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82(2 / 2)

加入书签

于是,在程秉返回后方的第三天,他遭到了袭击,赵云当时是在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发动袭击。这个时候和傍晚其实才是发动袭击的最好机会,一个刚好是睡眼朦胧头脑不清醒的时候,一个则是经历了紧张的一天,精神刚刚放松下来的时候。

相反,黑夜刚刚出现的时候不适合发动袭击,这个时候由于对黑暗的恐怖,人们的精神力会大幅度的集中,这个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三四点的时候也姑且算是一个不错的袭击机会,毕竟人会疲惫,会想睡觉。

只是当他们习惯了这个时候受到袭击的情况下,清晨和傍晚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果然,程秉知道方军喜欢夜袭,所以他在晚上进行了戒备,但三天下来没有任何事情,却没想到在第四天清晨遭到了突袭。结果很简单,那就是他的五千步卒,不是被射杀就是被俘虏,甚至逃走都做不到,毕竟他们再快也没有马快。

程秉直接被俘虏,不过这里的战斗多少惊动了后方,使得来探查的留守士卒迅速把事情报告给了袁术。然后袁术才知道,自己的五千士卒没了

更让他郁闷多少,第四天晚上前去臧霸那里的信使也回来了。臧霸表示对响应袁术,一点兴趣都没有,不管袁术许诺了多少好处,他都不打算帮助他。

这下可好,补给成了问题,臧霸那边又不打算出兵,继续耗下去好玩吗

不好玩,只因为第五天又传来了消息,孙策回来了

孙策攻打刘繇获得了胜利,结果回到了寿春才知道袁术去攻打徐州了。这还不算,居然来投靠他的袁谭他们,主要是袁熙那厮不小心嘲讽了他。

想着自己立下那么多的功劳,居然连太守都不能担任。偏偏袁谭这些亲戚一下来,不仅职位比他高,还有一万私兵可以保留,要说这口气可以忍得下来,那么他也不是小霸王孙策了。本身就融合了项羽的武魂,孙策似乎也变得更加强横起来。

于是不仅直接杀了袁熙,还直接收编了他麾下的五千士卒,甚至攻陷了袁术在寿春的兵粮库,带走了大量的物资,并且带着孙坚的老部下,直接就朝着丹杨郡舅舅吴景那里移动。显然,他打算独立了,而事实上,他也早该独立了

袁术这次几乎是精锐尽出,却不想被孙策爆了菊,补给出现问题,后方需要稳定,前线战况非常糟糕,无奈之下,他唯一的选择,就是真正的撤军。

显然,他也知道,这样他会成为天下诸侯的笑柄,但是他没有别的选择未完待续。。

s:袁术讨伐结束,结果有点戏剧性,不过并不奇怪。孙策本来就有这个野心,刚好袁术给了他这个机会罢了。而袁术军本身,在战争武器失效的时候,他已经陷入了被动。

最后还是惯例环节: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和sky1991的打赏多谢两位对本书的厚爱

感谢书友野狼19782票和送包子的月票多谢两位对本书 支持

感谢各位订阅和投推荐票的书友多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继续加油哦

第130章 着力防蝗灾

三个月的时间并不难渡过,尤其冬天降临的时候,所有人都窝在屋子里面不肯出来。谁也不会这时候出兵,哪怕今年的冬天比往年似乎暖和了许多。

只是这并不代表,第一次讨方就这样结束,明年开春才是关键,到时候百姓正是播种的时候,这个时候若是遭遇战争,说不得一年的收成都成问题。

好在方云这里,并不是很缺粮食,各种杂粮开始铺开,领地内粮食并不缺乏。唯一的问题是,他明白当这些粮食散布了出去之后,那么诸侯只怕也不会缺乏粮食。

曹操只怕也不需要担心军粮不足,甚至于屯田策只怕都未必会再出现。若是枣袛因此被埋没的话,那方云最多为他默哀三秒钟,然后大骂活该,早知如此为毛不来投靠他

看看人家任峻,如今已经成为了农业局的局长了,主要负责全领地的农业工作,在这个领域人家是当之无愧的no1,总好过他如今在曹操麾下,当个不死不活的小县令。

张郃军在袁术退走之后,直接出兵,把下邳和广陵都给收复了回来。本来打算把广陵交还给陶谦,毕竟这是方云的意思。然而陶谦却以无法抵挡袁军的借口,把广陵郡也给让给方云。

这些日子来,陶谦的身体几乎是一落千丈,若是方云或者华佗来诊断的话,大概知道,这是曹操攻打徐州,屠城挖坟使得他这个州刺史心中产生罪恶感,进而演变成心病所致。或许在陶谦的心中。曹操之所以攻打徐州。主要还是他派错了人护送曹嵩所致。

他也不想想。诸侯对领地的野望岂会因为,他把曹嵩安然的送回了兖州就可以避免的最多延迟一段时间,但曹操不会放过徐州,甚至袁术和刘备都不会放过。

徐州不仅是一个重要是产粮区,还是一个可进可退的战略要地。最关键的是,这里产盐,同时徐州人尚武,这里的百姓是最优秀的士卒来源。当然。和隔壁的丹杨郡比多少有点逊色就是了,那里的出产的丹杨兵,那才是真正的天下闻名的精锐士卒。

历史上无论是袁术、孙策还是曹操,其最重要的兵源都来自丹杨郡,甚至徐州陶谦麾下曹豹和许耽两人所统御的丹杨兵部队,更是徐州的中坚力量。

问题在于,如今孙策就在那里,而袁术只怕以后很难再得到丹杨兵补充了。

陶谦的身体差,再加上他本身已经快五十岁了,这年头死掉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他也担心自己若是就这样没了,那么他两个儿子怎么办。长子陶商。智商是短板,喜欢武艺但尚未进入三流境界,上战场那是纯粹找死。

此子陶应似乎还可以,但才十几岁尚未成年,而且还被送去了晋阳那里留学。如今姑且算是陪伴在刘辩身边,充当天子近臣,实际上算是人质一样的存在。

但就算他回来,陶谦也不认为他能够管得了徐州那些骄兵悍将,所以在病榻之上,他已经有了让出徐州的意思。而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方云。

不管如何,他好歹也是大将军。不同于曹操那种架空刘辩,实际上挟持皇帝以令诸侯的情况。方云不仅得到了刘辩的认可,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