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55(2 / 2)

加入书签

终于,太医从后殿中闪了出来。

赵祯腾的一声站了起来,一众朝臣也是忍不住向前靠了几步。

“怎样”

太医低着头,深深向赵祯一礼,“臣下无能是,是丹毒”

赵祯绝望地砸在椅子上。

丹毒,也就是砒霜、鹤顶红,无药可医。

“王爷这是何必啊”王德用痛哭出声。谁能想到,那个“老实人”会使出这种绝户招。

赵祯也是茫然自语,“就,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太医头的低得更低,他也是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大宋的王爷被人逼得在自己的大殿之上饮下毒酒,而他这个医者却无能为力。

但是,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强压心头悲戚,止住皇帝与朝臣的哀然。

“王爷尚有一息,陛下还是亲自送老王爷一程吧若是再晚,就是吊命老参也起不得效力了。”

赵祯一怔,马上起身朝后殿行去。

王德用、范仲淹、杜衍、文彦博、富弼等人急步跟上。

到了后殿,只见老王爷躺在榻上,面如死灰,一双浑浊老目半睁着,望着殿门这边,似是在盼着什么。

赵祯见状,再难抑制,热泪盈眶。

“朕无能,害了皇叔”

赵德刚笑了,却不接赵祯的话头。

“告诉那小子,别自作多情,臣此举不是为了保他,而是为了燕云”

赵祯闻言,更是心肝俱裂。

赵德刚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也不管赵祯神情,继续道:“请陛下下道旨,让臣葬于观澜。什么时候收回了那块地,什么时候再送我入祖陵,臣要带着好消息才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全依皇叔。”

“还有就是若陛下还感念今日之功,还请陛下善待老臣后人。别封官进爵,保其富贵,做太平闲人就可。”

“皇叔放心,朕会记住皇叔今日的恩德大宋会记得皇叔今日的恩德”

赵德刚笑了,笑得再无牵挂。

“陛下别难过”

“用我这老弱残躯换一个希望”

“值得”

第495章 三个不许

赵德刚

这位八十四岁的老王爷,可能从他出观澜入京的那一刻,就想好了会是今天的结局。

有些话,他没有说,也没来得及说。

上朝之前,赵祯在福宁殿中说,换了唐子浩以外的任何一个人,就换了,值得

那时,老王爷就想说,赵祯说得对。换了任何一个人,换那块地也是行的,比如他这个太平王爷。

可是,赵德刚知道,这话不能说。说了,赵祯和王德用等人一定会阻止。

等做了之后,众人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在福宁殿,他会毫无顾忌地说赵祯和他爹都太软;为什么在殿上,会不顾形象地自领罪责。

他这是在用命保住唐奕在辽朝的所有布置

正如他所说,“用一个王爷,换一个希望”

值得

唐奕奔入皇宫之时,就像一个杀红了眼的疯子。若是不知内情,定会被当成是闯宫做乱的叛臣。

可是,谁都知道为什么

不但不阻拦,王守忠更是亲自为其开路,直冲福宁殿。

只不过,已经晚了

冲到福宁殿前不足二十丈,唐奕猛的顿住,再不敢上前一步。

因为,他看见赵祯已经从殿中出来,老师他们亦跟随在侧。

唐奕死人一般定在那里,红丝密布的双眸死死地盯着殿门。

赵祯走到唐奕身边,“皇叔让朕转告与你”

唐奕眼圈见红,“让,让他自己和我说”

赵祯暗叹,接下来的话却是有些不忍心了。

但是,还是要说。

“皇叔告诉你,不许你到灵前悼念,不许你送葬,也不许你上北屏山祭拜”

“为,什么”

赵祯目光一肃,“不干成那件事,皇叔死不瞑目,不想见你”

不想见我

不想见我

不、想、见、我

唐奕眼神越来越冷好

碰的一声跪倒在地,朝着福宁殿重重地扣首三次

起身、转头,大步出宫。

看着唐奕离去的背影,王德用有些于心不忍,“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对这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不让他见一面,是不是”

赵祯摇头,“皇叔要给大郎加点分量。”

范仲淹则是突兀出声:“他去找萧思耶了。”

杜衍一激灵,急忙冲王守忠叫道:“王将军,快拦住他”

“不”

赵祯断然喝道:“由他去吧”

眼神中,狠厉一闪而过。

“皇叔不能白死”

“殿前司都指挥使王守忠听令”

“臣在”

“点兵十万,陈兵雄州,剑指幽州”

“臣,领旨”

“李秉臣”

“奴婢在”

“拟旨”

“诏石进武点兵十万,陈兵定州,随时北进”

“诏西北三军都部属杨文广,引兵五万,剑指雁门关”

说到此处,赵祉仿佛换了一个人。

“那两父子不是想安安稳稳地易位吗”

“朕,偏不让他们如意”

一众臣子,无不拜倒。大宋的文臣们,从没有像这一刻这般,渴望战争

“臣等遵旨”

赵祯回头看了一眼福宁殿。

“即日起,举国大丧,以亲王礼安葬皇叔”

“在福宁殿设灵,停灵七日发丧之日,赐龙盖、玉辇相送”

“陛下不可”文彦博第一个出来反对。

别的都好说,但是在福宁殿设灵这算怎么回事儿这可是皇宫。就算是帝王发丧,也没有在皇帝寝宫设灵的这一说啊。

赵祯却道:“没什么不行,朕就是要让自己记住,让大宋子民们记住,皇叔就是死在朕的住所,朕的面前此为国耻,若敢忘,必遭天谴”

南平郡王用死,把大辽的要挟质问,变成了当殿逼死大宋皇族的跋扈之举

用死,唤醒了大宋君臣的血性和骨气

事件传开,全宋哗然。上到白发枯骨,下到总角孩童,无不愤恨难平。

大宋兴兵北上,要为王爷讨一个公道的作为,更是得到了百姓们无条件的支持。开封城中,壮年男子甘愿涅面从军者,不胜枚举。

大军出争之日,百姓更是夹道十里相送。

一时间,宋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