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03(1 / 2)

加入书签

愿意把赌注压在你这一头。你们连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的实力都没有,我犯得着为了冒风险吗”

这生意,真没有李家明说的这么赚钱,日本社会是个奇葩社会,不但谈利益还得讲人脉,所以才有商社这样的产物。陈东跟他岳父合开的小商社,没那么多的人脉去销售,还是得通过批发商去分销。按100日元\斤的进价,加上150日元\斤的空运费用,再加上给批发商、零售商的利润、自身的成本,真正能到陈东这老板手里的,也不过是3040日元\斤而已。

不过,账也不是这么算的,十几号人的小商社,做这单生意会有收入、能养得活员工,不做这笔生意就没有这笔利润,该付的工资、开支还得付要不是做不出谋杀亲生儿子的烂事,赚惯了快钱的陈东,怎么会老老实实结婚、入籍、接手他岳父那个破摊子

“80我包下你们公司的所有产量”

求人的事,还这么牛逼,还真以为老子是菜鸟啊现在的日本经济就是堆屎,哪个老板不愁着给员工发工资一个做食品批发的小商社,能倒腾的东西就那么一点,能赚得比自己这样公司加农户的人多,难道还不满足

话不投机半句多

“东哥,车款我会尽快打给你。这事就这样吧,我先走了。”

李家明转身就走,陈东也不拦着。山里人穷啊,这都九十年代了,还有人吃猪吃的薯丝,23日元的涨价已经很高了。生意人嘛,有钱赚的生意,还真会耍小性子不过是讨价还价的伎俩而已

第348章话不投机

朋友在高档酒楼里请你吃饭,那是表示对你非常尊重,也是对你的重视,唯独就是没有亲热。

人和制药公司的老总董昊,在同古的朋友众多,但能在他家里吃饭的人,也就是李家明他们三兄弟,偶尔还加上小妹她们几个。

老友来了,当然得在家里吃饭,菜是对面饭馆里送来的,梅菜蒸腊肉、腊猪肝炒白菜、板栗炖鸡、尖椒炒野猪肉等,酒是山里的谷酒、番薯酒,来了同古当然要吃本地菜喝本地酒。

“呢个酒唔错。”

看似斯文的陈东一仰脖子,咕嘟一口就是三两谷酒,面不改色地又倒了一满杯番薯酒,尝了一口就倒给了董昊,皱眉道:“呢个酒好难饮。”

“你识咩”

在同古生活了四五年的董昊,很喜欢带点甜味又略带点烂薯味的番薯酒,这酒里有四五年的青春年华。

喝酒豪爽的陈东又倒了杯度数不低的谷酒,刚想喝个痛快时,太了解李家明的董昊盖住他的酒杯子,提醒道:“食完饭,奥明肯定会嚟揾你嘅”。

“咩”

董昊不解释了,反而说起两人的童年往事,两边都是兄弟,提个醒就差不多。

果不其然,等对面饭馆的服务员来收拾时,已经跑完了几个乡镇,问清楚了陈东的动向的李家明就到了。

“阿明,你也太狡猾了”

“商场如战场,你不也先跑了几个乡镇,才把车给我送来”

两个滑头

喝得红光满面的董昊懒得跟这两奸商废话,拿过李家明手里的山地车钥匙,自己去厂里加班。

“东哥,印象不错吧”

“厉害菇农这么分散,你都能让他们不使用农药、激素,怎么做到的”

“信任与尊重呗。”

这就是一句屁话也是实情,山里人家对菌棒的生产管理极严,尤其是高温杀菌的环节,可以说菌棒出厂时已经几乎杜绝了杂菌二次污染的可能。加之在各乡镇负责技术支持与收购的二十多个工人,亲自负责菇棚的前期消毒,连吃住都在菇农家里,有大把的时间盯着香菇的生产。再加上公司对菇农的负责,连塑料薄膜、遮阳网等农资都以成本价出售,只要脑子没病的人,都不会去多此一举。

陈东一个衣冠楚楚的外乡人,开着一辆高档车去向菇农打听情况,即使装得再好,又能问出什么实话好面子的农民只知道技术人员帮他们干的前期消毒,并不知道厂里的消毒管理有多严格,还不是跟他大谈培训课上学到的质量就是生命

“得了吧,你就是利用劳动成本低,让人盯着生产而已。”

被揭穿了的李家明也不在意,大家都是聪明人,假话真话还能听不出来

对方来找自己合作,不也就是信不过本地人,又付不起高昂的工资,否则人家不会建一个生产基地啊这年头,外商很吃香的,根本不愁找不到可以建基地的场所。

“阿明,要不这样,我购买你们公司的一部分股份。收购的价格,我们再提高一点,你看怎么样”

墙外损失墙内补

“可以啊,我们公司年回报率40以上,按上市公司的市赢率估值”

开什么玩笑,要是那样的话,陈东还不如花高价建一个生产基地呢。香菇是吃资源的,同古才多大地盘,有多少资源

“东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你做生意在行,办企业不行。不是我瞧不起你,你建不起来,最起码几年之内办不到。”

没喝醉的陈东就是个清醒的生意人,回想起菇农们对眼前这小子的赞誉,无奈地默认人家的话。若自己真有那么大的实力,何需主动来寻求合作换句话说,从自己踏入同古的那一步起,就把日本香菇市场的空间、利润情况,变相告诉了人家。

别看香菇小,可其中的利润大,松本商社给山里人家的收购价是57日元\斤,可日本国内的零售价是420日元\斤,即使扣除高昂的空运费用、关税,毛利也最少在50以上。

更诱人的是山里人家的产量上来了,看他们的规模年产数百万甚至千万斤都是迟早的事。虽说物以稀贵,产量上来了,利润率就会下降,可架不住量大啊,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而且是长期的,精明的陈东怎么可能放弃

可这些情况,李家明同样知道,而且他还知道,松本商社给的价格很低,却并不低得离谱。大有大的难处,抛开150日元\斤的运费不讲,单日本人做事精细,对质量管控得严苛,一年派出多少技术人员盯着农户生产还有垄断段木香菇外销的外贸公司,他们也得上下打点;加上他们的管理文化,宁愿降薪也不裁人,在经济如此低迷的时候,可不就得把成本转嫁到供货商和顾客头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