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94(1 / 2)

加入书签

的地方,万一在辽东辽南等地败给了郑家军,可以大规模的进入到草原,依托草原部落抵御郑家军的进攻。

郑家军出兵辽东和辽南,同时也要兼顾草原的局势,郑勋睿的想法是,郑家军对八旗军的主力实施重点打击,草原的鄂尔多斯、叶尔羌、吐鲁番、土默特等部落在草原上展开对科尔沁、察哈尔等部落的进攻,如此皇太极将失去所有的依托。

一旦郑家军打败了八旗军,灭掉大清国之后,转身就会进入到草原,展开对科尔沁、察哈尔、外喀尔喀等部落的打击,一鼓作气的统领整个的草原。

皇太极再次预见到了大清国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及时做出了安排部署,郑勋睿不得不敬佩,他一直以来都认为,真正的对手是皇太极。

郑家军有着太多次战胜八旗军的战斗厮杀,这样看起来,好像是说郑家军只要从辽东和辽南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一定能够高奏凯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彻底打败八旗军,剿灭大清国,所以郑家军必须尽早的出动,展开对八旗军全面的进攻。

事实真的会这样吗。

至少郑勋睿不是这样看的,他知道郑家军一旦踏上辽东和辽南的土地,直接威胁到大清国的生死存亡了,那么肯定会面临异常惨烈的厮杀,且郑家军每一步的征伐,都需要小心翼翼,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可能承担失败的恶果。

兔子急了都会咬人,更不要说骁勇的八旗军。

郑家军以前面对八旗军所获取的所有胜利,基本都是在关内,辽南战斗的胜利,也是局限于金州和复州等地,只不过在松山之战的时候,把握住机会,占领了凤凰城、汤站、镇江和义州等地,阻断了八旗军进入朝鲜的所有道路。

郑家军真的要开始在盖州、海州、耀州乃至于辽阳、沈阳等地作战了,那么八旗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已经让人家没有了任何的出路,那人家就要不管不顾的拼命了。

这方面郑勋睿有着清醒的认识。

可惜整个的朝廷,也就是郑勋睿有着很是清醒的认识,包括内阁首辅徐望华、次辅周延儒、兵部尚书熊文灿在内的诸多文武大臣,都是信心满满,认为郑家军打败八旗军是很顺利的事情,特别是郑家军水师在海外作战获得完胜之后。

郑勋睿曾经想着对大清国实施封锁,这方面大明朝廷完全可以做到,海上贸易已经被郑家军水师完全掌控,陆地上的贸易更是容易掌控,水路和陆路完全封锁大清国,没有多大的问题,如此最多两年左右的时间,大清国就会处于崩溃的边沿,到时候郑家军大举进攻,八旗军根本无法抵御。

思考再三,郑勋睿放弃了这个计划,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彻底封锁了大清国,首先遭罪的不是那些满人和满人权贵,而是在大清国的大量的汉人,首先饿死的也是这些人。

这样的罪过郑勋睿可不想承担。

还是堂堂正正的打败八旗军更为荣光。

陕西、山西、第二军区的奏折,以及调查署的情报,在内阁引发了激烈的讨伐,所有的内阁大臣都是义愤填膺,内阁的票拟很快出来,意见完全一致,那就是朝廷马上展开对八旗军的征伐,以最快的速度打败八旗军。

朝中所有文武大臣也是这个意见,他们认为征伐后金的时机完全成熟了。

这个时候,郑勋睿是很冷静的。

征伐后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犹豫的,关键是如何的征伐,究竟是重点从辽东展开进攻,还是从辽南展开进攻,甚至是从草原展开进攻,这需要认真考虑,作战部署在这个时候显得异常的关键,同时还要考虑,郑家军讨伐后金的时候,如何稳定草原的局面,毕竟郑家军也是要征伐草原,乃至于统一整个草原的。

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熊文灿两次接受皇上的质询,离开乾清宫的时候,神色都是很凝重的,很快,内阁专门商议如何征伐后金的问题,这个时候的讨论,没有之前那么热烈了,更多的是沉默,大概是熊文灿提出来的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时间到了六月底,出征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南方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进入秋收季节,北方七月中旬也会进入到秋收季节,这个时候,内阁的重心被迫转移到秋收上面,毕竟今年粮食的收割,关乎到全局的稳定。

就在诸多议论出现的时候,皇上下旨了,郑家军将于七月十五正式开始对后金的征伐。

第九百零三章御驾亲征

作战方案是郑勋睿亲自拿出来的,这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其实不然,兵部拿出来几套的作战方案,可都不是特别的成熟,被郑勋睿几个问题问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最终郑勋睿在兵部拿出来的方案之基础上,制定了最终的出征作战方案。

郑家军从辽东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且是与八旗军面对面的厮杀,首先收复宁远、锦州、塔山、松山、杏山等地,接着收复大凌河、义州和广宁等地,从西平堡的方向渡过辽河,展开对盖州、耀州、海州和鞍山等地的进攻,最终的锋芒直指沈阳。

辽南驻扎的郑家军,主要任务是稳固金州和复州等地,大军展开对海州等地进攻的时候,依旧战况看是不是需要驰援。

郑勋睿决定的这个作战方案,任何人都没有想到。

但是这个作战方案,让内阁大臣觉得非常的振奋。

郑勋睿之所以决定这样的作战方案,是有着深思熟虑的。

后金在努尔哈赤的手中发展壮大起来,屡次击败大明朝廷的军队,逐渐占据了开原、铁岭、萨尔浒和抚顺等地,直至占领沈阳,皇太极更是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遗志,率领八旗军占领了辽南全部的地方,包括旅顺等地,后来又在大凌河城与朝廷大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大败朝廷大军,若不是孙承宗等人辛苦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大明的京城与中原早就陷落了。

皇太极最大的功劳,是成立了大清国,与大明朝廷分庭抗礼,且大清国实际控制了几乎整个的草原。

长久以来,大明朝廷对于后金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称之为恐金症。

郑家军的崛起,一定程度上面打破了恐金症,可惜没有从根子上去除这种恐惧。

想要彻底打消朝中某些文武大臣的恐金症,就需要堂堂正正的打败后金,灭掉大清国。

郑勋睿必须从根子上消除大明朝廷普遍存在的恐金症。

在他的计划之中,大明王朝将成为全世界的巅峰之地。若是在这种建设和努力的过程之中,还有人存在恐金症,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所以郑勋睿选择了最为艰难的征伐之路,从正面打败皇太极和八旗军,堂堂正正的灭掉大清国,尽管这样做会让郑家军有着很大的损失,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郑勋睿的预料是没有错误的,作战部署在内阁公布的时候,周延儒的身体微微颤抖。杨廷枢等人更是眼睛发红。

现如今的大明帝国,可不是一年多之前的大明王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