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47(2 / 2)

加入书签

大宋开国到现在,制库里也从来没存过这么多钱啊可是,唐子浩两个月就办到了。

话说回来。

这一亿五千万虽然理论上还不是华联铺的,可是,唐奕是个后世杀过来的人,他能不知道后世的银行体系是怎么利用滞留资金来生钱的吗

去掉留存总库的压仓银,至少有八千万到一个亿的活钱可以让他安心使用。

有人可能会说,华联发行购物券这种变向货币不可能把这么高比例的滞留资金再投入市场,这对大宋的金融体系的冲击是致命的。

呵呵

错了。

以后可能不允许这么大规模的冲击市场,可是现在的大宋完全没有问题。

别忘了,大宋闹钱荒,市面上最缺的不是货,而是币,市面上有极大的货币缺口等着唐奕去填充,他也有很大的空间享受这个初期的钱荒红利。

可以说,华联的变向货币只要解决了信任问题,那唐奕拿纸印钱,就是印多少就值多少。

而且,这个时期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三千万

观澜利用这个红利期可动用的资金岂止一个三千万,十个、百个都不是问题。

曾巩他们当然不知道,此时的唐奕和原来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之前,他就是个卖百货日杂的商人,只不过做的比较大而已。

而现在,这孙子是开印钞厂的。

一时半会儿,曾巩他们也理解不了后世的资本运作法则。像宋楷这样儿的,甚至都不明白华联铺的购物券到底意义何在

他们只知道一点:这货是真他妈有钱啊一开口就扔出三千万,而且再拿三千万都没问题。

“乖乖”宋楷眼皮直跳。

“特么你就为坑个贾子明就甩出去三千万”

“过分了点吧”

唐奕一翻白眼,“坑不坑贾子明这三千万也省不了,只不过借题发挥一下罢了。”

宋楷咧嘴道:“我说你就是多余还发挥什么那批抵税粮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有些惋惜地郁闷道:“多好的机会,连大带小能拽出一大窝,你却却偏偏不让查。”

“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善心”

他不提还好,一说这个事儿唐奕登时就气不打一处来,一巴掌甩在宋楷的后脑勺。

“你特么还好意思说”

“哎呦”宋楷捂着后脑勺直咧嘴。“你特么打我做甚还不行人说啊”

唐奕更气,伸手又打,却被宋楷躲了过去。

只得恨铁不成钢地骂道:“特么充大头也不分个时候,拿死玩啊”

宋楷闻之一怔,拿命玩这句却是猛然吓到了他,“啥意思”

曾巩在旁无语摇头。

“我看你就是欠揍刚刚大郎不让你再穷追猛打,是帮你捡回一条命”

这是多简单的一个道理,也就宋为庸这个纨绔想不明白是个什么理儿。

还是那句话,一百二十万石的抵税粮,涉及粮款亏空上百万贯,这么大一笔钱,别说和老贾有关系,就算是关系,宋楷这么为难贾子明,老贾不恨死他

况且,一两百万贯啊,要是把这笔账翻出来,得牵连多少人背后得有多少黑幕,谁也说不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了,他宋楷这一脚踩下去,踩出来多少人,就得有多少人想弄死他,冒出多大的黑幕就得有多大的力量不让他活。

等宋为庸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登时汗就下来了。太多的弯弯绕他不懂,但是,挡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况且这已经不是挡财路的问题了。

“不不至于吧”

唐奕冷笑着看着他,“你说呢”

“我”宋楷一阵愕然。

心里有点儿发虚地抢白道:“这,这不是还有你呢吗”

唐奕无语摇头,“我”

“我又能保你几时呢”

“哦靠”宋楷不干了。

“得”

“这个官我特么可不当了,你就保着小爷到老吧”

太特么吓人,有点不适合小宋。

第675章 想让他们家死人

趁着宋楷和范纯礼那帮没心没肺地嬉闹的工夫,唐奕不着痕迹地靠到曾巩、韩九九身边。

“都记下来了吗”

曾巩含笑点头,掏出一张记得密密麻麻的纸,唐奕接过,无声地塞入怀中。

要做文章,却不是宋楷那个做法,唐奕怎么可能就这么睡着觉似的一句梦话就把事情掀过去了呢

当时的一个眼神,曾巩就完全明白了,不光是那笔抵税粮,这五十年间,只要账面上有问题的污账坏账,都让曾巩与韩九九等人给记录了下来。

此时,曾巩看向宋楷那边,“为庸他们过手的应该还有。”

唐奕摇头,“那几个没轻没重,最好不要让他们知道。”

曾巩想想也对,“那子纯、子瞻他们”

“也不要说。”

唐奕面色凝重,又加了一句,“暂时连几位师父也不要惊动。”

曾巩一震,“你不是要查贪”

连范师父都要瞒着,显然,唐奕的目的不在贪腐。

“查贪”

只见唐奕翻着白眼,嫌弃地看着曾巩道:“查什么贪这个时候就算我想查,陛下也不会让我查。”

革新初起,本就树敌重重,还要查贪找死无异。

唐奕还真不是要查贪,甚至在三司职房喝止宋楷,不让他继续纠缠,也最少有一半儿是真的。

一来是保护宋楷,二来这件抵税粮案,在贪之外,让唐奕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可以说,唐奕被那批抵税粮给打了一个激灵,他猛然意识到一个十年都没想通的不解之迷。

这十年间,唐奕一直在琢磨一个事儿,那就是:

汝南王是怎么把曾公亮、韩琦、贾昌朝、张尧佐等等等等,那么多当朝重臣串联在一起的。而且关系之稳固,组织之严密,让赵祯和他查了十年都没查出一点头绪。

更不可思议的是,赵允让一死,那一家子剩下的小辈可以说并没有一个是成气候,可与其父比肩的,按照常理来说,树倒猢狲散,早就应该消于无形才对。

可是,事实证明,那家并没倒,且一切如常。

这绝对是不可思议的,说明除了一个赵允让本身,还有其它的因素把那一家人和朝臣串联起来。

可到底是什么唐奕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唐奕很确定,不管那家人是不是通过利益链条把半朝文武勾连到一起的,但要维持这么庞大的一个组织结构,少了钱是肯定不行的。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汝南王府的财源,就有可能对他们的整个势力进行突破。

可是,钱从哪儿来呢

那一家的表面工夫可是做得十足漂亮,个个是廉洁勤俭。赵宗实更是一切向赵祯看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那家人除了爵奉职田,再无半点额外收入,哪来的钱啊

难不成那半朝臣子、一大家子人都特么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全是一群只爱理想,不爱钱的主儿

而这笔抵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