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5(1 / 2)
人手,还是保存力量最要紧。而且他在瑶京还有同伴,他若是死了,他那些同伴把我的事情传扬出去,我的计划就要落空了。”
他这次来铁旗镇,带了四五十名亲信,在十多天前的搜山行动中,他担心巴信怀疑上他,便亲自杀掉和杀伤了多名手下,制造他的人同样也被逃犯杀伤的证据,以此彻底撇清自己的嫌疑。
所以,他现在能用的亲信只有三十多名了。
这三十多名亲信就算能杀掉那个死人般的高手,也一定会受到重创,到时还能活下几个人
这些人可都是他最亲的亲信,知道他最不能见人的秘密,他还指望着他们保护他和为他卖命,他不能让这些人为了收拾那个男人而送死。
亲信们听到他这么说,便都不再吭声了。
而此时的铁旗镇,因为沙绝的回营和巴信的回京,已经平静了许多,虽然还有一些探子在暗中活动,却已经不会对每一个进镇和出镇的人都保持警惕。
凤翔空就这样悄然离开了铁旗镇,回到了瑶京的秘密住处。
中秋那天,父女相见,少不了又是一番热泪盈眶,不需多言。
而后,凤惊华一行彻底潜伏下来,一面尽力治疗凤翔空,一面尽力掩人耳目,等待冬天的来临。
如此,一个月又过去了。
瑶京突然发生一件大事。
太子受了重伤,被送回瑶京时已经命悬一线,太医们在被砍掉了几颗脑袋后才算是保住了太子一命
直到这时,朝野这才知道,消失许久的太子原来是去虞国谈判去了。
原来,中秋过后,虞国国王乌牙苏派使节秘密前来瑶京,强烈请求太子亲自去虞国签定两国的结盟协议。
乌牙苏表示,虞国百年来一直是尚国的附属国,此次背叛尚国而与费国结盟乃是大事,他身为虞国国王,希望能看到费国的诚意与重视,如此才能平息虞国国内的反对势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和信心。
说实话,虞国只是一个小国,原本不足以令费国派出太子前去谈判和签署协议,但费国与尚国形同水火,如果费国能把虞国抢过来,就相当于从侧面证明费国比尚国强,从而提升自己的气势,打击尚国的威望。
同时,虞国与锦国也是邻国,而锦国是海上之国,控制着海外贸易的通道,如果费国能控制虞国,就能直接影响锦国,从而打通海外贸易的通道,为费国赢得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另外,国王巴毒已经老迈,而太子巴旦的功绩不足,威望不足,所以,巴旦也急于建功立业,便主动请缨,要求去虞国签署协议。
巴毒疼爱巴旦,也希望他树立自己的功勋与威望,便接受了虞国的请求。
就这样,巴旦以“去神庙闭关修行,为费国祈祷强盛”为由消失在瑶京,实则是秘密前往虞国去了。
虞国国王乌牙苏收到消息后,亲自前往边境迎接巴旦。
会面当天,两人也算是相谈甚欢,其乐融融,晚上便在边城留宿,准备次日一起回虞国国都崇天城。
哪料到当天晚上,意外发生了。
510 太子的困境
两人喝完酒后,分别返回各自的营帐。
巴旦回到营帐后就倒下来了,几名亲信赶紧侍候他睡好。
其中一名亲信突然道:“咦,殿下的匕首怎么不见了是不是落在路上了咱们赶紧去找,那可是殿下的宝贝。”
几名亲信也不多想,纷纷往营帐外走去。
最先说话的那名亲信慢吞吞的走在最后,待其他人都走出去后,他猛然冲到榻边,拔剑就朝巴旦的胸口刺了一剑,而后又冲到门边,镇定自若的走出去。
他的动作很快,一个来回也不过两三秒的时间,加上太子没有发出声音,居然无人察觉。
然后,几名亲信要么亲自去找太子的匕首,要么安排其他侍卫去找。
那名奸细在营帐旁边转了一圈后,安排其他侍卫去找东西,自己返回营帐,接着他就自导自演,高声惊呼:“不好了,太子殿下被虞国人刺伤了”
营地瞬间大乱,太子的侍卫纷纷冲进营帐。
奸细怒吼:“我去追虞国的刺客,你们在这里看着太子殿下”
说罢他就冲出营帐,挥舞着手中的剑,往乌牙苏的营帐冲去,嘴里大喊着:“虞国人竟敢勾结尚国人行刺太子殿下,罪不容诛,大家快杀了虞国人”
此时已是夜深,两国的大头目们都喝了些酒,脑子不那么清醒,突然听到这样的声音,下意识的操起兵器,就朝对方的营帐奔去,见到对方的人就杀。
而在巴旦的营帐里,巴旦已经晕过去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侍卫看到太子被伤成这样,完全没有怀疑到同伴使诈,一边护送太子离开,一边见到虞国人就杀。
虞国人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太子的人已经动手了,还有人直冲国王的营帐,他们也只得举刀相架。
与乌牙苏一同前来的虞国大臣和贵族中,有人觉得事情太蹊跷,赶紧出声,劝众人冷静下来,但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人中也有叛徒。
这些叛徒趁乱杀掉同胞后,把一切都栽赃给费国人。
他们边杀还边喊:“这是费国人的阴谋费国人想杀掉咱们的国王,大伙儿赶紧抄家伙,将费国人全杀了”
“大贤王被杀了,可恶的费国人”
“太子往那边去了,大家快追”
双方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杀起来,杀得你死我活,连问话和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就是巴甸和乌牙叉的计划。
巴甸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成功收买了太子身边的一名亲信,这名亲信制造了太子被虞国人行刺的假象,然后把罪名推给虞国人。
而虞国的队伍里,原本就有不少巴甸和乌牙叉拉拢的盟友,这些盟友也趁机杀掉早就看不顺眼的同胞,将一切嫁祸给费国人。
就这样,巴甸和乌牙叉的人成功挑起了两国人马的对峙与战斗。
交战的地点是在虞国的境内,虞国本应占了上风,但巴旦受宠,此次出行带了大批侍卫,而且全是精锐,在这些精锐侍卫的竭力护送下,巴旦成功的被带离了危险地带。
逃命途中,军医寻了个机会给巴旦治疗,总算先保住了巴旦的性命。
巴旦的侍卫中还混有巴甸收买的奸细,这些奸细见巴旦没死,不断的给虞国追兵通风报信。
虞国人也顾不上去调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只知道费国太子在他们的地盘上出了这样的事情,费国是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如果他们不想被费国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抓到费国太子,拿他作人质也好,调查真相也罢,总之不能就这样让费国太子走了。
最糟糕的保命之策就是杀掉费国太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