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2 / 2)
“那我走了”唐奕作势真要走。
“回来”房门咣当一声开了。
正是多年未见的耶律德绪,却是一副恨不得掐死唐奕的表情。
这孙子怎么就从来不按套路出牌你特么让着我点儿就不行
“你来做甚砍通政使上瘾也要把我一并砍了”
唐奕更是无语
说心里话,耶律德绪不适合通政使这个需要左右逢圆的差事。
朋友之间说话都能把人噎个半死,何况是机锋不断的两国交涉
不过,此时也不是与他计较这些的时候,“怎地你来了开封,我还不能来看看”
“别”耶律德绪瞪着牛眼。“你还真别来看我,晦气”
“”
好吧,耶律德绪都弄出心理阴影了,回回这唐子浩沾边的事儿,没一件是好事。
第一次,他当接伴使,领着唐奕入辽。结果,刚到折津,就和耶律重元父子打了一架。
第二次,送唐奕回宋,不明不白地帮他拐了大辽王妃,还差点死在耶律涅鲁古手里。
第三次
第三次,他又砍了萧思耶,却让他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我说,你是和我有仇怎地”耶律德绪越想越憋曲。“你还是离我远点,说不定我还能多活几年。”
唐奕静静地看着他发泄,“我来给你送东西”
“送东西”耶律德绪一怔。“送啥东西”
只见唐奕回身让仆从搬进来一把
一把椅子,模样甚是怪异,还带着两个轮子。
“这是个啥玩意”
唐奕笑道:“没见过吧”
收起笑意,缓声道:“去年秋天,听萧誉说你家老幺出了事,腿脚坏了”
耶律德绪神情一暗,那是他最疼爱的儿子。
“提这做甚”
神情一变,“我可告诉你,出来了,某代表的就是大辽,莫要挑唆我与燕赵王殿下的关系。”
唐奕柔声道:“不挑唆。”
“当时听了只是心疼,记得上次去大辽那孩子才六七岁,跟在萧欣屁股后面去过北阁。”
耶律德绪眼圈见红,显然被唐奕的话说中了心事。
“现在却是再也站不起来了”
唐奕扶着怪椅子,“当时,萧誉与我说起,也就记下了。正好从前见过一种专给腿疾之人用的椅子,就请工匠做了一把。”
“本来想年前当贺岁之礼给你捎过去,可是出了那档子事,也就耽搁了。”
“正好,你来了。”
耶律德绪扁嘴道:“咱家又不缺椅子。”
“这不是一般的椅子,无需外人,自己就能驱动往来,就当是给孩子换了两条腿了。”
“哦”耶律德绪一疑。
唐奕道:“不信,你自己坐上来试试。”
耶律德绪半信半疑,真就坐了上去。这一试不要紧
还,还真挺好玩。
这椅子看上去挺笨重,可实际上精巧非常。
两个轮子都是全钢打造,结实耐用。轮圈上包了牛皮,触手还颇有几分弹性。原来是牛皮的里面还有一层牛筋,显然唐子浩是花了心思的。
用手轻轻一带,椅子就自行前进,而且转弯、倒退十分灵巧。虽然上不得台阶,但平地移位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确实好用。
耶律德绪家道殷实,当然不缺给孩子当“腿”的仆役。但是,用人抬着,和自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却是两回事。在残疾之人看来,自由比腿脚更重要。
缓缓从轮椅上站起来,小心地让下人收起来。
“有心了”
第499章 条件
“有心了”
说出这句,耶律德绪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拥立的燕赵王,打断了儿子的腿,而大定城中,竟无一人为自己出头。可是,一个远在异国的宋人,却还想着尽一份心意。
唐奕一叹,“不提了”
耶律德绪点头,也明白,和唐奕客气不合他的性子。
让出身位,“里面坐吧。”
三人行到屋里,耶律德绪一顿,疑声道:“咦不对啊”
回身指着萧誉,“去年秋天你和他说的”
“你们怎么说的难道见过不成”
唐奕和萧誉对视一眼,忍不住笑了。心说,这位的反射弧还真有点长,都这么半天了,才反应过来。
“怎么行咱俩时不时通个信,还不准巧哥与亲哥哥书信往来”
唐奕秘密入辽的事儿,当然不能告诉耶律德绪。
“书信”耶律德绪狐疑地扫了二人半天。
“信你们才有鬼”
萧观音诈死跑了出来,还敢往大定寄信
见二人眼神闪躲的样子,耶律德绪更是笃定。看来,萧家与唐奕这几年,远比自己走的近。
四平八稳地坐下。
“说吧,今日前来何事”
唐奕也坐下,“把我当什么人什么事儿都没有,就是来看看故人。今天也不谈叙旧以外的事情。”
“别”耶律德绪急声道。“好不容易见着个管事儿的,你不谈,我谈”
唐奕道:“我管什么事儿我是白身”
“屁”耶律德绪笑骂。“你是白身那老子就是乞丐了”
“当我是兄弟就给句准话,南朝到底想怎样”
“唉”唐奕悠然一叹,这可不是我要往别的地方扯的。
正色道:“现在不是大宋要怎么样。而是大兄此次前来,是抱着怎么的目的而来的”
耶律德绪不说话,死死盯着唐奕,“你我旧交,我也不绕弯子。”
正合唐奕的胃口,“但说无妨。”
“与你交个实底,我朝陛下只交代了我两件事。只要这两件南朝能答应,一切都好说。”
唐奕玩味笑道:“哪两件”
“第一,把萧思耶的人头还给我朝。”
“第二,大宋撤兵”
唐奕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而是问道:“那条件呢北朝愿意付出什么样的条件呢”
“”
耶律德绪沉默了,他拿不准,应不应该一上来就跟唐子浩把什么都交代了。
但是,一来,他就不是藏着掖着的人;二来
他相信唐子浩。
“萧思耶的人头,我们用杨无敌的遗骸来换。”
“至于撤兵”
耶律德绪一咬牙,“可减岁币”
见唐奕无动于衷的样子,又加了一句,“查刺说,你许过他百万的岁助,也不要了”
唐奕依旧不动声色,不过,心里却在不住的冷笑。
为了平息这次乌龙,让大宋退兵,耶律洪基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儿。
杨老令公的骸骨,大宋管辽人要了七八十年了,辽人一直不给。乐见这根梗喉之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