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77(1 / 2)

加入书签

着绝对的信心,他相信八旗军一定能够战胜郑家军。

皇太极的疏忽,是没有询问洪承畴为什么建议固守城池作战,皇太极不问,洪承畴也不会做出解释。

作战部署很快确定下来,阿巴泰率领的五万大军,在距离府城五里地的地方开始构筑阵形,准备与郑家军的厮杀。

洪承畴的心情非常的复杂,局势的变化他远远没有料到,流寇居然攻陷了京城,皇上自缢身亡,紧接着郑家军打败了流寇,占领了京城,而且郑家军一鼓作气,彻底打败了流寇,朝廷头疼多年的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悉数被郑家军斩杀。

洪承畴知道郑家军的厉害,更是知道郑家军火器的无敌,这个方面,皇太极和满人权贵并不是特别的清楚。

不管是重装骑兵还是骑兵,最为害怕的就是火炮,很少有战马能够在火炮的轰鸣之中保持镇定,也很少有骑兵战胜过火炮的轰击。

洪承畴不是特别清楚郑家军的火炮,但他知道熊文灿曾经凭借郑家军提供的火炮,打的流寇落花流水,而且郑家军与其他军队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单独组建了炮兵营,由此可见郑家军有着足够多的火炮。

八旗军面对郑家军,首先想到的必须是保证不失败,尽管说八旗军擅长野外作战,可是面对火炮的轰鸣,再强悍的军队也难以抵挡。

相反,八旗军驻守城池,可以避免太大的损失,且可以把握好时机,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杀出城池,打的对手措手不及。

皇太极没有询问任何的原因,就否决了他洪承畴的提议,这让洪承畴很是痛苦,投降大清国已经是他这一辈子的奇耻大辱,皇太极和满人权贵的轻视,让他更是无法抬头。

洪承畴与范文程不一样,范文程的全部心思都在皇太极的身上,都在大清国,可洪承畴内心是有愧疚的,对大明朝廷和已经逝去的皇上的愧疚,这样的愧疚让他说话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思考。

洪承畴不是不开口,也提出来自身的见解,但他不会坚持,更不会据理力争。

洪承畴非常的茫然,不知道未来在什么地方,当郑家军占领京城的消息传来,他就感觉到大事不好,这天下恐怕是郑勋睿和郑家军的,八旗军无法战胜郑家军。

一步错步步错,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已经投降大清国的洪承畴,只能够自身来承担这个苦果,一旦八旗军被郑家军打败,那就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了。

第八百七十七章重装骑兵的覆灭2

八旗军的重装骑兵,郑锦宏当然是知道的,山海关之战中,八旗军动用了重装骑兵,让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大顺军大败,拼命朝着通州的方向撤离,可以说若不是八旗军狠狠的打击了大顺军,郑家军也难以如此顺利的基本剿灭大顺军。

重装骑兵被誉为移动的堡垒,其在战场上的气势非常惊人,不过重装骑兵的装备价格昂贵,一般人根本无法承担,熊文灿等人也曾经给郑勋睿提出来建议,组建一定数量的重装骑兵,不过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郑勋睿的同意。

现在看来,不组建重装骑兵是正确的,因为郑家军拥有火炮,无以伦比的火炮,在火炮面前,重装骑兵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胜算。

刚刚从京城出发的时候,郑锦宏是充满信心的,五万大军携带了五十门的红夷大炮和一百门的弗朗机,凭着这些火炮,不管把八旗军有如何骁勇的军队,都不在话下。可在接到了郑勋睿的信函之后,郑锦宏的自信瞬间消失,变得沉默起来。

原因很简单,火炮的确是厉害,可怎么才能够保证炸到重装骑兵呢,要知道重装骑兵是八旗军的宝贝,轻易是不会拿出来的,若是知道郑家军火炮犀利,人家压根就不会出动重装骑兵,等到你火炮停止轰击,那个时候出动重装骑兵,战局就不好把握了。

郑家军的目的是将八旗军赶出山海关,是主动进攻,不想与后金鞑子在永平府或者是山海关相持,若是陷入到相持的状况,那就是作战失败了。

重装骑兵是八旗军的秘密武器,火炮则是郑家军的秘密武器。重装骑兵和火炮都是能够决定战争走向的武器,谁发挥到最好,就确定能够获取战斗的胜利。

既然如此,那么战斗厮杀开始的时候,郑家军不能够使用火炮,不能够让八旗军过早的察觉。而且火炮必须部署在非常隐秘的地方,不能够让八旗军发现,这样才能够出其不意,若是火炮能够轰炸到重装骑兵,那么战局在那一刻就完全确定下来。

可是想要做到这一步,可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的。

行军的过程之中,郑锦宏与洪欣涛商议了无数次,如何的对付八旗军的重装骑兵。

大队人马抵达丰润,马上就要离开顺天府所辖地方。进入永平府所辖地方,两人依旧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要知道火炮移动速度很慢,特别是红夷大炮,战斗开始之后,根本就不可能移动,而且火炮对于地势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地面必须平整。要是在地势不好的地方强行使用火炮,很可能带来炮毁人亡的结局。

既然想不到其他的办法。那就只有最笨的办法了,就是吸引重装骑兵进攻,让其进入到火炮覆盖的范围之内。

重装骑兵移动同样不是很灵活,因为其负重太大,不可能快速的移动。

这个办法之所以被称之为笨办法,是因为很不好把握。既然要吸引重装骑兵追击作战,那么就必须表现出来难以抵挡的样子,表现出来全面撤退的样式,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任何一方突然的撤离。带来的基本都是毁灭性的结果。

这是因为厮杀的双方都是高速运转的,其精力和体力会随着厮杀的延续下降,将帅激发麾下将士斗志的办法,要么是通过隆隆的鼓声,要么是主要的将帅亲自厮杀,而最能够激发将士斗志的,就是对手突然的撤离或者是溃逃,这会让感觉到已经要胜利的军士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开始厮杀。

撤离的一方,气泄了,几乎不可能重燃斗志,除非突然出现增援的大军,否则就是拼命的逃离,以至于彻底的崩溃。

就算是佯装失败,也需要精确的把握,稍微不注意,佯装就变成真正的失败。

郑锦宏和洪欣涛都已经是出色的将领了,他们非常清楚佯装失败所具有的巨大的风险。

更加让两人犹豫的是,八旗军的骑兵是非常厉害的,几乎是来无影去无踪,郑家军的火炮,对于八旗军的骑兵不可能造成太大的伤害,这在之前有过先例,而重装骑兵的进攻模式是固定的,他们的身后就是骑兵,一旦重装骑兵打开了局面,接下来就是骑兵主导战场了。

西汉的时候,重装骑兵所向披靡,诸多将领对其的总结,就是重装骑兵对付重装骑兵,

郑锦宏差点就给郑勋睿写信了,请示如何的对付八旗军的重装骑兵,不过他最终还是忍住了,作为郑家军的总兵,若是不能够面对和解决难题,还算什么总兵。

大军在丰润宿营的时候,郑锦宏和洪欣涛等人开始了最后一次的商议。

大军一旦进入永平府境内,就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厮杀,再说进入到永平府,大战随时可能展开,若是没有很好的战术布置,郑家军不敢保证能够获取胜利。

郑锦宏手里拿着重装骑兵的图画,脸色很是凝重。

洪欣涛也没有开口说话,低着头沉思。

王小二、黄得功和吴三桂等人,看着郑锦宏等人,也在沉思。

终于,郑锦宏开口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