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4(1 / 2)
这位老才子一路上居然出手阔绰,除了比平常更加丰厚的金银财物打赏以外,还额外有那种只要身为女子就绝对无法抵御其诱惑的亮晶晶,香喷喷新鲜“西洋货”赠送。
从天津到北京,这一路上老钱可是风流快活玩大发了短毛这边给他提供了大量用来摆谱哄人的小道具,而郑家则提供了最充足最雄厚的资金支持。郑芝凤郑彩等人初次进北京,又有幸跟着钱大才子这等读书人的偶像一起行动,一路上自是心甘情愿做凯子,争先恐后抢着掏钱,手慢没掏出去还不高兴如此张扬的后果就是:老钱人还没到京师呢,全北京城的社交娱乐界都已经知道这位当年红透半边天的大明第一风流才子钱受之又杀回来啦
“奶奶的,那老东西倒是很会造势全是咱们的产品啊”
“算了算了,就当请名人代言打广告了,就老钱那声望放现代咱们还未必能请得动呢。”
虽然心里有点不痛快,但参谋组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招确实高明,对于看惯了各种“绯闻”,“秘史”,“艳情”等舆论炒作手段的现代人,这一招毫不稀奇,但在一个明朝人身上能看到这些手段,还是相当令人惊异的,哪怕他是鼎鼎大名的钱谦益。
总而言之,通过这些很不正规,但却异常有效的小手段,本来压根儿不入流的“大明琼州招抚使”钱谦益成功引起朝堂注意,一到北京就被特许安排陛见,而不像寻常进京述职的官员那样在京城一等就是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从这方面说,他这一路上用在社交方面的时间精力绝非浪费,反倒是非常成功的投资,或者说炒作。
同样的手段不仅仅用于民间,也被钱谦益用在了朝堂之上当崇祯皇帝于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之面正式召见他时,老钱并没有急着谈招安之事,而是首先大礼拜倒,三呼吾皇天威,四海宾服,我大明威武为啥这么说正当朝堂上天子百官都在发愣的时候,钱谦益使人捧出了那块镶满西洋钱币的展览板。
这东西本来只是作为“崇祯通宝”的补充道具,用来证明皇帝头像上钱币的正当性当初文德嗣凌宁等人搞这块展板时并没有想太多。但在钱谦益却自行发掘出了这些钱币所代表的另一重含义这些都是战利品,在每一枚钱币的背后,都代表着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是我们华夏族裔对西夷的胜利
钱大才子讲故事的能力非常强,他手舞足蹈,一枚一枚向大明皇帝及其他高官们介绍那些钱币的所属国家,历史沿革,以及大致情况,实际上是借此机会给整个大明朝廷上了一堂关于当今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诸国的历史地理课这些知识,当初凌宁他们在向老钱推荐这块展板时曾介绍过一些,平时大家打高尔夫球时闲聊中也偶有提及,但都是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只作为闲谈之资。没想到老钱却是一直在暗中谨记,也亏得他真有过耳不忘之能,很多只听过一遍的奇闻轶事,居然都能牢牢记住,还自行归纳总结,竟也将当今天下大势给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就是其中有些谬误,当前这个朝堂上也不可能有人指出。
确实没有受到任何阻挠,据说当天的朝会几乎成了他钱牧斋的个人表演舞台。整整好几个时辰,满朝文武不分派系,不论亲疏,都在静静听钱谦益一个人说话,这在以往无论什么话题都必然要吵个天翻地覆的大明朝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这次朝会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平时,通常在中午以前就结束的朝会一直拖到晚间,以至于一向节俭的崇祯皇帝难得大方一回,把朝会官员留下吃饭让御膳房给一人送了一碗阳春面条。
等老钱差不多快要表演结束时,才终于有人站出来发难了,说你牧斋公吹得这么天花乱坠,可那都是南海髡人的战绩,于我大明有何益处然而这却正中钱某人下怀说不定那个提意见的本就是他安排下的托儿钱谦益当即袖子一挥,拿出与琼海军签订的条款当然在他口中就成了南海髡人的降书顺表,潇潇洒洒大笑一声:好叫诸位得知,这支琼州强兵已为我大明所用矣
“真是出人意料啊,老钱居然也会用那种迂回方法避开主要矛盾了,从他在海南岛上的言行来看,本以为他真会傻乎乎指望光靠一篇文章去打动皇帝呢。”
在了解到钱大使者在朝堂上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出色表现之后,参谋组内部对于这个老头儿居然会使用这种方式与大明朝廷打交道都很是吃惊。要知道钱谦益所签下来的这份和约,在大明历史上可是前所未有,其中很多条款在现代人看来是双方平等,互惠互利的,在明朝的士大夫眼中却肯定难逃“大逆不道”之评。所以参谋组内部曾经有过担忧,说即使海南这边谈判顺利,北京那头也未必能通过。毕竟明朝末年整个官僚体系的特点就是极端僵化死板,却又毫无理由的盲目自大。
只是钱谦益自己却胸有成竹,说事情肯定能办成。事情只有他能办,也只好听他说。但这边众人心里毕竟有些疑虑的钱谦益在历史上从来不以圆滑世故见长,倒是留下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段子,比如那著名的“水太凉”。再加上前段时间亲身接触,大家普遍觉得这位明末第一才子文采虽好,人也确实聪敏无比,但行事上面仍脱不了这个时代文人普遍难以避免的拘泥死板,书呆子习性很重的。就算外部条件再完善,若办事的人不行,一样搞砸。
没想到这老头儿离开海南岛后居然仿佛变了一个人,行事手段瞬间老辣了许多,这是怎么回事
“学习,他也在学习我们的谈判和交涉手法”
最后还是李明远老教授一语道破,钱谦益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不是因为其他,恰恰是他们短毛自己的缘故在谈判中他们所施展出的种种手段:如何控制谈判局面;如何把握谈判节奏;以及在双方分歧巨大时如何回避主要矛盾;又或者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它次要方面诸如此类种种策略,钱谦益全都亲身领教过,当然体会深刻。然后活学活用,转过头就用在与朝廷的交涉上,只看一遍就能应用的如此娴熟,不愧为明末第一才子。
通过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明帝国的朝堂之中,从君主到文武百官几乎都下意识地接受了对琼州短毛的招抚态度,直到后来当那份和约被送进内阁审议时才真正开始有反对声浪出现毕竟这些条款是摆在那里的,而内阁中又有温体仁这个钱某的死对头在,肯定要给他下绊子。
不过早已准备的钱谦益用第二招化解了这些攻讦他把带来的短毛贡品送进了宫,其它小礼物也开始在京城里四处流传,从而再度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