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1(1 / 2)
经历过,想想以前经历过的那些失败,现如今的李自成已经不能够承受,尽管屡次跌落到低谷的李自成,都能够东山再起,但这一次,他们的对手出现了变化,已经不是对他们心存怜悯的朝廷大军,而是凶悍的八旗军。
让刘宗敏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大军全部撤离的决定。
其实李自成比刘宗敏还要早发现情况不对,毕竟经历过多年的厮杀,战场上的局势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判断出来,继续厮杀下去将出现什么样的结局,李自成也是清楚的,这个时候命令大军迅速撤离战斗,保存一定的实力,才是最佳的举措。
全面的撤离开始了。
处在战斗最前方的大顺军军士,成为了最倒霉的人,他们就算是这个时候撤离,也无法避免被追杀的命运。
相对来说,后面的军士撤离就要从容很多。
八旗军毕竟是按照阵形压过来的,重装骑兵在最前面,他们就无法施展全面渗透的战术,有得有失,这是战斗厮杀的规律。
不过大顺军开始全面撤退的时候,八旗军的阵形也在瞬间发生了变化。
重装骑兵朝着左右两翼迅速的撤离,将进攻的大道让给了轻装骑兵。
追杀在瞬间开始,阵形的转换,没有耽误八旗军进攻的时间。
一方撤离,一方追杀,一边倒的屠杀开始了。
这种战斗厮杀的局面,八旗军完全适应,他们和大明朝廷大军作战的时候,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这样的形态,习惯于追杀的他们,是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的。
李自成在亲兵的簇拥之下,在撤离大军的最前面。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顾不上后面的大军了,他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务必最先撤离。
以前那个冲锋在最前面,对麾下兄弟关怀备至的闯王李自成消失了,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难道紫禁城和皇宫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让一个英勇的闯王消失。
。。。
大顺军军士撤离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的作战大军,悉数都是他们的精锐,逃跑的能力是超强的,他们紧紧跟随李自成,一路狂奔,朝着永平府城的方向而去,到了这个时候,城池是他们最好的保护。
皇太极亲率的八旗军,不会错过这个追杀的机会,他们要最大限度的扩大胜利的成果,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都很明白,此刻他们追击到什么地方,就占领了多少的地方。
追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暂时停止下来。
皇太极不敢在黑夜追击,毕竟八旗军对永平府一带的地形不是特别的熟悉,再说粮草的供给也要跟上。
兵败如山倒,惊魂未定的李自成,不愿意在永平府城过多的停留,他们命令大军继续朝着京城的方向撤离,同时命令传令兵迅速通知驻守京城的顾君恩等人,召集大军准备抵御八旗军的进攻。
第八百六十八章定鼎京城1
大明京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和内城的城墙宽二十四米,高八米,无比的坚固,外城有七座城门,内城有九座城门,这样的城池,没有绝对的把握,一般军队是难以攻克的,李自成攻陷京城的外城和内城,仅仅用了四天左右的时间,可谓是奇迹了。
不过让李自成和顾君恩等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更加令人吃惊的奇迹马上就要出现。
一片石之战打响的时候,郑家军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分别拿下了营州和通州。
京城近在咫尺,这里是郑家军下一步目标,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
拿下京城意义非凡,不过在这个时候,郑勋睿却有些犹豫了,不出意外,一片石之战李自成会遭遇到惨败,惨败之后的李自成,一定会率领麾下的大军从通州方向撤离到京城,郑家军若是在通州做好一切的防御,就能够完全打败李自成,甚至是斩杀李自成,平定郑家军之劲敌流寇。
在郑勋睿看来,剿灭李自成、重创八旗军的任务远比占领京城重要,毕竟李自成和皇太极都是郑家军的主要对手,现在急着去占领了京城,惊动和放走了李自成,郑家军需要耗费更多的气力去剿灭,毕竟河南与山西两地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在李自成的直接掌控之下。
但郑勋睿不可能提出来这样的战役部署,这是绝对不可能获得同意的。
不仅仅是郑锦宏和杨廷枢等人,就连南京的周延儒和徐望华等人,都急切的盼望郑家军占据京城,他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郑家军占据京城之后,郑勋睿就可以登基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将诞生。
这是郑勋睿多有心腹和属下的心思,大势不可违。
所以,郑勋睿放弃了前军在通州部署的打算,不过他还是留下了五千将士驻守通州,由杨贺直接指挥,且郑勋睿将大部分的斥候营将士留在了通州。他给杨贺的命令非常明确,死守通州,等待洪欣涛率领的中军到来,若是中军未能按照预定时间抵达,则这五千将士必须要迟滞李自成麾下的大军前往京城的速度。
要知道李自成前往一片石作战,其麾下率领的是四十万大军,若是这些军士全部返回京城,凭着驻扎通州的五千郑家军将士,怎么可能抵御。
不过郑勋睿的命令下达了。杨贺不会皱眉头,郑家军将士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四月二十二日,郑勋睿率领一万五千郑家军前军将士,开赴京城。
驻扎在京城的大顺军军士有五万人,且周遭的宛平和顺义还驻扎有大顺军军士,郑家军仅仅一万五千人,兵力上面存在巨大的悬殊。
郑锦宏、洪欣瑜和王小二等人还是非常担心的,郑锦宏曾经建议。传令兵命令洪欣涛率领的中军加快行军步伐,以最快的速度朝着京城靠近。不过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郑勋睿的同意,中军以神机营和炮兵营为主,且还有女兵营以及杨廷枢、文震亨等文官,就算是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也至少要比前军慢两天以上的时间。
战役部署早就宣布。这个时候催促中军也没有作用。
郑家军进攻京城,郑勋睿有着绝对的把握,驻守京城的顾君恩不是武将,虽说谋略不错,可在指挥作战方面。并非是高手,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接连拿下了河间府、武清、营州和通州等地,周遭居然还没有什么大的震动,这足以说明顾君恩的疏忽。
郑家军进军的神速不能够掩盖顾君恩出现的重大失误。
大概是想到宛平、顺义和通州等地都驻扎了大顺军军士,所以顾君恩颇为放心,再说这个时候,顾君恩等人的主要精力,全部都集中到一片石之战上面去了,来不及关心其他事情。
郑勋睿也不是没有做出相应的部署,而最大的部署方面,就是郑家军将士的军服,一万五千将士全部都穿着大顺军的军服,这样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官道上飞驰,不会引发太多的注意,更何况郑勋睿已经想到了大军进入到京城的办法。
辰时,一万五千大军出现在永定门的前方。
远远看见京城宏伟的城墙,郑勋睿内心升腾起来不一般的感觉,穿越十七年的时间了,他与这座城池的交集不是很多,这里是绝对的政治中心,不知道有多少的悲欢离合在这里诞生,接下来的时间,他绝大部分都要守在这座城池里面。
五十余名斥候营的将士快马朝着永定门而去,一边驰马一边嘴里高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