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2(2 / 2)

加入书签

提起往事,二婶也黯然,人穷才会志短。真要怪,也只能怪大家太穷了,很多事情是没办法的。

“你晓得什么你只晓得你饿,你晓得大哥大嫂吃薯藤不

老四哎,莫总想着挨筷子头打,没想到人家拿筷子给你夹肉。以前嫂嫂把你带过来,那是大哥、大嫂没那个能力,不是大哥、大嫂不要你。你自己想想,那个时候谁家不苦你二哥在外头能赚个活钱,我们家都吃不饱,还要薯丝里掺黄脚衣野菜。大哥摔到了脚做不得重事,光靠大嫂一个人,屋里有什么吃的你说你饿,不也是一家人吃饭,他们又没不让你上桌吃

还有,你老是说大哥砍了你山上的事,要是大哥、大嫂不砍山上的树,供得起四个伢子读书不哼,你山上的树,都是大哥、大嫂做的抚育,他们凭什么不能砍”

第二天一早,解开了心结的李传田坐早班车回了同古,二婶帮几个侄子侄女做好早饭,也把李家明叫进了厨房。小叔子昨夜提过,以后侄子侄女大了后,家明会帮他们管教,那只是两年前这伢子的孩子话,以后还能不能作数随着侄子越来越出色,她有时候都对他没把握。

二婶还真没有杞人忧天,若是四叔没送那辆摩托车过来,李家明或许日后不会管未来的小堂弟、小堂妹。食言也分情况的,有时候食言比信守承诺更让人难受,比如将孩子带在身边,只是花点钱送好学校、请家教,却对孩子放任不管。

当然,李家明对自己的亲人还做不出那种事,但要他象对毛砣、细狗这样,花七八年的时间去悉心管教,那也是不可能的。欠钱还钱,欠人情还人情,上一辈子欠四叔的人情,这一世让他发财已经够了,再帮下去就是人家欠自己,而非自己欠人家。

对于二婶的问题,只要不是非常为难的事,李家明没有谎话的习惯,因而诚实道:“二婶婶,这事怎么说呢。当初四叔答应帮我耶耶还账,还送我那么多鸡蛋,我当时确实是那么想的。现在我想办法,让四叔他们发了财,我们之间就算是两清了,接下来就看他跟婶婶如何做了。”

二婶立即将车钥匙拍在侄子手里,提醒道:“明伢,四叔刚送你一辆摩托车”

李家明嘿嘿直笑,揽着矮半头二婶的肩膀,将钥匙放在她围裙口袋里,玩笑道:“所以我才得了他那辆车,没有不要啊二婶婶,你不会以为带十几年的伢子,连辆摩托车都不值吧这车你拿着骑吧,一个初中伢子骑摩托车象什么话

再说了,我骑车对身体有好处,还省得我天天去跑步呢。”

这下放心了,二婶要不是舍不得几千块钱,也会托林全保去进一辆踏板车。她个子又不高大,哪骑得家里的男式摩托至于侄子送的,她可没什么觉得欠人情,这伢子从月妹过世后,自己就一直把他当亲生崽待。

“家明,我听传田讲,这次大伢、二伢考大学没什么问题,公公婆婆坟上,你们几个伢子没事去清一下。家德、三伢他们跟个妹子样,哪做得惯山上的事”

“哦”。

吃完早饭,李家明跟毛砣、细狗交待了几句,等明天回家后去砍山。去清除祖坟山上的杂草、荆蕀是男丁的事,叔伯们不在家,也只有自己三兄弟去了。

第223章改变命运的高考

九十年代的高考不比以后,那是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里举行,而且是全国统一进行。这年头,有顶班一说,意思是如果父母吃公家饭,只要他们愿意提前退休,就可以让子女顶替你的工作,成为国家工作人员。换句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下崽会打洞这句俗语是有法律、制度保障的。

对于数以亿计的农村子弟来说,想要跳出农村成为城里人、吃国家粮,只有一条路高考。这还是托小平同志的福,大家才有条改变命运的路,否则你就两条路作田、打工。

别跟这个时代的农村孩子扯创业、做生意那些屁话,能靠那些东西发财致富的,一百个人里也没一个,千分之几的机会相对于个人来说,有也等于没有对于他们来说,能吃一毛八分钱的国家粮,不用吃七角八毛钱一斤的返销粮;能挤进风吹不到、太阳晒不到的办公室,不用顶着烈日种田,那就值得他们拿十几年的寒窗去博一把

令人激动、紧张、盼望的高考日子终于到了,昨夜靠数羊才入睡的李家仁兄弟一早就起了床,吃完母亲煮的鸡汤煮米饭,按李家明教的深呼吸,坐在那等时间。

这年头的高考可是全国性的大事,为了给考生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小学放假是惯例,李家明他们也来了县城凑热闹。算是提前让一帮孩子见见世面,告诉他们要想改变命运,最靠谱的路还是高考考上去了,日后即使当不了官,也能进公司当白领,而不是去生产线上当工人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报纸杂志都说劳动者最光荣,那只是因为他们不用去做体力劳动,不用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交上去后,又得花数倍的价钱买回来。同是娘生爹养的,他们坐在办公室里轻轻松松拿工资、奖金、福利,还由国家包了生老病死,别人在田里、厂里累死累活,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关键时刻,李家德也一反平常的清冷性子,温言鼓励道:“大哥、二哥,别紧张,只要你们按水平发挥,考本科是没有问题的”

“嗯”

嘿嘿嘿,学校放假给高考让路了,带着弟妹们来凑热闹的李家明轻轻松松插了一句,“大哥、二哥,你们就当平时的考试。反正大伯现在有钱,实在不行,我们明年再考要我讲啊,考个一般性的大学,出来拿三四百块钱的工资,还不如去跟大伯学做生意,一个月赚千把块钱多舒服”

农村人都喜欢图吉利,哪有这么说话的

可紧张两儿子的大婶刚想说话,更懂这些的大伯连忙捂了下她的嘴,小声道:“别乱说话,这些事你不懂,家明这是给他们放松这个时候,越是放松,成绩就考得越好”

早慧的李家德虽不太懂这些,但堂弟一启头,他就能明白过来,也附和道:“家明讲得不错,补一年是补,补两年也是补。我要是你们,宁愿明年考个重点、名牌,也不愿意今年去读个本科。”

这两天才哥哥的故作轻松,被气氛影响到了满妹连忙道:“哥哥,重点和本科有什么区别”

这话问得好,高考是一步天堂,可那个天堂也分着三六九等呢。

“大着呢,本科多半到我们县政府上班,重点最少也能在地区机关里。这么说吧,在县里上班,以后即使当官,也最多象学权阿公那样当个乡长,要是到省市机关上班,以后能当县长哦”

娇憨的满妹伸出两条短胳膊,比划出一个大圈,理想从买花衣服变成了当大官,“嗯,那我以后要考重点大学,要当官就当大官,要当这么大的官”

孩子就是说孩子话,刚树立一个当官的理想,理想的目的就回到了原点。

“嗯,只要我当了大官,就能赚好多好多的钱,买好多好多的新衣服、好吃的。”

得,这孩子以后千万别当官,当官也是大贪官

李家仁兄弟也是真的开始懂事了,知道大家是给他俩放松,虽然心里还是紧张,但好歹能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打趣道:“满妹,你想当官又想赚钱,那不就是贪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