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2 / 2)
后面打了胜仗,才有朝廷的各项补助和奖赏。而后来戚继光与首辅张居正合作,戚家军的装备待遇,可以说是当时、整个世界最豪华的。
朱延平那里想着未来,他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也不认为自己得到的资助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他不想正值壮年就四处逃命,也不想和此时这样的腐朽明军做友军并肩战斗。
他宁愿选择当此时明军的敌人,也不想当他们的友军
可州里就等着他点头,他点头一切事情就能相互配合,遮盖过去。
王师爷等人还以为朱延平心中不满,急得团团转。
鲁衍孟站了出来,代替朱延平与这些人谈判,将后续问题谈妥当了。
巡检司的人口并入镇海卫充为军户,以后巡检司所缺丁员,将会从卫里选拔。而巡检一职,以后从卫里人选。
卫里的人,在一片欢呼中散了,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跟着朱延平是为了打倒欺压他们的巡检司,不是为了跟随朱延平才去找巡检司的麻烦。卫里一口将巡检司给吞了,他们每一个都有好处,带着对朱延平的感激,散了。
王师爷等人要的就是朱延平的一个态度,只要这边点头,其他的事情州里、府里都能做妥当。将眼前巡检司的去留问题解决后,其他就需要一步步去做。
带着军士们回娄江,朱延平始终阴着脸。
这让随行的杨国锐担心不已,暗道这位小爷可真是个大杀星,这不杀人仿佛就不痛快一般。
打破巡检司镇城又能怎样杀掉一些人又能怎样为的还不是将巡检司给吞了,既然巡检司的人投降,愿意被州衙门肢解,那还打什么
朱延平此时的态度,让这些人一致认为,就是因为他们没能让朱延平杀人泄恨。
就连戚家军嫡系出身的楼彦章,也恐惧于朱延平表现出来的杀性和戾气。
戚家军当年一系的将佐,出身义乌县夏演村的楼氏宗族可以说是腾云而上,出了一个总兵,六个副总兵,三个参将,其他指挥使、守备之类的楼氏子弟一大串。
鲁衍孟代表镇海军点头,这场风波就算消停了。
太仓州与苏州府在下午的时候,也给朱延平送来二十副鱼鳞甲,是送给朱延平一人的。就此整个太仓、苏州府恢复了太平,死了三虎、巡检赵家父子,还有一些不安分的人。
以后镇海军会和巡检司合并,组成一个营的兵马镇守太仓。
朱延平想象中的战斗,近乎可以看到的一场战斗消失了,因为往日一向蛮横的巡检司认怂投降而消失了。
娄江,草棚里摆着二十件崭新鱼鳞甲。
朱延平盘坐在地上,终于下定决心,说:“先生,我要招二十名家丁,算算每月用度多少。”
“月饷每人一两,管衣食用度,每月消耗约在三十两;另有缴获的马匹,弟兄们认为应该记在你头上,算上马匹草料钱二十名骑马家丁,每月大约需要五十两。若有伤亡,抚恤一人在十两至二十两之间。”
在座的只有鲁衍孟和刘高旭,何家兄弟就在外面守着。
还是当初的五个人,这是朱延平最亲密的战友袍泽。
“大牛,你去军里问问弟兄们,看哪些弟兄愿意跟着我朱延平杀出一番富贵来。初步挑选五十人,再由先生筛选,我只要二十人。”
见朱延平总算是开口了,一开口就是要养家丁,在刘高旭等人看来,招募、蓄养家丁才是真正的立业。
军里的弟兄,说到底终究吃的是朝廷的饭,不可能真正齐心,只有吃一锅饭,吃朱延平的饭,那才是真正的自家兄弟。
刘高旭露出笑容,他觉得朱延平养了家丁,那才能真正将富贵权势延绵下去,笑说:“这就去,俺给三郎当个家将可好”
“你是我兄弟,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成家立业,给我做个家丁能有什么前途”
朱延平抬头笑着,刘高旭做了家丁,就不方便做军里的军官。
毕竟做家丁,不是说做就能做。这年头家里招个长工、短工,还要去衙门立个书契,更别说是家丁这种披甲持刀杀人的职业,去衙门立书契,立的可是红色死契,终身的那种。
立了,他们就是朱延平的家人,而朱延平就要负责养活他们一辈子,换取他们的效忠。哪怕受伤残疾,朱延平也要养着,不仅是人情,也是契文背后律法的规定。
军里的大将,还没多少胆子敢让家丁、家将来领朝廷的军职,这些人就是私军,私军掌握朝廷的军职,这是犯忌讳的事情。
家丁跟着出征,粮草朝廷都不管,一切家丁立下的军功,都算到主人头上。这就相当于一伙雇佣军,他们吃的是将领给的粮饷,只向将领效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后哪怕朱延平不幸战死,只要有继承人,家丁还是要跟着朱延平继承人,因为他们命就是朱家的财产。红契这种卖身契,不是口上说说那么简单。
何家兄弟听到,两人走进来单膝跪地,何进道:“三郎若不嫌弃,我们兄弟愿意跟着三郎杀出一番富贵来。”
“何家大哥的心意,我承情了。不过这镇海军不能没有自家兄弟把持,何大哥不如等等,过阵时间当个哨官,与大牛一起将弟兄们聚拢。不如就让何二哥跟着,当个家将替我督管家丁。想来用不了多久,我也会升上个一官半职,到时候何二哥做个亲卫将。”
何家兄弟互看一眼,满意这种安排,又退了出去。
鲁衍孟摸着下巴,笑呵呵道:“三郎,不如请我做个管家,月俸五两可好”
“就依先生。”
朱延平笑着说完,笑容不见了,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