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2 / 2)
外面便宜,家里还更贵这话也只有满妹,才讲得如此理直气壮。
跟着小哥哥、姐姐们添乱的婉婉,见姐姐问哥哥要钱,也连忙反过身来抱着他脖子,奶声奶声道:“哥哥,我也洗了,我也要七块”
“妹妹,不是七块,是一块我们七个人,一人一块。”
“对,一人七块,五哥哥不会给的,一人一块就会给reads。”
有大人的帮忙,这车确实洗得还算干净,最起码看得过去了,不象刚从乡下回来时的泥巴猪样。
“我喊你们洗了不”
“你耍赖这么好车车,你自己不洗,还不让我们洗”
“你们要不要坐坐车不要买车票的吗你们几个听好了啊,要钱的不能坐车;不要钱的上车,我带你们去买蛋糕吃”
最便宜的蛋糕都一块钱,那还要考虑吗要考虑,想吃蛋糕也可以去寻大狗伢哥哥要,钱可得五分、一毛地赚。大方惯了的满妹和小妹,看了看几个热切的小伙伴,最终还是选择了蛋糕而不是钱。
“坐车车喽”
从年龄更大的满妹、小妹,到最小的婉婉,扔下手里的抹布都往车上爬,引来大人们的一片笑声。也幸好这车大,装七个小家伙也装得下。
李家明父子开着车,装着七个小孩到面包店,给她们一人买了三块大奶油蛋糕,又把她们送回家。本来七块钱的洗车费,现在花了四十二块钱,这车洗得可真贵。
吃不胖的小妹和胖乎乎的满妹嘴里吃着奶油蛋糕,手里抱着吃得脸花花的婉婉下车,跟哥哥商量道:“哥哥,明天我们继续给你洗车车吧”
四个沾了光、有蛋糕吃的小孩,也拿着手里的蛋糕看过来,他们家里可没这么宽裕,两块钱一块的大蛋糕,偶尔才能吃得到。
“行,外头五块钱,我给你们七块。一日只能洗一次,没洗干净不给钱”
“嗯”,心满意足的小妹、满妹拎着蛋糕袋子,牵着婉婉上楼做作业,另外四个小孩也连忙拿着装蛋糕的小袋子跑回家。满妹、小妹是他们的头子,有好东西也要给父母吃,早就被他们学到了好样。
洗刷干净了的车开出了院子,开过了华灯初上的街道,到了偏僻点的地方,刚才还得意的李传林才摸着还有皮革味的车子,心疼道:“明伢,这车真的四十三万”
“耶耶,那是讲给他们听的。今日来屋里作客的陈东帮我们买的,他是日籍华人,可以享受国家的外商优惠政策。十九万三,他去帮我们上牌,最后合到二十二万左右吧。”
心疼钱的李传林吓了一跳,连忙又道:“这么便宜那他不是吃了亏”
“吃什么亏他是昊哥的兄弟,以前他去苏联做生意,本钱还是昊哥借的。你莫讲出去,要是让人晓得了,田依林那帮人还不都去寻昊哥”
“我有那么蠢不哎,那个陈东来帮你搞销售,你不就省得再开那个销售公司”
话一说完,李传林突然想起自己大侄女、侄女婿,正跟儿子合伙贩香菇。钱财那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好,要是明伢又跟以前要退股一样,那真对不住二哥、二嫂,连忙严肃道:“明伢,莫过河拆桥,做事做人都要讲究。”
“晓得哦,毛伢现在都还跟我合伙贩冬笋,何况是大姐。”
那就好,这伢子还跟以前样,做事做人都硬气,放心了的李传林又问起陈东的事来。他是开厂的人,深知销售渠道的重要,若是让一个销售商控制了渠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异是一场灾难,即使人家有能力将货物全部销售出去。
“嗯,大姐夫正准备去美国那边跑一跑,你放心,即使谈得成,我都不会全部卖给他。”
“那就好”。
第351章失望
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商场老鸟陈东开着董昊的越野车,逛遍了附近同古十几个乡镇的山山水水。
商业谈判嘛,除了实力对比之外,耐心也很重要。陈东不相信李家明真能放弃直接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除了收购价更高之外,还能建立他们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好事到哪去找要换成陈东自己,他宁愿价格低一点,也要抓住这机会,把品牌建立起来。
已经开学了的李家明还真不在乎,每天上完课到公司转一圈,看起来悠哉游哉的,可他的手下吃不住劲了。
当初他答应过曾春他们,三年之后会将生产与外贸合并,与大家分享成长的红利。现在外商主动寻求合作,收购价还比销售价更高,怎么就不答应别人呢收购价上涨他们不在乎,涨得再多也是李家明跟他大姐得利,合作可是对公司大为有利。
知道什么叫订单农业吗
只要那个假日本鬼子给订单,公司就可以甩开膀子干别看公司去年才生产110万菌棒,今年上半年也只安排220万袋的生产任务,可囤积的硬杂木已经有了3000立方米,完全可以生产600万袋。邓灏他们整合了生产线,生产效率得了大幅度提高,再加上细木工板厂有的是闲置人手,一批生产600万袋那是轻轻松松的
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当李家明安排公司与崇乡、高桥、幽居、港口四个乡镇政府接触,准备由销售公司出资扶持穷困户种植香菇时,领头的曾春终于忍不住了。
“家明,我们是公司,不是民政局。这些贫困户都住得非常偏远,我们的工人去监督生产和收购,很不方便的。现在又不是刚开始,还要求着农民种香菇,何必费那个力气”
是啊,何必费那个力气要是将那十几家太偏远的贫困户也纳进来,会增加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李家明犹豫了一阵,提笔将最偏远的那十几户划掉,但保留了高桥上宵的胡四清。自己想积阴德、扶贫帮困,却不能损害手下人的利益,那不是当老大该干的事。
“曾春,这一户要尽点心,能关照的多关照一点。”
崇乡就挨着高桥,可能是家明的哪个亲戚或朋友,会意的曾春连声答应,小声道:“跟陈东谈得怎么样了”
“僵在那,你有什么主意讲讲,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一直跟在李家明、王贤成后面学管理的曾春也不藏拙,建议道:“我觉得条件差不多了,只要他能够包销,我们就可以放开生产。
家明,我们又囤积了3000方杂木,看这架势下去,到下半年囤5000方是没问题的。”
5000方,那就可以生产1000万袋,毛利能达到500万,难怪他们沉不住了。明白这小子想什么的李家明,好笑道:“曾春,晓得为什么养猪的不如杀猪的吗”
“话不是这么讲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