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41(2 / 2)

加入书签

在4年,国战区的作战就应该结束,还不都是几个战区没有协同作战的想法,导致很多战场都是孤军作战。最后,美国人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扔了原子弹,才让在国的百万日军,心不甘,情不愿的投降。

机会现在落在了他的头上,4o军,位置好的出奇,正好在冀、鲁、豫、晋,四个省的交界处。

这四个省汇聚了北方队至少七层的部队,所有的抗日武装加起来不下于一百五十万人。

当然,这些武装在很大程度上,参差不齐,战斗力也有高有底。

但至少,大部分作战部队都是非常仇人日军,有着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加上抗战才刚刚开始,蒋介石还没有重视gcd领导的几支部队,因为央军自从淞沪抗战之后,就一直在逃,从东往西逃。这使得蒋介石的注意力,一直盯在长江防线的溃兵上,反而对华北战事忽略了很多。

“军长,我自然认为你才高志雄,但是您别忘了,你不过是一个靠边站的战区司令,而且还是副的,能够调动的部队,加上被您强行绑到一条船上的47军,总共也就两个军。那些动不动就一级上将,二级上将的国民党高官,能听你的吗”陈光看了一眼,见曾一阳没有怒,接着说:“再说了,都说势倒,架子不倒。就算是程潜,一战区的司令,这不,能指挥的人加上战区的参谋和杂役,总共也就几百号人,但看看人家那架势,那气派。还不得说,当官的都是几辈子传下来的”

曾一阳听着这话酸溜溜的,不对味,一撇嘴,转头问:“老陈,我怎么听你这话里话外的,对程潜,程长官有意见啊”

陈光佯装生气的大声说:“意见我能有什么意见”

“不对,我记得你说起其他国民党军官,还是能够克制内心的想法,为什么到了程潜这里,就怨声载道的呢”曾一阳不解问。

“军长,你别忘了,我是湖南人。程潜是湖南的军阀,你说,我俩得仇大不大吧”陈光生着闷气,坐在了一边装作不搭理的样子。

“不对吧当年你在湖南接受思想的时候,程潜早就不在湖南了,要说他在北洋时期,担任湖南军事厅长的时候,你有十岁大吗你跟他的仇说不上啊”曾一阳也不明白陈光的反应为什么这么大,不过有一点可以断定的是,陈光不希望让曾一阳和第五战区过多的接触。

至少,对付李宗仁等人要防一手。

曾一阳见陈光不依不饶的样子,忽然心头一亮,找到了原因,难道不会是他想,曾一阳呵呵一乐:“你这些话,怎么不跟罗政委去说”

陈光一愣,原来曾一阳也现了他的心里想法,但是跟政委说,他还真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政委我说不过他。”

“老陈,你的想法也很好,这个时候保存实力,展实力确实很重要。但你想过没有,即便我们党委会通过了建立根据地的事,央会答应吗而且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山东还是韩复榘的,河南更复杂,很多地方的武装暴动虽然起来了,我们也可以派人去联系,但真要建立了武装政权,蒋介石都要被惊动了。”曾一阳难得当了回政委的角色。

曾一阳想了想,才对陈光说道:“其实4o军这个时候进入山东,是个好时机,但无法避免的是,将要顶上日军南下的主力部队,这个亏太大,说不定要全军覆没。所以,我们迟迟没有东进的结论。”

陈光惊讶的看着曾一阳说道:“你怎么不告诉我”

“不是不说,是时机未到。”在河南打一场大的歼灭战,到时候,我军辖大胜之威,东进自然势不可挡。曾一阳笑呵呵的对陈光说:“到时候,这个带兵的大将军,就是你。”

“我”陈光一直以为,在山东展要比其他几个地方有优势,一是山东人口多,地形复杂,加上物产也比较丰富,铁路公路也齐备,正是游击战最好的区域。

曾一阳道:“这些等打完了这一仗,你就都知道了,不过在这之前,要等政委从西安开会回来,这次他带来的将是我们4o军未来几年的建设基本思想。”

陈光蓦然。

西安,刚刚结束的党代会上,罗荣桓代表4o军全体指战员,向央回报了4o军在华北这半年所取得的成就,还有面临的困难。

会后,主席亲自接待了罗荣桓,对于这个一心为党的事业,任劳任怨的老政工。

主席也显示了出特别的热情,而且作为他最坚定的班底,自然会特别重视。

“小罗,这是我给一阳的信,你亲自转交给他。”信封上遒劲的一行毛笔字,让罗荣桓也为之一愣。

因为信很厚,出奇的厚,罗荣桓拿在手,感觉没有十几页信纸,信封根本就不会这么鼓。心说,主席对一阳真的很重视啊

“西北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各种军事工业的建立,让我们在前线的战士再也不用为了担忧枪里没有子弹,大炮没有炮弹,而只能用生命去换取胜利。”主席虽然是说着西北的良好形势,但脸上根本就没有喜悦的神情,反而隐隐有些担忧。

“主席,是否”

“哦,这些也在情理之,我们的党从农村走进城市,不善于管理城市也是人之常情,这需要给我们时间,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主席避重就轻道。

罗荣桓想了想,接着说:“主席,我和曾一阳同志也谈论过城市管理的问题,我们的干部多数为农民子弟,专业人才稀缺。导致,在城市管理疏忽了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的显著区别。不过曾一阳的有一个想法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你说说”主席习惯性的点上了一根烟。

“三分制,一分军事,国难时期,城市军管也无可厚非;一分政治,党领导的城市,自然要以宣传为主要工作;最后一分,就是选用民主人士,出任政府官员,让懂经济,懂民生,有城市管理经验的人才为我所用,统筹城市的物资配给。”罗荣桓将这些说出来的时候,也替自己捏一把汗,他也觉得曾一阳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

不过主席很快就明白了其的重点,军事为主,政治为辅,已经足够让城市的控制权牢牢的掌握在党的手里,然后让民主人士,挥他们的才干,这样一来,央也不会因为城市工作的琐事,而被绑住手脚了。

不过,主席像是来了兴致,拉住罗荣桓让警卫小李去准备晚饭,显然是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

一夜长谈,主席是越来越精神。等天大亮的时候,还是精神饱满的样子,让罗荣桓心不由敬佩。

临走的时候,主席拉住了罗荣桓的手,笑着说:“让曾一阳放手在前线打鬼子,不要担心西北的事。转告我一句话,别的央不需要,就要捷报。我们党从山里走进了城市,即便所有的侵华日军都挤到西北来,大不了进山嘛”

有着雄才大略的主席,还有一句话没有说,要是日军进攻西北了,那么苏联和日本的国防线,将不再是东北那么点地方了。

斯大林也不会答应日本人如此猖狂的,真要有那么一天,说不定西北党领导的军队,都要换上苏联的重武器。真刀真枪的和日军在正面战场一较长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