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88(2 / 2)

加入书签

连续劳顿整整一天,吃的大多都是自带的干粮,张立平连热水都难得喝上几口,他出来的本意着实想寻觅一处馆子好好的吃上一顿,只是看这萧条模样,只怕这个愿望又要告吹了。

正打算随便在旁边烧烤摊上叫些东西来吃,夜空里却传来一声声节律而沙哑的声音,这声音由远而近,渐渐的清晰,张立平仔细一听,才分辨出原来是叫卖的喊声:“热读一声馄饨,热馄饨。”

这吆喝声极有特色,它将热字拖得奇长,馄饨两字只是在舌尖上打了个转,便袅袅的散了在夜色里,而余音还在四面的暗里徘徊,后面的一嗓子又接踵而至。

令张立平好奇的是,小镇竟一下子被这吆喝声惊醒了似的,接连不断只怕少说有二十户人家亮起了灯,陆续有人端着碗什么的跑了出来,竟似专门等候着这碗馄饨,吃完了睡觉似的。

卖馄饨的老板已趁着这工夫挑着担子走近了来,他前面担子挑的是各种作料,生馄饨,碗筷,后面则担了一口热气腾腾的锅,下面一个轻巧的大号煤油炉子正燃着欢快的幽蓝火焰,锅中的水吐着一阵阵的白雾,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

不知道怎的,张立平在散发出来的馄饨香气里,总是闻到一股很熟悉的气息,他不禁挤了进人群里,对老板道:我也要一碗。”

老板是一名年纪颇大的老头子,满脸都是深刻的皱纹,一如岁月年轮留下的印记,只是看着这张脸,给人的印象就是木呐,苦楚的感觉,他无论是收钱,还是开锅下馄饨,或者是搭配作料的动作,都看似慢吞吞的,但不知怎的,就在这慢条丝理中,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很是给人以清晰的感觉。

第一百三十章 雷之魂

对于张立平的要求,老头子不似其他老板那么热忱,埋着头熟悉的拿一只小勺子搭配着作料,耷拉的眼皮都不抬一下的道:“还只有一两了,要吃的话得等等。”

张立平微微错愕,他没料到这老板的馄饨摊子生意如此之好,转眼间就被卖光,还是点了点头:“好的,少放点辣椒。”

不料这一等就足足等了小半个钟头,张立平很有耐心的在旁边等着,他发觉这老板的煮馄饨方式很特别,每一锅似乎只煮一个人的,最多也就两人。旁边的人也就安静的候着,完全没有人出声催促什么的。

终于轮到张立平了,饥肠辘辘的他站在旁边,嗅了老半天的香味,肚子早已在抗议了。接过默默的老头子递过来的小碗,端上来的时候,只见七八个雪白透明的混沌透着微红的肉馅在清澈的汤水中载浮载沉,旁边点缀了三数根碧绿的菜叶,也不加任何调味料。最奇妙的是,混沌身上还生出一道道细长的白丝,随着汤水不住荡动,端的是单看这卖相便清爽得令人砰然心动。

张立平端起碗尝了一只,只觉得混沌方一破皮,一股奇香的液汁便从齿颊间涌入舌中,在口中巡回徜徉。令人情不自禁的咕嘟一口将之咽落下肚去。肚饿之下,这个馄饨鲜美滑润之处,自不必多说。惟有张立平在余味里。尝到了一丝微微的苦涩与刺喉感,他仔细一辨别,下意识地脱口道:“这种味道,难道是加了远志”

他这一下子本来是随意一说,但那老头子虽隔得颇远,还在收着馄饨钱,却有意无意的转头来望了张立平一眼。似乎深深的要将他看透了去。

张立平吃了一小碗馄饨,只觉得意犹未尽。他正是胃口正盛之时,食欲正强,就走到旁边的烧烤摊上叫了一瓶啤酒,两个兔头等下酒菜,自饮自酌。不料过了一会儿,小桌的对面来了一个人径直坐下,正是那位卖馄饨的老人。张立平看了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算是招呼过了。

“看小兄弟的模样,似乎不是本地人”

老头子抿了一口面前地枸杞酒,沙哑着声音道,张立平没想到这位老大爷会对自己说话,愕然了一下才回答道:“是啊,我在山里的外公家玩,这不。正赶着去读书,却又误了车只有在这里住一晚上了。”

老者面上露出一丝释然,接着说:

“我在这里卖了五年夜馄饨了,能吃出我地馄饨里加了远志的,你还是头一个。他们都知道宵夜吃了我的馄饨睡得香,却都不明白为什么。”

张立平也来了兴致。因为失眠乃是医史上的疑难病症之一,就是他父亲张华木这等大家,也有对着失眠病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于是就向这老者请教起来,两人攀谈之下,张立平才大吃一惊,原来这位貌不出众的老人,谈吐中流露出来的中药知识,配方技巧,竟是一位药膳大家。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这老人谈吐不俗。若非张立平也曾经与成都地那位患了痛风的贾大厨也有深交,还当真无法和他搭上话。这位马姓老人想来是寂寞已久的缘故。好不容易今天找到了一个能够一吐胸中丘壑的知音,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原来马老的父亲乃是北方名厨,在辛亥时期,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招揽入官邸担任首席厨师,就在这时得到了一位延请而来的名医指点,在药膳方面终于大成,就是马老本人,在中年时候,也还得到了这位名医后人的帮助指点。只是他命运多艰,在文革时遭到了巨大冲击,老伴去世,儿女资质平庸,无法继承他的手艺,只得在此以卖馄饨为生。

这一老一少谈得十分投机,张立平心中所念念不忘地,便是那七大恨,如今七大恨已有龙之脑,尸之魄,土之心三恨入手。于是他就在言谈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些其余四恨的信息。马老剥着盐水煮过的花生,抿着自己带来的泡酒,仔细的听着,好一会儿才沉思道:“这水之精和墨之角应该是古人穿凿附会一说,老弟就不必当真了,试问若真有这些玄妙东西,人早就长生不死了不是”

张立平当然不会反驳说:其实我已经找到了好几种这奇药了,只是“哦”了一声,但神情里那一闪即逝地的失望神色却还是被这年老成精的老头子给捕捉到,马老拈了拈胡须,豪爽一笑道:“不知道你看过河越杂记这本书没有”

张立平见他忽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有些诧异的道:“河越杂记这是一本什么书”

马老笑道:

“河越是一位医生的名字,他是明代崇祯时候的人,在陕西附近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名了,他平时爱好游历,先后写过林林总总十余部著作,只可惜身处乱世,保留下来的就只有这一本河越杂记。而这本书却与他的医术没有多大的关联,其实只相当于是游记的形式。”

张立平乃是何等伶俐地人,立即理会到马老必有下文,于是按耐心中地兴奋,淡淡的道:“哦一个医生写山水游记应该不是很精彩吧”

马老点点头道:

“地确写得并不引人入胜,只是我曾经在里面看到过他所记录的一件异事,却令我联想到了你所说的雷之魄那三个字。”

张立平精神一振,再也按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