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90(2 / 2)

加入书签

“爸,台湾的公司发展的如何了”

“发展的十分不错,到现在我也感觉我们真是走了大运了,以前的海山背负巨债,寸步难行,可是在巨大的负担消失之后,展现出来的底蕴依然不是一般的唱片公司能够比拟的,尤其是郑总这个人,简直就是一个万能钥匙。

还有滚石唱片的众多音乐人的确都是此中精英,强大的创作能力配合上渠道完善的海山简直是绝配,不过还是郎朗你的眼光好,想到了将二者融合,起到了完美的化学反应。

现在的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在去年被收购之后,一共发行了三张唱片,除了张艾嘉因为忙于拍摄电影,剩下的罗大佑,潘越云以及齐豫都发行了唱片。

其中罗大佑的之乎者也就像在台湾乐坛扔下了一颗炸弹,在台湾乐坛引起的反应堪称恐怖,特别是唱片内的单曲鹿港小镇歌词探讨台湾经济起飞后的社会剧烈变迁问题,广泛引起各方瞩目,这张唱片让罗大佑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反应在销量上就是直接卖出了70万张的唱片销量。

潘越云也在去年八月份发行了唱片天天天蓝,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张唱片在综艺100统计全台湾销量最好唱片的畅销歌曲排行榜单元中,直接获得了冠军,最后的唱片销量也达到了62万。

齐豫发行了唱片祝福,相对于其他两人的成绩稍微逊色,但是也卖出了45万张的销量。

去年公司的三位歌手发行了三张唱片,累计卖出了200万张,加上你的朗朗上口的65万张销量,海山滚石去年一年就卖出了240万张唱片,同时利用公司在东南亚的渠道,三张唱片在台湾以外也卖出了60万张销量。

只是半年的时间,公司就获的利润上亿台币,即使去掉了各种成本以及税收,去年大半年的时间海山滚石也获得了纯利润8000多万新台币,现在的唱片市场真的是太暴利了,与电影一样,完全不输于金融和军火行业的暴利。”陈父说完也是感慨万千。

越是了解唱片市场中的利益,越是心惊,同时对于陈朗当时赌上身家收购了现在的海山滚石唱片也是赞叹不已,自己的这个儿子已经天才的让人无话可说了。

“因为公司财务状况的好转,加上我们又不用从公司抽取资金,因此郑总归还了银行贷款2000万台币,同时将公司抵押出去的大楼拿了回来,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东南亚收购唱片公司,更加的完善公司的发行渠道。”

“还有公司的经纪人部门以及练习生部门已经组建完毕,挖掘有能力和影响力的经纪人也是今年的重要计划之一,至于练习生,现在公司已经招收了十几名不错的好苗子,还正在培训之中,今年可能就要从中选取最优秀的几个人试着发行唱片,看看市场反应如何。”

“唱片工厂则是有些波折,本来很多唱片公司都想要孤立海山滚石,怕这位巨人再次崛起,不过在更加优惠的合同,以及郑总的人脉关系之下,很多的中小型唱片公司都选择了与我们合作,加上公司本身唱片的大卖,黑胶唱片工厂也为公司带来了近千万的收入。

当然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条生产线并没有全力开工,现在工厂正在试图联系哥林唱片,以及几家国际巨头公司扶持的唱片公司,争取拿到更多的订单。”

“朗朗乾坤店铺的销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还没有达到最大值,不过为了尽快完善在台湾的布局,公司已经在台湾的中北部的主要城市都建立了分店,今年的目标是将朗朗乾坤店铺铺满整个台湾主要城市。”

“商品生产工厂则是马力全开,除了因为朗朗乾坤店铺增多,需求量加大之外,很多的超市百货也因为工厂生产的商品颇受年轻人的喜爱,而下了订单,到目前为止,商品工厂已经赚取了1300万台币的利润,同时需求还在不断变大,将来的利润肯定也还会增加。

总之过去的大半年,台湾的公司赚取了超过一亿台币的纯利润,相信今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第三二六章首映礼

台湾公司的发展岂止是顺利,简直是短时间内就爆发了巨大的能量,以前是虎落平阳,现在是虎啸山林。

现在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已经实现了巨额的盈利,今年的目标是在东南亚收购自己的唱片子公司,同时继续加大练习生部门以及经纪人部门的建设。

“海山滚石唱片今年开始了对东南亚子公司的建设,明年的话也会在香港设立公司,那么在韩国和日本呢有没有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陈朗皱着眉头问道。

既然要做自然不可能只是东南亚,大陆市场可能还比较麻烦,但是韩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这个全球唱片销量第二大市场怎么也不能够错过。

“日本的唱片销售渠道,现在的海山滚石也有,只是还不完善,韩国的国内比较麻烦,而且现在韩国的经济一片混乱,似乎价值不大。”陈父到了台湾后也听了郑镇坤的汇报,对于公司的计划以及一些内情也是知之甚多。

“日本的销售渠道一定要加紧建设,现在谁都知道日本这个市场的恐怖票房能力,至于韩国虽然现在穷了一点,但是未来肯定会好转,更何况这涉及到公司未来发展的布局,即使困难一些也要拿下才是。”

陈朗想要的是一个覆盖全亚洲的庞大销售发行网络,日本的市场就是最大的蛋糕肯定不容错过。

至于韩国,现在虽然还显得很困顿,可是到了九十年代,韩国就会强势崛起,甚至超过亚洲四小龙。

“这些等我年后去台湾的时候,会和郑总商量的。”陈父知道自己的儿子心中有个大计划,现在因为学业的问题无法全力施展,只好自己代劳了。

“爸,还有一件事,我想和您商量一下。”陈朗想了想说道。

“什么事情说来看看。”陈父闻言有些好奇。

“我想拿出唱片公司百分之十五的期权作为奖励,首先给段氏兄弟,每人百分之二点五的股份,同时再给罗大佑百分之一的股份。”陈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父闻言一愣,不过想了想之后也点了点头。

“我和你妈其实对于唱片公司这一块并不熟,我去台湾也只是监督财务而已,儿子你说的对,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而想要公司壮大发展就必须依靠人才,给了他们股份他们才会死心塌地的为公司努力工作。

不过原来海山唱片的郑总有了股份,滚石的话也给了段氏兄弟股份,他们兄弟俩是滚石公司的灵魂人物,给了股份也应当,但是罗大佑也值得给股份吗

现在公司发展越来越快,不要两年就会成为在亚洲各国都有子公司的大型唱片公司,百分之一的股份可也不少了。”

“相信我,老爸,罗大佑会成为台湾的一代音乐教父,他的音乐才华能够让我们的公司受益三十年。”陈朗可是对这位音乐教父闻名已久,对于他的能力更是从不怀疑。

陈父虽然对于陈朗的话有些疑惑,但是毕竟自己对于这些也不太熟悉,因此最后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还有一个叫李宗盛的音乐人有没有到公司来”陈朗说起罗大佑,自然响起了台湾另一位音乐教父。

“应该暂时还没有到海山滚石,他的合约好像要到年中的时候才到期,到时候会直接加盟公司。”陈父想了想说道。

对于这些音乐人陈父真是不熟悉,每个人的能力也不了解,处理起来生涩的很。

“告诉郑总,如果李宗盛来了公司以后,表现的好的话,我也会给他期权奖励,让他注意一下。”

陈朗听说这位教父也要加盟,心里狂笑不已,有了两位台湾的音乐教父加盟,台湾和东南亚的市场把握更大,未来的挑战还是日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