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5(1 / 2)

加入书签

天到会亲自为我们作动员讲话。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掌声过后,胡小英开始讲话。胡小英磁性的声音颇为顺耳,讲话也不急不慢。

她道:“十面镇的各位干部、同志们,你们好。我是胡小英。担任区委书记后,我到十面镇来过几次,都是来调研,今天是我第一次和我们十面镇所有机关干部和村书记、主任开会。”

她又道:“区委非常重视这个会议,今天同我一起来的还有区委副书记万康、常务副区长田坎同志。今天的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拆迁工作。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我区要建设北部新城,这是我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需要拆迁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但我相信,只要十面镇的全体干部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拆迁工作做好、做出成效谢谢大家。”

胡小英用了四十分钟左右时间讲完了话。四十分钟是一堂课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在机关里一个区委书记讲这么点时间绝对算不上长。而且,胡小英讲话时,偶然看了看讲稿,其他时候基本都是脱口讲话。这简短和脱稿讲话,让梁健对这位新区委书记的感觉不算太差。他听说过,钟涛和胡小英关系密切,两人曾是同学,可梁健觉得胡小英和钟涛应该不是一类人。但这也仅仅是他的猜测罢了,官场上很多人里外不一,很难揣度。

他还是跟余悦发了条短信:“这个区委书记讲话,还挺实在,不错。”

余悦回了条过来:“你都说不错,应该就是真不错了。”

胡小英讲完后,钟涛又对贯彻区委书记讲话精神提了要求,接着镇长金凯歌宣读了大组分组情况,然后说“具体的小组分组情况,请大家与大组长联系了解。”

散会后,余悦就跟着胡小英出会场,见到梁健与自己挥手告别,她露齿一笑,她想,梁健应该理解她身为秘书,身不由己,即使到了十面镇上,也没有时间去他办公室坐坐,聊聊天的,只能另找时间了。

梁健也不抱她留下来的希望。大厅外排着一长溜车子,镇上领导在与区领导握手告别。梁健不管他们的事,转身上楼回办公室去了。

胡小英坐上了奥迪专车后座,余悦坐在副驾驶,关上车门,车子启动回区委。

车子开出一段距离后,胡小英忽然问道:“小悦啊,你十面镇有朋友啊”

余悦听胡小英称她“小悦”并不奇怪,自从担任了胡小英的秘书,书记基本都叫她“小悦”,而不是“小余”,在官场如何称呼,其实很有讲究,称呼“名”显然要比称呼“姓”来得亲近。但胡小英问她在十面镇有没朋友,她倒是感到奇怪,不知领导为什么这么问。

既然领导问了,她就得答啊,于是道:“对的,有朋友。书记你怎么知道。”

胡小英往后一靠,笑道:“刚才开会前,你在看来看去,像是在找人。散会后,好像又跟谁在告别,所以我才这么猜。”

正文 第056章动员大会

余悦顿时脸颊发烫,心道,胡书记的观察真细致啊。虽然她身有大会讲话的任务,却还能察觉到余悦的一些细微动作表示的信息。这一方面说明领导随时都在观察她,另一方面也说明胡小英的确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物,不简单,看来人家当上区委书记可不是盖的。

胡小英又问:“你那朋友是干什么的”

余悦想,对于胡书记千万别隐瞒,于是道:“他以前是党委秘书。”

“党委秘书啊,在镇上也算是重要的中层岗位了。那么现在呢”

余悦道:“现在不是了,前段时间他们进行了中层竞岗,以前的岗位都推倒重来,他没竞争上。”

胡小英道:“以前党委秘书,现在没有了职务,难道是他事情没干好,领导和群众不满意”

余悦本想说,这与党委书记不待见他有关系,但一想钟涛与胡小英的关系,不便多加评价,就只是道:“具体情况我倒是不了解。”

胡小英“哦”了一声就不再说话了。心里揣摩:以前党委秘书,应该就是黄少华的人,钟涛肯定不会用黄少华的人的,这也情有可原,但妥善的办法,是另外安排一个职务相当的工作,钟涛却什么都没给,他应该也经过考虑的吧,别因为不好好处理下属干部关系闹出什么事情来。

余悦想到梁健发来的短信,所以又加了句:“梁健刚才说,你的讲话简短、实际,他觉得挺不错。”

胡小英:“谢谢你那个朋友。”

下午各片组的大组长找成员开会。梁健所属的是镇南村片组,组长是组织委员傅栋、副组长是石宁、组员分别是梁健、厉峰、莫菲菲、杜顺山、潘林江。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副组长是日常推进工作,组员分别跟随一名村干部到自然村上门做拆迁的签约工作。组与组之间要比拼,每个组员包括副组长,都有具体拆迁户数的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考核就要减分,签约速度过慢就要作为不合格进行通报。

组织委员在宣读了分组名单后说:“大家到了村里,就赶紧熟悉情况、j入状态。考核的事情是镇上定的,分到哪几户是村里定的,都充分考虑了难易程度,大家都是公平的,希望大家全力以赴。镇上考核我们组,我考核各位组员,大家压力传递,完成任务就可以回镇上,完不成就一直呆在村里,大家看着办吧。”

下午全组人员下村,与村干部见面。

与区里相比,镇上的办公条件就很粗放了,可与镇上相比,村里的办公条件更加粗放了。

村里把一间堆杂物的房间腾空出来,作为镇干部的办公室场所。

村支部书记茅阿宝与镇干部一起开了个碰头会。茅阿宝介绍了村里的总拆迁户数,然后把大家分到的动迁任务说了,全村拆迁签约总户数在300户左右,基本上每人的动迁任务就在50户左右。从村里提供的册子上,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情况。于是大家说定,明天一早先上门走走看看,摸摸情况再说。

镇南片组长傅栋坐镇指挥,他还有组织委员的工作,因此平时只能保证半天到村。副组长是石宁和组员梁健、厉峰、莫菲菲、杜顺山、潘林江6人,村里分别配备了六名村干部,再加上自然村上的小队长,一同走村入户。

如今不比以往。以前随便走到村里哪户人家,只要说是镇干部,人家会客客气气邀你进屋、给你倒茶,现如今没有村干部带领,镇干部恐怕连百姓家门都进不了,人家心里早有个思维定势,镇干部“就是拿百姓的钱不为百姓干事的那批人”。

梁健跟村上的治保委员楼新江一起走村入户。第一天上午走了二十户,其中八户都没人,五户的家里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说拆迁的事情做不了主,其他家里有能说了算的,情况也很不乐观,大家都说前期评估的太低,“某某人家评估价格就比我们高,这样的价格我们不拆的”。

其他组的情况恐怕也不乐观。

下午下班前,组里就走村入户了解到的情况碰了个头。

村书记茅阿宝说:“大家都走了,也都看到了,没有人家对评估是满意的,没人觉得自己的房子评估高了,大家都觉得低了,评估低的想再高一点,高的还想再高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