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93(1 / 2)

加入书签

气个半死。

她问镇南侯得了什么病,太医回答,镇南侯得了手痒痒的病症,不听他的话,让他看不顺眼的,他会揍的他看的顺眼为止。

这样儿的人,让他去见安郡王,没得把安郡王揍一顿。

镇南侯架子太大,太后又拉不下脸面,最后还是皇上出面,摆平这事。

皇上去镇南侯府的理由很好,国仗病重,皇后心急如焚,皇上陪她回家探望。

皇上前脚刚踏进镇南侯府。

后脚几名御史就追来了,递上奏折。

御史负责监察百官,他们弹劾的,都是德行有失的官员。

能追到镇南侯府来送奏折,皇上还以为出了哪个大贪官。

在国家大事面前,儿女情长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接了奏折,扫了两眼。

脸就拉的老长的了,他望着几名御史道,“弹劾之事属实”

几位御史连连点头,“句句属实。”

皇上把奏折一丢,捏紧拳头道,“传安郡王和逸郡王进宫见朕”

说完,又道一句,“摆驾回宫”

第一百四十八章人情

春晖院,正堂。

老夫人坐在罗汉榻上,端茶轻啜,她神情慈蔼。

她喝了两口茶,将茶盏放下,轻擦嘴角,问道,“什么时辰了”

站在一旁摆弄高几上花草的丫鬟红绡赶紧回道,“已经巳时三刻了。”

孙妈妈就笑道,“要不了一会儿,镇南侯府就该送纳采礼登门了。”

老夫人点头一笑。

赐婚的事解决了,镇南侯府送纳采礼来,她也不用纠结是收好,还是不收好。

不敢拒绝,又担心收了纳采礼,惹太后他们生气。

这下好了,可以欢欢喜喜的收了纳采礼,然后再派人去镇南侯府问问有什么禁忌,楚大少爷有什么不喜欢的,等打听清楚了,回来也好准备陪嫁。

想着,老夫人吩咐孙妈妈道,“糕点茶果可都准备妥当”

孙妈妈笑道,“老夫人放心,奴婢亲自吩咐的,错不了。”

老夫人这才放心,随即眉头皱紧,“大夫人呢,从接了圣旨,就不见她人了。”

老夫人不说,孙妈妈还没反应过来呢,是没见到大夫人了。

“许是在紫檀院,那里离正院近一些,”孙妈妈猜测道。

孙妈妈刚说完,外面就进来一丫鬟来,“老夫人,镇南侯府楚大太太亲自送纳采礼登门了。”

闻言,老夫人微微一怔。

她没想到送纳采礼来的会是楚大太太,还以为是镇南侯府楚总管,或者其他太太。

楚大太太亲自送来,可代表了对这桩亲事的满意。

只是想到要不是楚大太太动手脚,娶清韵的不会是楚大少爷。或许是哪房嫡少爷,甚至连楚二少爷都有可能。

想到楚大少爷一身的毒,再听楚大太太来,老夫人觉得心里有些膈应。

她是来表示对这桩亲事的满意,还是存心来气人的

老夫人有些生气,但是气归气,可清韵和楚北的亲事。从她收下定亲信物起。就板上钉钉了,何况还有圣旨赐婚。

再加上,楚大太太是清韵未来的婆母。安定侯府给楚大太太不快,清韵将来出嫁,还不知道人家会给她什么小鞋穿呢。

老夫人摆摆手,让丫鬟退出去。

丫鬟有些愣。她望着老夫人道,“老夫人。大夫人回忠义侯府了,楚大太太登门,没人迎接”

她来禀告镇南侯府送纳采礼来还是其次,重要的是送纳采礼这么重要的日子。让几个丫鬟迎接楚大太太,实在不妥啊。

听丫鬟这样禀告,老夫人的脸青了。“她又回忠义侯府了”

丫鬟缩着脖子,轻点了下头。

老夫人气的嘴皮都哆嗦。这是大夫人第二次回门,没有跟她禀告了

孙妈妈站在一旁,也是听得摇头,大夫人这是存心不让三姑娘将来好过啊,她这会儿落了镇南侯府大太太的面子,她心里能不生气

她没法把安定侯府怎么样,往后这口气,还不是要撒在三姑娘身上。

见老夫人生气,孙妈妈想劝她两句,随即想到什么,道,“今儿,好像是忠义侯府大太太三十五岁寿辰。”

孙妈妈这么说,老夫人眉头紧锁了,“忠义侯府送请帖来了”

就算忠义侯府大太太过寿,可事有轻重缓急,大可以备下礼品,让心腹丫鬟送去,再不行,也可以等镇南侯府送了纳采礼来,再去忠义侯府,忠义侯府还不至于这么不通情达理,侯府有事晚到一时三刻都不行,偏偏赶在这个时辰,说她不是故意的,谁信

尤其她出府,还不禀告一声,是怕她阻拦她吧。

老夫人问着,孙妈妈没有说话,她也不知道忠义侯府大太太送没送请帖来,她一个小辈过寿,大夫人去就成了,老夫人不必知道。

孙妈妈望着老夫人道,“现在该怎么办”

大夫人不在,楚大太太来,总要有人去迎接吧

她虽然是老夫人身边伺候的心腹妈妈,可去迎接楚大太太,她还没那个资格。

可老夫人去迎接,那铁定是不行的,这不像是嫁女儿,倒像是去巴结楚大太太似地了。

老夫人手握着佛珠,握的紧紧的,道,“她人不在,只能你去迎接了。”

孙妈妈在心底一叹,嘴上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泠雪苑,内屋。

清韵坐在小榻上,还在把玩彩线。

好吧,一根彩线没能变成一个络子,倒成了一坨,她在努力的解开呢。

外面,青莺打了帘子进来,还未说话,先跺了下脚。

清韵瞥了她一眼,笑道,“谁惹你生气了”

青莺上前,道,“镇南侯府今儿送纳采礼来,还是楚大太太亲自送来的,大夫人却去忠义侯府给王大太太送寿礼去了,咱们府里没其他太太,老夫人不便去迎接,只好让孙妈妈去,结果楚大太太不高兴了,尤其她听说大夫人给忠义侯府大太太送寿礼,她当时就拍了脑门道我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王大太太确实是今儿过寿,我也得给她送份寿礼去说完,就转身要走。”

听青莺禀告,清韵脸冷了,她把手里的彩线往小几上一丢,问道,“楚大太太走了”

青莺摇头,“倒是没走,孙妈妈说了一通好话,镇南侯府楚总管也说了一堆好话,楚大太太这才进的府。”

要是把楚大太太气走了,安定侯府没礼的事,怕是要传遍京都了。

清韵怒极反笑,“侯府能恢复侯爵,镇南侯府帮了多大的忙,她就这样给镇南侯府难堪”

虽然楚大太太,清韵对她没多少感情,敢把镇南侯的话当成耳旁风的,就注定不是一般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