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86(2 / 2)

加入书签

寂静的街道上,李云天和雷婷在行驶的马车里聊着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两人事先都没有想到会卷入春风阁的权力争斗中,以至于白白耽误了不少时间。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云天今天了结了一件心事,等把那些胆敢拿他当货物卖了的地痞恶霸收拾了,当年的那口闷气他也就能吐出去。

穿过几条街道后马车在一所普通的民宅前停了下来,李云天记得很清楚,当年他就是被绑在这个民宅里面。

院子里立着十来名大汉,见李云天和雷婷进来后纷纷躬身示意,院子一旁的猪圈里倒着几名赤条条的男人,手脚都被捆得严严实实,嘴里还塞上了破布,在又脏又臭的淤泥里奋力挣扎着。

这几名被扔进猪圈的男人自然就是当年将李云天卖给红姨的地痞恶霸,李云天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还稍微加了一些利息,将他们整到了猪圈里。

瞅了一眼猪圈里的那几个男人,李云天抬步进了正屋,屋子里跪着一对五花大绑的夫妇。

“大爷饶命,大爷饶命”见李云天和雷婷被人簇拥着进来,那对夫妇连忙冲着两人磕起头来。

“六年前本公子给过你们一次机会,不过你们不知道珍惜,竟然还暗算了本公子。”李云天望着那对儿不停磕着头的夫妇,冷笑着说道,“既然这样,那么本公子也就只有除恶务尽了。”

“六年前”听闻此言,正磕着头的男人不由得抬起头,当看清了李云天的长相后先是微微一怔,双目浮现出茫然的神色,随后脸色刷一下变得苍白,磕头如捣蒜,“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呀”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李云天冷冷地望着那个磕头求饶的男人,“你竟敢把本公子用迷烟迷晕后卖了,简直胆大妄为,想必以前也没少做那些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事情,本公子这回要为民除害,让你们用一辈子为你们的所作所为赎罪”

“大大爷,不不关小人的事,都是这个臭婆娘贪心,怂恿强迫小人干的,大爷要找的话就找她。”

那名男人闻言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他知道李云天来头不简单,想要杀了自己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因此情急之下顾不上许多,冲着边上的女人抬了一下下巴,然后高声向李云天求饶。

“明明是你好赌,把钱都输在了赌场里,然后强迫我跟着你干这种缺德的事情,大爷,你绝对不能放过他,他是主谋,民妇只是从犯。”边上的女人一听就急了,连忙高声反驳道。

“我好赌你去赌场的次数比我还多,还说我好赌家里的钱是不是都被你给输了”男人闻言顿时不干了,瞪着眼睛望着女人说道。

“你不仅赌还喜欢嫖,把钱都白白送给了窑子里的婊子。”女子不甘示弱地与男人对视着,高声说道。

“我不过就去了几次青楼而已,可你呢,竟然背着我养小白脸,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做的好事”

既然两人已经撕破了脸皮,那么男人也不管什么家丑不家丑,咬牙切齿地数落着女子的不是,将平日里对女子的怨恨一股脑地爆发了出来。

望着眼前推诿责任、互揭老底的这对夫妇,李云天不由得摇了摇头,转身和雷婷离开了房间,恐怕这就是所谓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虽然那对贼夫妇和那几个地痞恶霸以前犯下的罪行足够被砍了脑袋,但李云天却并不准备杀了他们,而是打算将他们流放到交趾的矿山去当苦力,以此来赎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过,也算是给交趾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来。

第554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第二天,李云天告别了薛禄等淮安城送行的官吏,继续乘船南下。

与前两天相比船上多出了一个人――雷婷,由于李云天此次彻查两淮盐道危机重重,故而雷婷像在交趾时一样负责他的安全事宜和饮食起居。

从洪熙元年算起,赵欣月和雷婷也有六年没有见面,再次见到雷婷后赵欣月非常高兴,甜甜地喊着她姐姐,饶有兴致地听着雷婷讲述着在交趾平叛的趣事,这使得船上更加热闹起来。

两天后,李云天一行人抵达了扬州码头,两淮盐道转运使张盛、扬州府知府陆兴和扬州卫指挥使韩虎率领着扬州城的大小官员齐聚码头欢迎他的到来,人头攒动、旌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派热闹喜庆的局面。

得知大名鼎鼎的镇武侯要来后,扬州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看热闹,都想见见这位大明文武双全的新晋侯爷。

张盛和陆兴都是前两年到两淮盐道衙门和扬州府府衙上任的官员,李云天与他们还是第一次见面,不过相互间谈笑风生,气氛甚是融洽。

扬州卫指挥使韩虎是李云天的老熟人,是李云天岳父忠国公周征一派的人,当年周雨婷在扬州城遇到麻烦的时候是他亲自带兵来助阵。

出乎众人的意料,李云天并没有上张盛已经准备好的一辆豪华马车,而是让人从船上卸下了他在京城乘坐的那辆四轮马车,在人们诧异的注视下乘坐着四轮马车进了城。

江南由于繁华富庶,故而城镇的地面大多数都是由青石板铺成,这样一来就特别适合四轮马车的行驶,又平稳又舒适。

由于李云天这次是以巡盐御史正使的身份来的扬州,故而他邀请张盛与自己同乘四轮马车,张盛以前是镇江府知府,两年前擢升为两淮盐道转运使,成为了从三品的大员。

进城的路上,李云天并没有跟张盛谈论两淮盐道的事情,而是兴致勃勃地跟他谈起了扬州的风花雪月,这使得张盛安心了不少。

四轮马车一出现就成功吸引了扬州百姓的眼球,众人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在了四轮马车上,大家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高大气派的马车,顷刻之间就将后面跟着的那些双轮马车给比了下去,使得那些外表豪华的双轮马车黯然失色。

直到第二天扬州的明新报上刊文介绍了四轮马车,人们这才惊讶地知道这种样式新颖的马车并不是任何人都能乘坐的,只有那些皇族勋贵和文武大员才能取得马车上路时所必须的牌照,而无牌上路的话要受到严惩。

而且不仅如此,即便是那些取得了牌照的四轮马车,其规格和制式也都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来执行,皇族勋贵和文武百官都有着相应的规定,以彰显其等级,可谓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富商大贾们本来是无法购买四轮马车,不过宣德帝下了恩旨,每名商贾只要捐一万两银子出来赈灾济民,那么就可获得朝廷的恩赏,进而得以购买一辆四轮马车。

居住在扬州城的那些各行各业的富商们最不缺的就是钱了,而四轮马车很显然是绝佳的提升身份和地位的代步工具,因此随着明新报上那篇关于四轮马车的报道一经发表,讲武堂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