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14(2 / 2)

加入书签

凭着前世记忆,腊梅知道今年是大旱之年,直到数伏才下透雨。这时夏播已经过时,农谚又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之说,各生产队都会大面积播种胡萝卜。胡萝卜种子一定短缺。

现实中这个时期的胡萝卜品种都是“一支腊”,长的不是很大,但又脆又甜,比前世现代的大圆顶好吃多了。去年卖时,人们都说好,回头客相当多。

腊梅为了保住这个品种,卖胡萝卜时,拣着没切顶的留了几十个,埋在了前世现代租赁的宅院里。

今年开春后,在庭院里掘了两个畦儿,把留下的胡萝卜种在里面。有水,腊梅又上了一层腐烂的植物秸秆,胡萝卜长得很茁壮,花盘儿与油葵有的一比。

现在正好成熟,腊梅把花盘儿剪下来,装了瓷瓷实实一大菠萝。反正是白头发老奶奶给的,用什么盛什么样子给,人们都能接受。

王贵兰看到高兴的不行,直要求亲自到腊梅屋里给白头发老奶奶烧香磕头。

因为腊梅已经拒绝了人们,便说:“我替你烧香你磕头吧既然不让别人来烧,你也别开这个张。”

王贵兰:“你可说得好着点儿,白头发老奶奶对咱队最好了,给的东西也最多。羡慕的别的队上都眼蓝,都说咱队最有福气。咱可不能慢待了白头发老奶奶。”

腊梅:“行了,我把这也说过去,就说十一队队长非常感激你,非要亲自来烧香,被我拦下了,总行了吧”

王贵兰:“你可实话实说,别让白头发老奶奶挑了理儿。”

腊梅:“知道。”

心里话:什么白头发老奶奶,姐为此累得七死八活

第二百二十八章 馒头出事了

抱怨归抱怨,腊梅还是不停地在两个时代里折腾:倒卖鸡蛋、买卖馒头、卖纸币。

然而,天有不测方云。正在腊梅满怀热情地辗转在现实中卖馒头、卖鸡蛋;在前世现代中卖旧纸币的时候,突然麻烦找了她来。

一天。腊梅正在一个小区门口卖馒头,一个中年男子来到跟前,望着雪白的馒头。咽了几口口水后。很不友好地问道:“谁让你在这儿卖的”

腊梅望了来人一眼,见其穿戴整齐,一脸凶相,心里便打了个鼓儿:别再是工商管理人员。便装作害怕的样子,喃喃说道:“俺不卖了,行吗”说着用白布单盖住馒头,推起木轱辘小推车来就要走。

“我是问你:谁让你卖的”对方挡在小推车前面,不耐烦地大声问道。

“俺奶奶。”腊梅脆生生地说。

不管你是什么人,什么目的,先拿老人挡挡你。实在不行,就抬出白头发老奶奶来。也不算改口。好在王店村的人们都承认自己受白头发老奶奶的保护,也认可白头发老奶奶能给东西。

这句话还真管用,对方愣了一下又问道:“你是哪村的”

腊梅:“王店村的。”

“你大人呢”

“没来。”

“就你一个人卖”

“嗯呐。俺不卖了,还不行吗”

“想卖你也卖不成了。”对方态度一转口气有生硬起来:“我是工商所的,把你的簸箩推到所里去,叫你的大人来领。”

腊梅别无他法,只好推起木轱辘手推车,慢慢地跟在那人的身后

此时已经围了很多人。有买馒头的,也有看热闹的。腊梅不想在众人面前多做解释,到了工商所里再见机行事。

“你们不是说有个买馒头的小女孩儿嘛,今天让我碰上了,把她领了来,大家问问是怎么回事儿吧”

一进工商所的大门。中年男子就招呼道。立时出来了三个人,有中年也有老年。

“哟,原来是这么小的小孩儿啊。”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说。又问腊梅:“小姑娘几岁了”

“九岁。”腊梅装作战战兢兢地回答

“九岁了九岁就出来买东西啊。你父母呢”老者又问。

腊梅小嘴儿一掘,“啪嗒啪嗒”掉下眼泪儿来。

这眼泪儿是真实的

工商所的人逮住又盘问,已经感到很委屈。这一问父母,便想起了自己有家不能归,有父母不能相认的悲惨,鼻子一酸,眼泪儿也就出来了。

“别哭,别哭。”还是那个老者说:“把你的大人叫来,我们就放你走。快说出你的大人在哪里,姓甚名谁”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腊梅最怕的就是提及父母。姐有父母,却重生成了孤儿,你让我说个什么

“我父母没在城里。”腊梅用手背抹着眼泪儿,哽咽着说:“你们给我开张扣押条,我让我父母来领小推车和簸箩,你们不就知道了”

这是腊梅最期盼的结局:开张扣压条,人一走了之。大不了再让父亲做一个小手推车,自己再买个菠萝,保住秘密比什么都重要

“你得说清楚了,我们就不叫你的父母了。”领腊梅来的中年男子说:“说说吧,你一个小人儿,从哪里弄来的白面馒头”

“让我大人来说,行吗”腊梅极力促成自己的想法。

中年男子:“不行人们说,经常看见一个小女孩儿卖馒头,你卖了不是一次两次了,你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你一定很清楚。说清了,你就走,也甭叫你的大人来,岂不省事。”

腊梅:“我说不清楚。”

中年男子:“怎么说不清楚从哪里弄的就说从哪里弄的,有什么不好说的。”

腊梅:“我我不敢说。”

中年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