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2(1 / 2)
不能够成功,则元气大伤,国力损耗巨大,后患无穷。”
徐望华思考了一下郑勋睿说出来的话语,很快开口。
“大人,若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岂不是正好。”
郑勋睿微微点头,紧接着开口。
“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郑家军来说的确是有利的,但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北方,不知道要消耗多大的气力去整治,此外还有后金鞑子,皇太极二十四旗并举的策略,大大增强了后金的实力,假以时日,郑家军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大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脸上露出了笑容。
“感谢徐先生的提醒,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这段时间我总是想着北方大乱的情形,其实有些事情既然无法避免,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徐望华的脸有些红,这倒是很少见的。
“大人和属下所处位置不一样,大人高瞻远瞩,想到的是大明之天下,属下没有想到想到那么多。”
郑勋睿挥挥手。
“徐先生就不要谦虚了,说的正确之意见,我是接受的。”
郑勋睿的目光很快转移到了桌上的文书和地图。
“刚刚我说过,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很是宏大,亦很全面,按照这个方式作战,流寇必定会被剿灭,可我也说过了,杨嗣昌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不可能取得成功,你们或许有些不服气,认为我说的过于的武断了,接下来我给你们说几个不能够成功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统一指挥权的事宜,四正六隅作战方案,牵涉到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广、四川、江西以及南直隶等地,如此庞大的作战部署,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如何的协调作战,仅仅凭着五省总督孙传庭,根本不可能指挥。”
“杨嗣昌亲自指挥作战,以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的身份,皇上赐予尚方宝剑,才有可能真正调动这些地方的军队,让各地巡抚真正服从命令,而且杨嗣昌还要不怕得罪人,敢于坚决惩处不服从指挥的官吏,甚至包括巡抚和总兵。”
“但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其中的原因,你们应该清楚,大明已经有了一个郑家军和郑勋睿,再出现一个杨嗣昌,怕是皇上会急的发疯。”
“缺乏强有力的指挥,越是庞大的作战部署,存在的问题越多,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个原因,各方的掣肘问题。”
“此次作战的总指挥是五省总督孙传庭,有意思的是,孙传庭没有绝对的指挥权,他的身后还有兵部,重大的作战部署由兵部来协调,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兵部协调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战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指挥官果断做出决定,若是还请示一番,耽误时间不说,机会也浪费了,兵部的诸位大人又没有在作战的现场,他们怎么知道具体的情况。”
“你们还要注意到,孙传庭的手中没有尚方宝剑,这就导致他的权威大打折扣,各地的巡抚和总兵,不知道经历多少的事宜,岂能看不出其中的问题,孙传庭没有绝对的权威,怎么指挥如此庞大的作战,各地巡抚只要背后找一个小的麻烦,或者临阵推脱,孙传庭就无可奈何,等到他禀报朝廷,一番调查下来,怕也是不了了之,且孙传庭还得罪了诸多的巡抚总兵,再也不可能从容指挥作战。”
“至于各地的巡抚和总兵,那就不用多说了,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
“第三个原因,北方大规模灾荒的影响。”
“这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北方灾荒形成的损失是惨重的,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北方饿死的人无数,更多的农户无奈之下聚啸山林,朝廷首先需要平定北方灾荒之局面,接下来才能够考虑到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
“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不用多说,他们的军纪就那样,朝廷没有尽力救济灾民,军队的军纪不是很好,剿灭流寇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一面剿灭流寇,一面有大量的流民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朝廷哪里有那么多钱粮的投入,况且这些钱粮,悉数来自于赋税,如此大规模的征伐,朝廷肯定会临时增加赋税,让老百姓更加的陷入到绝境之中。”
“不得不说这是很具有讽刺意味的,俗话说得好,标本兼治,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可笑朝廷那么多的大人,为什么不看看陕西、复州等地的情形,为什么不看看南直隶的情形,这些地方为什么没有流寇,亦没有土匪,归结到底一句话,朝中大人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至于说朝廷之利益,不是他们思考的范畴。”
“如此的情形之下,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能够获得成功,那真的是天大的笑话。”
周遭安静下来,郑勋睿的分析一针见血,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的确是很不错的,可惜客观条件的限制太多,让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是好看而已。
可以想象,朝廷四正六隅作战部署一旦失败,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边关出现危险,北方更加的动荡,甚至影响到南方,实力逐渐增强的后金鞑子,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有可能再次进入北直隶劫掠,不知道那个时候朝廷靠什么来维持和支撑。
第六百七十三章剿饷
崇祯十三年六月底,皇上下发圣旨,加收剿饷。
郑勋睿看着桌上的敕书,想起明末三饷,明末三饷为辽饷、剿饷和练饷。
辽饷自万历四十六年就开始征收,名义上是为了辽东的战斗支出,平均每亩地加征九厘,崇祯四年的时候,又提高到每亩地一分二厘,每年可以多征收农业赋税六百六十七万两。
皇上下旨开始征收剿饷,就是对付流寇的,每亩地增加五厘,全年可征收两百八十万两。
至于说练饷,因为郑勋睿的穿越,迄今尚未开始征收。
郑勋睿明白,这肯定是杨嗣昌的意思,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战役,需要大量的钱粮,朝廷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粮,于是负担就转移到百姓的身上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