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27(1 / 2)

加入书签

问,末将是军人。”

“嗯,回答不错,本官对蓬莱水师,也有一些看法,初次见到,本官就断定,水师将士很长时间没有训练过了,若是长期在海上训练,脸上颜色应该是不一样的,大都是黑黝黝的或者是古铜色的,本官看见诸多的将士,脸色都偏白,若是时刻都在海上训练,脸色不可能是白的,至于说军饷欠缺之问题,水师与卫所军士不一样,的确存在一些困难,但也不至于让水师的军官过不下去日子。”

郑勋睿说到这里,丁宝坤的脸更红了。

来到三清殿,拜祭的人很多,郑勋睿只是走进去看了看,没有打算拜祭的意思,一边的丁宝坤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至于说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和弥陀寺等宫殿,郑勋睿甚至只是看了一眼。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蓬莱阁。

丁宝坤的意思,郑勋睿到蓬莱阁,应该是要清场的,毕竟郑勋睿是朝廷二品大员,来到了蓬莱阁,诸多的道士是要出来迎接的,可郑勋睿阻止了这等的做法,而且是坚决不允许,他和众人穿上了平常的衣服,和寻常百姓一样。

这已经让丁宝坤很是奇怪了,他见过无数来到蓬莱阁的朝中大人,包括某些已经离任的大人,郑勋睿这样的态势,还是第一次见到。

蓬莱阁几乎没有什么人,本地的士绅富户一般是不会到蓬莱阁的,包括百姓也不会来,他们来到蓬莱阁,关心的是拜祭的事宜,期盼能够通过拜祭求得好运,真正喜欢到蓬莱阁的是那些文人墨客和官员,文人墨客在这里找到灵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官员到这里来,多半是想着看看人间仙境是不是存在,自身能不能享受拿着美好的生活。

郑勋睿一行进行蓬莱阁的时候,先前在蓬莱阁的两人已经离开。

郑勋睿看着海面,对着丁宝坤开口了。

“丁总兵,海的那一边是什么地方。”

“回大人,海的那一边是双岛、旅顺,还有金州等地。”

“哦,这些地方如今的情形如何。”

“这、都被后金鞑子占据了。”

郑勋睿微微点头。

“丁总兵,你不是一直都想着知道本官为什么到蓬莱城吗,刚刚本官询问了你这些问题,想必你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吧。”

丁宝坤抬起头,看着郑勋睿,异常的吃惊,双岛和旅顺口已经失守三年多时间了,一直都被后金鞑子占据,刚开始后金鞑子占据双岛和旅顺口的时候,登州和莱州等地特别的紧张,生怕后金鞑子通过海路进攻山东,不过几年时间过去,登州和莱州一直都没有遭遇到进攻,反而是京畿等地,屡次遭遇后金鞑子入关的进攻,慢慢的也就没有谁重视双岛和旅顺口等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点,竟然被大明朝廷忽略了。

作为水师总兵,丁宝坤是知道双岛和旅顺口之重要的,因为双岛和旅顺口被后金鞑子占据之后,蓬莱水师基本报废,战船不敢出海,水师的军士人数也开始萎缩,朝廷很少拨付水师军饷,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水师的情况。

随着水师的萎缩,皮岛的日子越来越艰难,驻扎在那里的朝廷军队,基本没有希望,也不可能形成什么威胁了,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被后金鞑子彻底剿灭。

丁宝坤尚不知道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朝鲜的事宜,若是知道了这件事情,肯定是更加的吃惊了。

从郑勋睿的话语之中,丁宝坤已经明白了,原来郑家军是准备收复双岛和旅顺口的,这可不是一般人敢于做出的决定,驻扎在登州和莱州的朝廷大军,压根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躲避后金鞑子都来不及,怎么可能直接去进攻后金鞑子。

