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61(2 / 2)

加入书签

古德里安心里有些感动,虽然不清楚司徒南的身份,这位英俊的青年身上的军服没有任何军衔,但能出现在一群核心将领中,那股理所当然的气势,说明此人地位肯定很高。

一战后,克虏伯等德国工业巨头受到重创,不得不把视线转移到南美以及新兴的南华、两广市场。

双方一拍即合,诸多中德合作项目进行顺利,眼下的装甲兵团实验背后就有德国陆军的关注。

演习过后,自然要进行总结,司徒南没兴趣参与下面的会议,鼓励古德里安两句就离开了。

“欧洲的战争、南华的战争还有刚才的演习都说明装甲兵的威力,这是未来陆军的发展方向。”

司徒勇继续评价道,眼中闪出丝丝神采。可惜,南华的地形决定,未来国防发展向海军空军倾斜,装甲兵团终究不是主要方向。

只有广袤富饶的神州大地才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他义无反顾地离开南华,重返广州,有南华政府和致公党多位元老在背后支持,和军中的南华归来的军官有着密切联系,迅速成为军方三巨头之一,地位仅次于邓铿、李宗仁两位大佬。

这是一次成功的跳槽当然,在南华国防军中,还有很多的人渴望回到故土。对司徒勇而言,无论在南华还是国内,都有大好前途。

他了解致公党在国内的战略,清楚司徒南在幕后倾注了多少心血才创造出眼下大好的局面,一场波澜壮阔的伟业摆在眼前,功名荣华等待志士夺取

古德里安刚刚取得演习胜利,脸色有些得意,倒是对面脸色不大好看的第一旅的旅长蔡廷锴有些不爽,坐在会议室里表情有些不忿,不过心里倒是佩服那个刻板的德国佬。

四年来,广州政府从德国引进德事顾问,经受欧洲战场战火考验的德事顾问都是有本事的人,古德里安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德国佬用行动证明了德意志军人的实力,赢得中国人的尊重。

“坦克虽好,就是太贵了南方地形不适合这种铁家伙。”

邓铿摇摇头,一脸可惜道,眼下粤军中有个装甲团,见司徒勇有扩成装甲旅的意思,不由得婉拒。

一个不到5000人的装甲旅的费用相当于粤军第一师的费用,粤军第一师差不多3万人,人数比差不多一比六

粤军的师是德式大师编制,一师四旅一直属炮团一直属警卫团,加上后勤医疗等单位,满编三万人,货真价实,不大折扣,比日本甲等师团编制还要强悍。如果有五六个粤军第一师,足以在国内横着走了

“眼下不是扩编装甲部队的好时机,工厂生产有限,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后勤压力很大,怕跟不上。”

李宗仁皱着眉头道,粤桂两省的部队扩张得厉害,已经超过了20万,按照参谋部的布置,这20万大军每天都得消耗大量物资,因为规格要比国内的其他军队强一筹不止。

意识到口气生硬,李宗仁又补充道:“不过北军中应该没人见识过装甲部队,我们可以把要求降低一点,比如用汽车改装成装甲车。”

“好吧”司徒勇点点头。把汽车改装成装甲车,条件虽然简陋,不过考虑到对手更加不堪,在野战中应该够用了

再说,陆军师才是北伐作战的主力,装机部队可能是点缀,没有发挥重大作用前,被人轻视也是自然的,只是可惜看不到铁甲洪流冲锋的壮景了。司徒勇有些可惜,私底下,他已经得到古德里安装甲团的指挥权了。

“还好有粤汉铁路,通过铁路,我的装甲兵可以快速突击,把敌人杀得措手不及”

古德里安少将自信满满道。他不仅作为这支小小的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同时还是参谋部的高级官员,参与制定北伐作战计划。

古德里安知道南沙的工业区有几条汽车生产线,真不知道这些中国佬怎么那么有钱,连连从美国引进汽车、卡车组装线,除了一些重要部件,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特别是最近从法国雪铁龙公司引进的半履带汽车生产线,用来生产装甲车再合适不过了。

打着这样的心思,古德里安听到装甲团没法补充坦克,只能补充改装出来的装甲车,也没多大失望。

这个德国佬,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古德里安的表情落在司徒勇的眼里,看着那双灰色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笑意,司徒勇暗暗想道。关于装甲兵的理论,他从司徒南那里听来不少,至少不会比古德里安那家伙差。

“我们的敌人主要是吴佩孚的直军,最低目标要打下整条粤汉铁路覆盖的省份。不过还不够保险,得推进到长江北岸。

这样一来,闯进北洋的老巢,就要面对北洋大军了。还好,现在奉张和洛吴在长城死磕,正好给了我们好机会。”

司徒勇信心满满道,目光自信,在作战会议上提出集中北伐主力对准吴佩孚留在南方的部队。

把南方的地盘打下来,整合武汉工业集团等工业力量,再配合司徒南的工业计划,不出几年一支强大的装甲兵团出现在中华大地应该不是梦想吧

司徒勇的乐观也是众人的共识,在一片将星闪烁中,白崇禧冷静道:“一个字,快快到对方措手不及,我们就成功了,同时还可以避免很多损失”

他的话是有道理的,北伐军情报局和美华公司合作,沿着粤汉铁路,大大小小的仓库里秘密藏有大量的军用物资,北伐军可以边北上作战,边启用这些物资,有效地降低了后勤补给压力。

而且,湖南、湖北等地的军队情况也被情报局摸了个头。暗中控制铁路后,电报房也落在情报局的掌控下,从而轻易破获敌人的大量情报,只是一直引而不发而已。

“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战,我们熬了那么多年,正是奋起的时候。西线作战就拜托你们几位了。”

邓铿豪情道,目光落在李宗仁、司徒勇、白崇禧等人身上。

根据北伐计划,粤桂联军组成北伐革命军,下辖北伐第一、第二、第三方面军,以及广州卫戍司令部,兵力共计20多万,机枪大炮无数。

第一方面军以粤军陈第一师、第二师两大主力师为骨干,保安师、建设兵团等二线部队部分补充进来,扩编成北伐第一到第四师,加上一个炮兵师,兵力8万余人,由邓铿、陈可钰、梁鸿楷指挥,负责东线作战,计划出击福建,经略浙江、上海,把富饶的华东地区收入囊中。

第二方面军由粤军第三师和南华归来的军官组成,编为第五、第六、第七,还有一个不满装的装甲旅,和一个炮旅,兵力6万人,由司徒勇、白崇禧、以及德国佬古德里安指挥。

人数虽略少,超过三分之一的军官参加过南华独立战争,实际战斗力最为强悍。

第三方面军由桂军整编而成,编为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师,再加上一个独立炮兵师,共计五个师7万人,由李宗仁、黄绍竑指挥,相比于粤军主力改编而成的第一方面军毫不逊色。

其中,第二、第三方面军负责西线作战,作为北伐主力,沿着粤汉铁路一路北上,打响北伐第一枪

为了协同作战,第二、三方面组成前敌指挥部,李宗仁为司令,司徒勇为副司令,白崇禧为参谋长,古德里安为副参谋长,黄绍竑为后勤部长。

“西路军人才济济,将星如云,预祝你们旗开得胜”邓铿拿着新鲜出炉的指挥名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