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73(2 / 2)

加入书签

路上,众人压抑,说话的心情都没有。

这来自于,还没有任何的退敌策略。正面硬拼,对本方极其不利。

要知道,现在北地的诸侯联合来攻,他们是没有后顾之忧的。除非秦野能够想到计策破开这种形式,若是不然,这些诸侯会持续不断的进攻下去,直到攻破秦野的根据地为止。

肯定能够抵挡一时,但又能抵挡几个一时

就在众人忧愁更深的时候,忽然,就听到有人高歌,“五路侵攻兮,危难至。覆手翻云兮,平五路,荡群贼。”

众人吃惊的看过去,就看到不远处出现了一个挺拔的背影。

诸葛亮看到那人负手而立,遥望天空的模样。急摇羽扇,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来了一个装逼的。

诸葛亮就哭了,为什么自己岁数那么小,再给五年时间,他保证不再让任何人跑来主公面前装逼,他一个人就够了。

远处的这位大哥,以看出你是来装逼的,但你这样装逼真的好吗

你可知道,五路兵马三十万之众。咱们就三万人,还要分兵把守三处隘口。出去就是被人围攻,不出去被人堵着打。

请问这位装逼的大哥,你凭什么说覆手翻云兮,平五路,就能荡群贼。

要知道咱们现在都不敢出门了,怎么荡群贼

“哪里开的狂人口出狂言”司马懿十分不满。

众人都很不满,认为遇到了狂徒。

但秦野感到,这很可能是一位大贤。毕竟大贤都喜欢装逼。而若是没本事,谁敢来这里拦住他,不想活了

是否有本事,秦野这位穿越众一听名字就知道了,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的。于是秦野下马,止住众人,礼贤下士道:“不知这位先生尊姓大名”

“在下徐庶。”那青年人转过身来,行礼道。便感到秦野果然如同传闻般仁德,看他身边人都很愤怒,而他却是这般有礼。

荀攸他们面面相觑。徐庶,他们真没听说过。

但秦野听说过,绝对大贤。后世跟诸葛亮玩不赖,是老铁。不过那都是南阳的事情了,就算是按照后世的历史发展,也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正文 第二百九十四章 匈奴乌丸间的决战

就算是徐庶的老铁诸葛亮,现在也不认识徐庶。

但秦野听名字就知道是大贤,这就是穿越众的优势。

“元直先生请上马。”秦野拉过赤兔马。

诸葛亮他们就很尴尬了,又憋着一股劲。眼神严看徐庶,心说这次他是装成了,但是不要紧,他要是说不出退敌之策,有收拾他的时候。

徐庶没想到秦野还请他坐宝马,这待遇简直就是殊荣。

他有心想要坐上去,但一想,还是不能坐上去的。

其实徐庶内心是很激动和温暖的,“主公竟然如此待我,徐庶肝脑涂地,为主公效力。”

说完,他就大礼参拜。

秦野十分欣慰,便感到刘备就是有套路。整日里什么也不做,就是陪着大贤们装逼,你看大贤们,个个都为他卖命。

这种终极技能,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的。

还挺好用。

于是,秦野也没有骑马,而是和徐庶步行返回草堂。

一路上,都是询问徐庶历年的行程,拉家常。

少年诸葛亮和司马懿就很着急,这都什么时候,主公还有心情说闲话

徐庶却是十分敬佩,便能看出秦野沉着冷静。

这就是明主呀。

其实秦野心里已经和某些时候的刘备一样了,恨不得掐住徐庶,晃散架。你特码说不说,还不快尼玛主动说出来

这么看起来,陪大贤装逼,也是个技术活。

众人返回了草堂。

徐庶看到这草堂简陋,却是更加敬佩。

“元直,如今敌人在三陉外,布置下了重兵。元直此前的一番话,看起来是有退敌之策”

秦野问道。

诸葛亮他们都是看过去,现在已经不是装逼的时候了,到底有没有策略。没有的话就是滥竽充数,说不得,送去劳动改造。

徐庶遍看众人的模样,岂能不知,没有人相信。却是从容自信,“明公昔日在匈奴大营,是否和乌丸王塌顿关系很好”

秦野不假思索,“还不错。”

经历过那段事情的人,比如诸葛亮和司马懿,便想到,主公还是谦虚了。

双方的关系何止是不错。

就塌顿临走时,那崇拜不舍的神情。秦野说让他留下吧,估摸着就不走了。

要知道当年秦野一己之力,横扫三万匈奴铁骑,解救了被匈奴控制的奴隶。其中不单单是汉人,还有许多草原的少数民族。

如今秦野在草原的名声,已经是一个传奇故事了。

过程中,与各族人民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和塌顿关系最好,生死弟兄。

便是那草原公敌匈奴王於夫罗,也承秦野的不杀之恩。发誓未来有一天,秦野来到草原,会追随秦野,拜秦野为大哥。

华雄、高顺等将领还没能明白徐庶为何扯到塌顿什么了。

而荀攸三人,已经激动的站了起来。

他们也是当局者迷了,只需徐庶一句话,他们就全然领悟了。

“妙计”

三人激动道。

典韦挠了挠头,妙计什么妙计这家伙毛线都有没出来,你们激动个什么哩

秦野意识一片清明了,他虽然依旧平静,但内心已经相当激动了。

果然不愧是大贤。

虽然徐庶的军师能力可能无法排进三国前五,但高光时刻的表现,也绝对是可以力压群伦的。

他示意徐庶说下去。

徐庶的这个策略,他自己已经推演了好长时间了,感到无懈可击后,这才敢出来毛遂自荐。此刻也是很兴奋,“主公可以派人送信给乌丸王塌顿,请他出兵骚扰公孙瓒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