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2 / 2)
被温体仁不着痕迹的拍了马屁,周延儒很是高兴,他当年的会试和殿试无比风光,二十岁的年纪连中两元,引发了诸多的惊叹,如今的会元,和他当年的情形是差不多的,而且这个会元的基本情况,他们也调阅了,确实算得上是人才。
与温体仁之间的配合多了,周延儒觉得很是舒服,温体仁总是能够顺着他的思路做出解释或者是决定,就算是某些时候,看似难以解释的事情,温体仁也能够说出理由,让内阁顺利的通过,有如此的助手,谁不高兴。
这一次会试,两人之间的配合,可谓是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了,就连对文章的分析,都是大同小异,这在以往基本是不大可能的,崇祯元年的时候,当时的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在确定会元人选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最终还是皇上决定的。
“温大人学识渊博,本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啊。”
“大人客气了,下官是跟随大人学习,就说这会试会元的人选,下官一时间都难以确定下来,若不是大人朝政建议、民间疾苦、朝廷隐忧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判断,下官都不知道该如何的确定了。”
“温大人就不要客气了,单从年纪方面来说,温大人处事稳重,眼光独到,的确值得本官学习。”
“不敢不敢,下官在大人这个年纪的时候,尚属懵懂无知,若是要参与到会试如此之大的事情之中,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的处理了。”
周延儒仰头哈哈大笑,温体仁就是这样,他说出来的每一个道理,温体仁总是能够找到解释的理由,而且将功劳全部归结到他的身上,这太难得。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道理,周延儒虽然知道,可真正到了那个地位,还是要忽略的,他可能没有想到,温体仁这样的聪明才智,最终是要直接针对他的,毕竟人人都想成为内阁首辅。
“温大人,不管怎么说,皇上殚精竭虑,为大明之江山呕心沥血,这是值得你我学习的,此次会试之考题,本官也没有想到,皇上如此重视人才,你我自当心领神会,为皇上挑选出来合格的人才。”
“大人说的是,其实大人不说下官也明白,大人一心为国操劳,为皇上分忧,凭借着丰厚的学识和无穷的睿智,镇服了朝廷上下,更是得到了皇上之信任,下官还要继续努力,为大人分忧。”
“温大人这话说的不对,你我都是为皇上分忧,这朝中事情太多,皇上每日都是苦苦思索,崇祯元年到现在,哪一天不是如履薄冰,本官真的不知道如何说了。”
温体仁点点头,没有说话,其实这一次的会试,其中也有小小的猫腻,当然这些事情,他是不会说的,记住就可以了,也许日后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来作用的。
收拾完毕,两人起身,准备去给皇上禀报了,当然重点是周延儒直接说,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温体仁补充。
两人朝着皇宫走去的时候,还在不停的小声商议,看上去特别的亲密和谐。
第九十七章吉榜
发榜的时间是三月初一,几乎所有赶考的举人都到贡院去了。
会试发榜在贡院,这一点与乡试不同,会试发榜称之为吉榜,这也是因为会试高中之后,那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到朝廷之中,只要殿试的时候不发疯不乱写,那就是稳稳当当的进士了,当然在这之前,若是发现身体有残疾者,或者说有冒名顶替的情况,那是会遭遇到淘汰的,可这样的情况几乎都不会出现,礼部就是操办这些事情的,早就将考生的情况弄得清清楚楚,有问题的他们早就刷下来了,免得后面出现麻烦。
郑勋睿和杨廷枢也是一大早就赶赴贡院,两人同样关心会试的成绩。
会试之后,没有任何的庆贺仪式,考中贡士之人,三日之后,也就是三月初四,就必须到礼部去报到,礼部集中所有贡士之后,会提出来诸多的要求,无非是祝贺诸多的贡士,接着是告知殿试相关事宜,诸多的贡士记清楚之后,回去歇息五日的时间,三月初九直接到鸿胪寺,鸿胪寺的官员开始培训贡士,需要注意什么礼仪,进入皇宫之后需要怎么走路,前后顺序如何,见到皇上该如何行礼,该如何的控制自身的情绪等等。
吉榜发布之后,没有考中的举人,或者是选择进入国子监学习,一般情况之下学习两年左右的时候,接着吏部会派遣到地方上去做官,官职不大,大都是县丞和主薄之类的八品官或者是九品官,或者是选择回到家乡去继续学习,三年之后参加下一次的会试。
京城酒楼客栈的生意,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就慢慢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了。
留在酒楼客栈的,都是贡士,这些人的地位不一样了,掌柜甚至会免去后段时间的食宿费用,以表示对贡士的庆贺。
那些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举人,食宿都是在国子监,也不会继续留在酒楼客栈了。
贡院外面集聚的依旧有接近万人。
郑勋睿和杨廷枢站在靠中间的位置,他们没有挤到最前面去。
四周较为安静,没有人高声说话,身份不一样了,都是举人,有功名在身,基本的礼仪还是清楚的,除开和熟悉之人小声议论之外,基本都是默默等候。
发榜的时间从辰时开始,这一点没有区别。
榜单一共是四十一张,最后两张榜单上面,分别是九人和一人,其余榜单全部都是十人,当然各自的名字也在榜单上面出现。
杨廷枢显得有些紧张,按说他是南直隶乡试第二名亚元,不用过于担心的,可谁知道会试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郑勋睿看上去很是镇定,其实内心也在打鼓,他不是在乎学识是不是得到认可,他所着急的是不能够耽误时间了。
两人一直都在注意,看看是不是能够遇见张溥、杨彝和吴伟业等人,可惜他们的努力没有多少的作用,参加考试的举人太多了,来自于全国各地,而且礼部早就编排好了,从木牌上面的顺序来说,基本都是打乱的,也就是每一个考舍的布置都是经过思索的,来自于不同的省份,就说郑勋睿和杨廷枢,两人木牌上面的号码相差甚远,一个是九十三号,一个是三百七十一号,隔着老远。
张溥、吴伟业、杨彝、吴昌时和陈子龙等人都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试,可结果就不是乡试的情况了,若是历史没有发生改变,这些人之中,只有张溥和吴伟业高中,而且吴伟业是会试会元。
但郑勋睿认为,自己的穿越,之前就在改变历史,譬如说南直隶的乡试,解元成为了自己,历史上的解元杨廷枢,成为了第二名,也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说这一次会试,情况也应该出现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