丁宝坤的神情有些激动,郑家军若是能够收复双岛和旅顺口,同时能够直接掌控水师,那莱州水师的日子肯定与之前不一样了。

至于说郑家军占据双岛和旅顺口的重大意义,丁宝坤还想不到那么多。

第三百四十六章知己知彼

告诉丁宝坤郑家军准备进攻双岛和旅顺口的事宜,郑勋睿是出于尊重的角度,再说正月初一郑家军就要出发了,消息不可能泄漏出去,唯一遗憾的地方,是无法弄清楚双岛和旅顺口等地的军情,这是无法侦查的,隔着茫茫的大海,王小二率领的斥候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去侦查。

回到蓬莱城,郑勋睿打算歇息了,其实他一直在思考这场战斗该如何进行,从蓬莱城出发,沿途有着不少的岛屿,包括长岛、小竹岛、大竹岛和皇城岛等等岛屿,这些岛屿的面积都是不小的,经过这些岛屿之后,就进入到了老铁山水道,登陆的地点在双岛,这里就是大明曾经的金州中左所,前行五十里地,靠海而建的就是旅顺口。

真正需要掌握的情报有很多,包括被后金鞑子占据的双岛和旅顺口,情况是否和以前还是一样,后金鞑子是不是进行了其他的建设,城池的情况如何,后金鞑子在这里的驻兵情况如何等等,这些关键性的情报,目前是一无所知。

不能够掌握相对准确的情报,意味着战斗就没有十足的把握,意味着郑家军将士将要付出更多的牺牲,尽管说后金鞑子的主力都集中在朝鲜、沈阳和盖州等地,但双岛和旅顺这样的地方,皇太极不会忽略,肯定会派出军队长期驻扎的。

想到这些事情,郑勋睿有些郁闷,也为朝廷不注重水师的建设感觉到遗憾。

天色已经暗下去,蓬莱城内很是安静,已经是腊月二十九,翌日就是大年三十了。郑家军的将士是无法过这个春节了,想到了在淮安的文曼珊等家人,郑勋睿很是感慨,穿越之后,的确做出了不少轰轰烈烈的事情,可是在面对家人的时候。遗憾还是太多了。

洪欣瑜进入屋内,禀报说丁总兵带着一个军士和一名商模样的人求见。

郑勋睿很是奇怪,蓬莱城已经成为郑家军和水师的驻地,没有商贾了,这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行动的保密,丁宝坤这个时候带人来求见,而且是商贾,难道有什么事情。

猛然间。郑勋睿想到了一种可能,他忍不住站起身来。

“洪欣瑜,那是通知郑锦宏、杨贺、刘泽清、王允成、马祥麟、苏从军、苏蛮子和王小二等人,迅速到这里来。”

丁宝坤带着一名军士和一名商贾进入到屋里,看见屋里的众人,丁宝坤愣了一下。

“大人,这位是水师百户刘阿福,这位是本地商贾段宗奎。他们有事情要向大人禀报。”

郑勋睿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说话。

刘阿福和段宗奎进入屋内。悉数都跪下了,他们没有什么功名,见到了郑勋睿,自然是要下跪的。

“你们都站起来说话。”

刘阿福和段宗奎站起身来。

刘阿福看了看丁宝坤,有些迟疑的开口了。

“大人,段宗奎是小的发小。自小就在一起的,小的听总兵大人说,需要知道双岛和旅顺口等地的情况,段宗奎时常在这一带的水域做生意,知道一些情况。”

郑勋睿的眼睛亮了。这方面他的确是忽略了,尽管说后金鞑子占据了双岛和旅顺口,可做生意的商贾,不可能完全禁绝,特别是那些有着一定关系、而且灵活的商贾,肯定是会抓住这样机会的,双岛、旅顺、金州乃至于复州等地,与南方的物资交流,完全要依靠海路,辽东那边经商危险重重,关宁锦防线是很难逾越的,从蒙古草原运输,成本太大,不划算,所以还是要依靠海路。

段宗奎应该就是这些商贾之中的一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