮道,其心可诛”
“”
“”
“”
司马光只是几句话,大伙儿都不用看那一箱子账册,就已经傻眼了。
“数千万贯”
是听错了,还是司马君实说错了数千万钱吧
大宋一年的财税也才不过几千万贯吧
赵祯也僵在龙椅上,一动都动不了了。
唐大郎这次玩大了吧怎么直接就把家底全晾出来了
下面的汝南王差点儿没乐出声来,心道,这个司马君实还真是个人物啊只是透给他一点点信息,他居然能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查出这么多东西。
祡宸殿上,已经惊掉了一堆下巴了,可是司马光还没完。
“臣已经查明,唐子浩这些年与将门内外勾结,把观澜商合做到了一个足以毁国灭朝的地步。”
“年入千万贯之资下落不明,致使民间钱荒更盛,已经到了撼动国本的地步。此有臣经年查证,得来观澜细目一百三十七账,还请陛下严查、严办”
面对堂下的一片寂静,赵祯已经有点慌了。
唐奕这次玩的真是太大了,这事儿放在平时都不是小事儿,何况还和谋反之嫌联系到了一块儿
“且,且容朕细细查证之后再做定夺吧”
没办法,只能一个拖字诀,最起码先过了今天再说。
赵祯要拖,可是有人却不让他拖。
汝南王心中暗笑,想拖那就连下面这一本一起拖了吧
果然,还没等赵祯再说别的,众臣之中又有一人出班。
“臣,有本奏”
赵祯定睛一看,是在大辽做了四年通政使,年初刚回朝的范镇。
“爱卿,有何要奏”
“臣在辽多年,多方查证,得知唐子浩假借使辽之机,用大辽华联铺的所得贿赂辽朝帝、后两族,用意难明,还请陛下彻查、彻办”
“”
“”
通辽
范镇这个大雷扔出去,下面嗡的一声就炸开了锅。
通敌卖国、忤逆谋反、结党营私、操纵民生
这个唐子浩的脑袋上还能安多少罪名几项大罪已经让他犯全了。
不过,范镇这一出来,局势反倒明朗了。
司马光一个从六品的监察御史,年轻有冲劲,很可能是对事不对人。
但,范镇却不同。庆历年间,范镇属于保守派,这次火上浇油,对人不对事的意味更加明显一些。
一些与汝南王有牵扯的朝臣都看向赵允让,心说,原来是又有了新动作
而那些纯粹对事不对人的中正之臣,现在也有了一丝丝的动摇。
做的有点儿过了,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至于这般大动干戈吗
尤其是包拯,不动声色地看了眼司马光、范镇,最后把目光定到了汝南王身上。
月满则盈,水满则溢
下朝之后没多久,在桃花庵中。
潘丰苦着脸大叫:“大郎,这次玩的太大了,如何脱身如何脱身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