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4(2 / 2)
无关善恶,这是规则。
但是,他不知道,唐奕也不是能轻易推翻自己的人。
看似唐奕的这些话,这些做法很反常,其实再正常不过。
唐奕把与赵祯之间的感情看的比什么都重,唐奕也答应赵祯来为大宋保驾护航,所以,在党争这件事上,唐奕选择妥协。
那一夜,范仲淹对他说:“你要稳住,大宋还要继续向前。”
不是范老爷怕唐奕因为太难过而失态,而乱了方寸,而是范老爷太了解自己的弟子。
唐奕的难过是劝慰不住的,范仲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唐奕冷静,不要大开杀戒。
因为,大宋还需要这些人,朝堂再龌龊,离了它,这天下也照样玩不转。
所以,唐奕听了老师的话。
所以,他才会扔下一切的来给赵祯守灵。
这是一种变向的妥协,为了赵祯的托付而妥协。
整个过程,如果文彦博能换一个思维,很容易就能明白唐奕的用心。
可惜,如此简单的道理,好像真正能明白的人寥寥无几。
至少这灵堂之上,这几百号朝官中,能真正能明白的人,寥寥无几。
贾昌朝明白,富弼可能明白。
范仲淹明白,包拯也是后来才明白的。
此时。
既然已经都在这儿了,既然唐奕的火气已经上来了,那么
唐疯子真的压不住了。
“如果”
“老子是说如果”
“如果燕云丢了,或者我没答应先帝的重托”
“那么你们,有一头算一头”
“谁也活不了”
“但是”唐奕恶狠狠地瞪着每一个人。
“你们命好,赶上了他这么个好皇帝”
要是没有赵祯,这种情况,放在哪朝哪代用哪种思维去考虑,也得杀他个干干净净。
“罢了”唐奕一摆手,颇感心累。
“记住了,这一下午,你们跪的是先帝”
“谢的,也应该是先帝。”
“都下去吧”
颓然跪回赵祯灵前,再不理会这堂上的各色人情。
而一众朝官,你看我,我看你,有喜,亦有悲。
喜的,当然是原来太子党的那些文官。原来唐疯子没打算追究,这确实出乎他们的意料。
古往今来,朝堂之争,虽不见血气刀兵,可是残酷程度一点也不比沙场上的人命相搏来得轻巧。
大宋朝的政治气氛确实温和,可是,范仲淹、章得象、夏竦、寇准、丁谓,一个个显赫的名字皆因斗争而陨落
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而悲的,就是支持唐奕的这些人。
这里面,将门的人,还有庞籍等人还好说些,可是大多数的中底层官员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从龙之功,晋升之阶吗
镇疆王对太子党怀柔,就是对他们的残忍。
有的时候是这样的,朝堂之上的事情就是一团乱麻。
如果把这场夺嫡之争从头来看,不难发现,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坏人,甚至没有所谓的对错。
文官们的迂腐思想是错了,可是他们担心的问题不是没有可能,压制唐奕也非是错。
而癫王系呢
一部分人了解唐奕,也了解大宋,他们把大宋的未来押在了唐奕身上;另一部将门,则是本能的为求自保。
错了吗
没错
王安石错了吗
做法错了,可是,出发点没错,异姓王当权确实不是好事。
文彦博错了吗
也没错。千年政斗历来如此功利,他要是不这么苦心钻营,他也走不到宰相这一步。
那狄青错了
更没错。抗旨不遵,这是为将者的大忌。可是,正因为狄青的血性,保住了大宋的北大门。
谁错了
没有人错。
错的是人心
错的是,权力的诱惑。
这是一个没有反派的,没有坏人的,稀里糊涂的
局
那回过头来,再看看结果呢
与争斗一样,没有赢家。
太子党输了结果,癫王系也没达到预期。
因为,唐奕这样处理,使得那些眼高于顶的文人依旧压在将门的头上,推着唐奕上来的武人们什么也没得到,反而失去了某些东西。
灵堂之上,一众癫王簇拥不禁要问:
谁的错
当然是唐奕的错
他的仁慈,来的不是时候。
此时此刻,就连潘丰这种唐奕的忠实铁杆也对唐奕有所怨言,兄弟不仗义。
纵然他知道朝廷还离不开这些文官,可是心里那道弯儿就是转不过去
不公平
可是又能怎样呢
将门无依,唯有唐奕。
不管如何,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拥护唐奕。
“唉”
长叹一声,潘丰率先朝赵曙与唐奕一礼。
“臣告退”
“镇疆王辛苦”
心说,但愿唐奕有别的什么打算吧,别让大伙儿太过心寒。
这个时候,潘丰决定在相信唐奕一次。
不想,唐奕悠悠道:“以后,不要叫什么镇疆王。”
潘丰一怔,随之皱起眉头,下意识出声:“什么意思”
只唐奕头也不回地看着前向,“这亲王唐子浩辞,不授”
“嘶”
不光潘丰倒吸一口凉气,连堂中的文武官员也都登时愕然。
辞不授疯了你
这里面的讲究可就有意思了。
第一,这是先帝遗命,写在遗诏里的,你不得不授。
第二,想想就知道,唐子浩不授镇疆王,那你以什么名义辅政
癫王
这算个什么事儿
癫王这个爵位本来就是被逼出来的,唐奕背着不好听,大宋出这么个王爷也没面子。
结果,癫王还辅政了
这,这就是一个笑话
所有人都不懂了,唐疯子这闹的是哪一出没道理啊
不想,唐奕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从即日起,也没有什么癫王了”
“奕,卸爵从民。”
日
潘丰听着脸都绿了,差点直接骂出了声儿,还是特么你玩的好哈
刚才还在想但愿他有什么后手,刚才还在想他对支持他的这些人不公
结果,现在唐奕就给他们交待了,辞镇疆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