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2 / 2)
由于隆美尔比历史上提前几天拿下阿拉斯,英法联军被包围的人比历史上整整多了一倍,英法联军约87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
此时,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地区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从海上撤往英国。英军为了逃出包围圈,动用了自己所有的运输船和大量的民船参与撤退。
本来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已经抗命进攻了,四个装甲师完全可以拿下敦刻尔克和加来的两个港口,结果希特勒在戈林的怂恿下亲自跑到a集团军群来视察了,并且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都接到了立即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报道的命令。
这下安逸了,就算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想抗命不遵都没有了机会,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在安顿好部队之后,只能立即乘飞机赶往夏尔维尔觐见希特勒。
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这一命令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在二战中第一个愚蠢的命令。关于这个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有很多说法。
其中一个说法是希特勒从政治考量,希望留下和英国谈判的余地,但是5月24日下达的第13号指令明确指出“下一个作战目标是,通过北翼我军实施向心突击,歼灭在阿图瓦和佛兰德地区被包围的法国、英国和比利时军队,迅速夺占和守卫那里的海岸。”,显然这一说法猜测因素过多。
而更多的资料都认为是由于英军的反击使得a集团军司令部产生了误判,主动提出了暂缓攻击的建议。而这正符合希特勒希望将装甲部队保留到继续攻击法国这一任务的需求,于是同意了这一建议。
隆美尔本来想凭借知道历史结局的优势,努力去改变历史的走向,结果位卑言轻的隆美尔根本无法改变希特勒的想法,历史的车轮还是滚滚向前,说到底隆美尔的权力不够,地位不够,威望不够。
希特勒和戈林的想法很美好,不消耗宝贵的装甲力量,为接下来的法国战役第二阶段做准备,他们以为用空军轰炸,就可以把英法联军87个师的部队炸投降,这未免有点异想天开了。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急匆匆地赶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去觐见伟大的元首希特勒,让人万分无奈的事情发生了,希特勒居然不召见他们两个,隆美尔主动去求见也未能如愿,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就这样被凉在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干瞪眼。
“现在该怎么办,凉拌”
虽然你隆美尔自作主张去发动进攻,是谁给你胆子,居然敢去违抗元首的命令,如果不是希特勒知道隆美尔对他的忠诚,此时的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怕是被抓到盖世太保的审讯室去了,现在希特勒只是把隆美尔凉在哪里,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总之一句话,元首的权威不容挑衅。
5月17日晚十八时五十七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此时形势比制定计划时更险恶,原准备使用的法国三个港口只有敦刻尔克可以利用,布伦和加莱已经德军在第七装甲师的火炮射程之内,这两个港口已经不能使用了。
80多万英法联军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尔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线,敦刻尔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自公元9世纪以来一直是法国北部重要港口,1939年以吞吐量计为法国第三大港,拥有7个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个干船坞以及长8公里的码头
港口航道经过疏浚,大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浪,如果这些港口设施能够充分利用,80万英法联军完全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全部装备安全登船,但开战以来,该地区一直遭到德军猛烈轰炸,4个船坞全部被毁,8公里长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甚至敦刻尔克大半个市区也在空袭中被夷为平地。
唯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而且还是由木桩木板搭起来的,非常简易,宽度最多只能8个人同时并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个混凝土的柱子,设有灯塔,堤岸周围有一些木桩,紧急时也能系泊船只,但是水流较急,船只停靠时有一定危险。
附近海岸线没有港口设施和防波堤,离海岸不远有一条与岸平行的深水航道,和敦刻尔克港区航道相连,但这条航道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航行有相当危险。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三条航线,z航线航程最短,仅40海里,但处在德军炮火封锁下,无法使用;x航线距离稍长,55海里,但英军已在航线上布设了多个水雷区,短时期里难以清除,也无法使用;唯一能够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远的y航线,全程近90海里,驶完全程几乎要六小时,虽然没有德军炮火威胁,但德军飞机空中威胁的危险却大大增加了。
拉姆齐组成了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总共只有16人,来组织这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危险的海上撤退,拉姆齐负责全面指挥协调,韦克海军少将负责指挥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军上校负责指挥敦刻尔克港和海滩登船事宜,杰克克劳斯汤海军中校则负责指挥最关键的东堤。
第67章 亡羊补牢
其中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烟盒中的锡纸剪了sno三个字母贴在钢盔上,以表示自己是负责指挥撤退的海军最高军官,他率领12名军官和150名士兵,领导组织80万人的海上撤退。
“发电机行动”的第一个晚上,在海军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后勤部队,顺利离开敦刻尔克回到英国。撤退行动一开始,就不可能再有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
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
先后有1693艘英国船只和3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2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六个港口出发,这六个港口是希尔内斯、马加特、多佛尔、纽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
5月18日上午,敦刻尔克地区大雾弥漫,德国空军在戈林的严令下,不顾恶劣天气的影响,出动2个轰炸机大队,到达敦刻尔克之后,终因能见度太差,被迫带弹返航。
而英军则利用这一时机,抓紧组织官兵撤退,由于港口损毁严重,海滩的作用越来越大,官兵们每50人一组,每组由1名军官和1名水手带领,以组为单位从海滩下海,涉过逐渐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摆渡到距离海岸较远的大船,撤回英国。
下午,德军不断以3至5架飞机组成的小编队对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