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3(1 / 2)

加入书签

给拖走了。

农业组长期独立于主基地之外,看来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走过一堆一堆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的光棍团体,偶尔还会打扰到一两对情侣的窃窃私语庞雨发现自己要找一块清静点的地方好好想些事情还挺困难。

一直走到接近海滩边上,才终于不大听得见人声了。只是当庞雨走出树林时,才发现这里依然有人李明远教授和他的夫人宋阿姨两人,正在非常郑重的向一块石头上插着的三根香鞠躬。

庞雨本不想打搅他们,不过两位老人都已经看见了他,便也只好有点尴尬走过去。

“您这是在祭奠谁么今天是某人的忌日”

李明远教授并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很肃穆的坚持将三鞠躬做完,然后才回过头来:

“是在祭奠,不过这个人现在还没有死。”

“”

庞雨不解,李教授却仰起头,眺望着北方天际:

“是在明天,明崇祯三年八月,中秋节的第二天,北京城中,他将会被绑赴刑场,受磔刑处死。然而还没到刑场,他就被周围民众分而食之,只剩下一颗头颅传首九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崇祯一生所犯下最大的错误。”

庞雨默然,他已经知道李教授在说谁了,那位留下“忠魂依旧守辽东”诗句的文人,却曾经是满洲女真最大的劲敌,以至于在他们自己审定的明史中也不得承认:“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我以前也非常尊敬他的,不过近年来看到一些争论对他的评价不是很高。”

庞雨犹豫道,他不太熟悉这段历史,也就不敢妄下判断,而李教授显然也不想争论这个,只是充满悲凉的摇着头:

“无论对他的评价如何,他都不应该是这个结局。无论他死在谁的手里,都不应该死在被他拼死保卫的北京城百姓手里那些人只是在发泄,他们没能力去找真正的敌人报复,却把怒气发泄到自己的保护者身上唉。”

李明远教授的语调中隐隐有一种悲愤,旁边宋阿姨轻拍其背以示安抚,过了好一会儿才让他平静下来。

“作为一个三百年后的老北京,提前在此致歉吧”

李教授喃喃说道,再次低下头去鞠躬。而庞雨所能做的,也只是跟着鞠躬敬礼,以为祭奠。

第一百零九章 在船上

蓝天,白云,金沙滩

这景象依然是这么美。

恍然间,仿佛又找回到初临此地时的感觉,在这个没有污染的时代,果然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只不过当庞雨伸直了腿,脚面触碰到旁边那门油光闪闪的青铜炮时,心境也不得不回到现实。他现在正躺在琼海号的后甲板上,就在草席旁边,固定着一门1857年式12磅青铜滑膛炮当然,是仿制品。

此次作战,虽然所有情报都说目标已经很空虚,但军事组依然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先前在编制作战计划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兵力不足。

他们现在的兵力状况处在一个“进攻不足,守成有余”的局面中,一个连一百多人,加上炮兵辅助,守卫临高已经毫无问题,但要用来进攻府城,就无可避免碰到了“派兵少则不敷使用,派兵多则老窝空虚”的尴尬。

军队数量不足,只好用高机动力来弥补。最终,经过商议,大家决定走海路攻击,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战斗进程,避免主基地长期处于兵力空虚状态下。

新近加工出的油料足够让琼海号再做一次短途往返航行,王海阳与解席将带领第二,第三步兵排作为进攻主力,马千山与林深河率领的两个炮组也全部出战,再加上早就出动的北纬侦察大队,可以说是精锐尽出,相信就算琼州府那边有什么抵抗,也将被轻易粉碎。

只是在打下州府,并且稳定住局面之后,二排和炮兵队都将返回临高,这边只放一个步兵排防守。庞雨也将留下主持局面“谁主张,谁实施”,他出的主意,总不好让别人冒险,只能由自己来执行。当然,三排长解席作为进攻计划的倡议者,也理所当然要陪绑。

炮兵大队这次随同进攻,并不完全是出于军事目的,他们依然只有两个炮组,船上却有三门炮,装备堪称豪华。

只不过那两门氧气瓶迫击炮这次不是主力了,尽管那两门炮连同炮弹都被搬上了船。但炮组这次的任务,主要还是测试这门新近铸造的12磅青铜炮。依然是采用十九世纪中期的技术,构造简单,实用性强,威力也不差,可以发射开花或实心炮弹,攻城野战都很适宜。

本来很早以前林深河就想铸造这种火炮了,他说自己当年在美国的时候亲手铸造过实物,有经验。但因为钢铁组那边弄出来的铁水质量始终不能达到要求,这个宏大计划一直未能实施。

直到这次缴获了若干西洋大炮,深衙内才终于得偿夙愿用缴获的青铜炮作为材料,黄建成带人试铸出了这样一门南北战争时期常用的山地榴弹炮,徐工程师帮忙搞出了炮弹,机械组帮忙配了炮架轮盘等附属件,在试射中表现还不错,但真正威力如何,还需要经过实战考验。

“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可以把所有老式青铜炮统统改铸,足够建立一个炮兵连了。”

林深河憧憬着那一天的到来,虽然眼前才只有一门孤零零的青铜小炮,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昂头挺立,手臂一挥之下背后无数炮口轰然作响,大地上四处爆发烈焰的壮观景象

这才叫战争啊即使拥有了这个年代最为先进的步枪,但深衙内始终坚信,火炮依然是真正的战争之神。

相比起林深河的激动,第一炮手马千山要沉稳许多,此时他正在对照着一份记录表检验炮弹配属情况。

“一号高爆弹,二号实心弹,三号燃烧弹咦庞雨,记录表上有四号弹,可我怎么没看到”

庞雨走过去看看纪录表,笑了:

“这份纪录表编制的超前了,四号弹目前只是一个初步概念,还没造出实物呢。”

马千山蹙起眉毛:

“那是什么弹种,做什么用的”

火炮固然重要,打出去的炮弹才是最终决定杀伤力大小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徐惠工程师起到了极大作用。根据不同用途,他为这门12磅炮配置了多种炮弹。除去一般用来杀伤集群敌人的高爆开花弹外,还准备了一些圆球形或者是圆柱锥形的实心金属弹,用来破坏城墙或城门,以及在坚硬地面上形成跳弹,打击队列纵深较大的敌方集群。

此外还有在上次海战中被证明效果极好的燃烧弹,也终于弄出了火炮发射版本,专门用来对付木船,或者焚烧敌人营地。

除了这三种主要用途外,武器组确实还构想过四号炮弹,不过这种炮弹并不是徐惠设计,而是出自李靖诚,吴昆等人的打算庞雨犹豫了片刻,决定还是跟老马透透风。

“四号弹最初的构造设想,是在空心瓷罐里装入液态氯,然后丢到敌人阵地上去摔破”

“原来是化学弹啊,有必要么,我们的火力足够猛了。”

马千山很有些不以为然,庞雨也耸耸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