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8(1 / 2)
陛下和房琯,今天他们召见了刘秩、李揖一帮太学生,密谋大事。还有,那李辅国还派人偷偷收买了袁崇年,图谋不轨。”
李天锡说得隐晦,但李倓和李岘如何不知道这所谓的大事,便是当今陛下当了皇帝之后,打却不能独掌大权,心中郁郁,意图废掉李倓,对付天策府。
李倓听完,黯然了一下,然后又笑了起来:“那刘秩可受到了陛下的赏识和重用”
“刘秩几人受到陛下大大的赞赏,被封为宪部刑部辅佐右丞,宪部员外郎、还有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位。”
李岘眉头一下皱了起来。现在天策府发起讨论要限制皇帝的权力。可现在陛下这么做。却是完全不符合法律程序的。但他毕竟是皇帝,现在朝政上大多数事情都是自己和李倓在做,已经把他架空了许多,皇帝已经对自己很有意见看来这事也只能算了。
而另一边,李倓在愣了一小下之后,竟然突然笑了起来,李岘问道:“殿下,你笑什么”
李倓道:“我笑太上皇因为杨国忠这个猪队友而禅位。现在陛下又找了刘秩这个猪队友,而且还把他当成一个宝。”
猪队友是萧去病对杨国忠的评价,李岘自然知道意思,可李倓说刘秩也是猪队友,李岘一下就来了兴趣:“这话怎么说,殿下对这刘秩很了解”
李倓笑着道:“怎么不了解,他就是一读书读傻了的腐儒啊。去年的时候,这个刘秩跑到洛阳来准备投效天策府,却自负大才,多次暗示。放出风去想让孤对他三顾茅庐,可是孤根本看不上他。
于是他就再也端不住了。巴巴地投书到建宁王府,那文章孤看了,简直把孤笑得肚子疼。”
李天锡好奇道:“他都讲了些什么,能有这么好笑”
李倓忍俊不禁道:“两篇文章,其一为政典,讲的是如何治国,核心思想就是两条,一是恢复上古时期官制;二是恢复井田制。
在这刘秩看来,我华夏只有在上古三代夏商周时期才是最好的时代,以仁义而王,以道德而治,所以只要将所有的典章制度恢复到周朝时期,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废除大唐的均田制,改为井田制,不但所有的百姓都不会饿肚子,更加能够让大唐海晏河清,太平万年”
井田制就是春秋以前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就是必须将土地方方正正分成九百亩的一块块的井田。每块井田阡陌纵横,再像个井字一样,被平均划为九块。
外面八块,分给八人耕种,每人耕种一块,收入归自己;中间是公田,由八人共耕,收入归国家。
这是一种极其僵化,极其麻烦,没有一点可操作性的土地制度,早就春秋时期就被淘汰了。李天锡完全不懂,但李岘却是一下听呆了,只觉得匪夷所思,过了半饷才忍不住也笑了起来:“荒唐绝顶,腐儒之见,这刘秩果真是读书读傻了,”
李倓笑道:“还有更荒唐的,他的那篇止戈记则是讲如何止息兵戈的,办法就是收缴天下所有的兵器,所有的铁器,连菜刀也要九户人家共用一把,这样没有兵器自然就不会有争斗;再有就是实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将所有的王子都分封到边境上,镇守边疆,同时独尊儒术,尊王攘夷,自然天下太平,再无兵戈”
这回李天锡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也听懂了,他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哼哼哼,依我看,这刘秩不是读书读傻了,简直就是脑子里进屎了啊”
李倓也笑道:“就是啊,还有那个房琯也是个喜欢高谈阔论,一味复古的腐儒,陛下赏识并重用这样一群人,不是找了一群猪队友么李天锡,你就秘密监视,让他们折腾好了。”
李天锡点头告辞,李岘看着李倓也是微微点头,之前还担心他太过至纯至孝,到时候在亲情和天策府事业之间会有两难,现在看来担心完全多余了,他现在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于是乎,皇帝李亨和太子李倓双方,便这样心照不宣地维持这微妙的和平,两方各自忙碌。
萧去病日本的山地丛林一路横扫,李倓和李岘忙着让朝政走上正规,并将都畿道的建设经验逐步推广到京畿道和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李亨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各种准备。
便在房琯、刘秩、李揖被李亨委以重用后不久,袁崇年也被李亨调到了长安,负责训练禁军和京兆军。
这袁崇年原为大唐武学学生,在幽州军叛乱之后被任命为农兵校尉,彻底平定幽州军叛乱后,因表现较差而被裁撤。
但他却密奏李亨说是因不满萧去病和李倓而被排挤,并认为天策府练兵不过如此,他已经完全掌握,结果受到李辅国的重视,最后被李亨引为心腹。在密室召对之时,袁崇年更是放出豪言,若是予他全权,一年可平天策府,李亨大喜
另一边,成王李俶也在奉旨出使回纥之时,与回纥可汗移地健秘密达成协议,准备向其借兵,征讨天策府;之后李亨又命令各镇节度使入朝之时必须携带家眷,并让家眷定居长安。
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至德元年的大朝会上,所有的大臣就都明白了,李亨和李倓父子两即将反目,在平定安禄山幽州军叛乱之后,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大唐的上空。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大事业大理想上
有人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话用在房琯、刘秩、李揖、袁崇年这一班人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
总的来说,这几个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刚直方正的道德君子”,好读书,好高谈阔论,有理想,有热血,正义感爆棚,为国家的一些事情义愤填膺,心急如焚,喜欢标榜道德,并以此要求他人;
而最大的特点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就是对的,老子真是太有才了,是你们没眼光,不同意老子的,通通都是坏人,通通都是奸邪
这样的人,说好听一点,就是一群自以为是的书呆子,然则,其实还有一个词更加适合他们,那就是重度中二
在中国的历史,这类人其实很多,其中大放异彩的便是北宋末和明末的一帮文人士大夫,可谓是众正盈朝,每一日都群情激奋,慷慨激昂,打击异己,党争不断,然后然后就把国家给折腾没了。
本来,这样一群“中二病的集大成者”,在稍微正常一点的社会中,是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的,在经历挫折后反思反省,或许还能有救;但好死不死的,这班人现在碰到了萧去病、李泌这两个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卑鄙无耻,不怀好意的大坏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