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0(2 / 2)
“”
“”
“”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唐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小子的脑子实在太跳,大伙儿真跟不上。
贾相爷眉毛一立,“子浩,今日是说王韶的问题,你别东扯西扯。”
“你们先回答我”唐奕不容有疑,一脸的不耐烦。
贾相爷一阵气闷,可是皇帝和众臣都在,他这个打着“唐奕的人”标签的存在,又不能太落了唐奕的面子。
只得答道:“部落各治,母氏为尊”
“好”唐奕叫好。
十岁孩子都能答上的问题,贾相爷回答得很有水平。
“部落各治,盖国生存境遇,以渔猎为主。且蛮荒世纪巨兽横行,这才逼得人们要抱团”
“而有史可考,那时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们的寿命远逊于今,致使繁育后代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母系氏族才能成为必然。”
“那咱们再往后数,至夏周之时,谓何治也”
老贾还是不耐烦,但唐奕一看就是收不住了,只得做答。
“分封天下,王候列国”
“对”唐奕又给贾相爷一个大大的表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兴起取代渔猎,人们活的更安全,更长久,繁育已经不在是重中这重”
“所以母系氏族被更为强壮、能养活更多人的男性所取代。”
“而至夏初,部落各治的政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土地,对扩张,对权力的需求,随着不断的吞并、蚕食,自然而然,国朝的概念渐渐形成。”
唐奕在众人面前来回踱步,“天子分封天下,把人分为:王候、公、大夫、卿、士、民。三六九等,阶级而治。”
“一直到先秦之前,民就是民,士就是士。民者,生也,只管种地纺织,畜牧纳粮。拿刀的是士,掌权的是大夫卿。主宰天下的,则是王侯。等级森严,莫敢逾越。”
抬眼看向众人,“对吧”
大伙儿一阵嫌弃,特么还用你给我们上课
捏着鼻子答道:“对”
“嘿。”唐奕奸笑。“对就行。”
“那两汉呢”
这回唐奕干脆也不问是何治法了,直接自问自答。
“暴秦为何而亡”
“就是这等级林森严惹的祸”
“陈吴二人就是苦于严苛历法,苦于没有上升通道,才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两汉之间,认识到了这一点,给了那些有识之士上升的通道。”
“虽王侯公卿依旧森严,却一直在尝试着放开空间,缓解各阶层的矛盾。”
“从举孝廉到九品中正,两汉一直到灭朝都在努力。”
唐奕看着众人,表情严肃起来。
“诸位都是饱读史书的名儒,后面不用奕来说,你们也当知晓了吧”
“两晋南北朝,继续沿袭尝试,却成就了世家门阀,加上异族踏马中原的惨痛过往,使得军制之法也成了尝试的一部分”
“所以,隋时开放科举,给平民,也就是诸位这样的有识之士以升迁之机。”
“盛唐一朝,从都护府到府兵制,再到藩镇乱国”
“这都是尝试”
“而经唐末之乱,太祖痛定思痛,立下了募兵之法,番戍换防之策。”
“以文治武,君臣共治”
“”
众人一阵愕然,唐奕这番话,直到现在才听出一些新颖与不同,并非粗浅之言。
但是,一时之间,大伙儿还是弄不明白,唐奕到底要说什么。
却是赵曙乖巧地听的出神,忍不住发问:“姐”
“哦”自知场合不对,暗吐一下舌头。
“唐爱卿,到底要说什么”
唐奕答道:“奕想说尝试二字”
“华夏四千年过往,我们一直在尝试,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个最适合当下,最有效率的方法治理这片土地”
“可是,你们也看到了,时代在变,天下也在变”
“而方法,更是不停的在变。”
“一朝之政,今日是好,不一定什么时候它就成了祸根所在,墨守成规绝非善为。”
“况且,太祖立朝本就是大胆尝试,纵雄韬伟略无出其右,但一人之力终有不逮。”
“百年沧桑,问题已经尽露无余,为何不能破而立新呢”
“”
众人低着头,不说话了。
唐奕的话句句肺腑,也句句凿心。
监军制度确实问题很大,文人不懂军事却要指手画脚,谁都知道这就是个
是个笑话
但是,道理是这个道理,实情又是另一码事儿。
压着武人这是传统,也是惯性,不然怎样像唐奕似的,把监军置于武人之下
特么文官们既丢不起这个人,又不放心啊
唐奕看着众人,心思通明,知道大伙儿想的是什么,尽量让自己的语气缓和下来。
“其实诸公并不用担心,这个宣政使与将领平级,并不算在其之下。”
贾相爷闻言,缓缓摇头,“不问兵事,不查战务,那又谈什么平级。”
看向唐奕,“这就是置于,武人之下”
唐奕这解释说不通。
只闻唐奕道:“两码事”
“拿杨怀玉和王韶为例,各主一方,并无上下之分。”
贾相爷反驳,“兵者以战为先,不主战,何来不分上下”
“呵”唐奕笑了。“相爷到底是要掌控军队,还是要战场上有话语权呢”
“呃”
老贾噎在那里,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唐奕趁势道:“朝廷的目的无外乎要一个放心,一个掌控。”
“可是,这个掌控可不是什么指手画脚,乱管一通”
“只要保证不反不乱,不生二心,那放权军事又有何损失”
“军队还是大宋的军队,不是某一将的军队,这就足够了”
“”
“”
众人无语,低头琢磨
好像也对
贾相爷这个纠结,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