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58(1 / 2)

加入书签

次压根儿没有补给线,运输车队全部随军走,哪儿来的薄弱之处登州府城咱们现在可是卡在官道上,倘若孔有德让他的部队绕个大圈子躲开咱们这两千多人,而从野地里吃辛吃苦爬去攻打登州府,我看他这大头领也作不安稳了。”

“据下官所知,贼军应是以李九成为首脑,孔有德不过副贰而已。”

周晟哑然,而旁边廖勇想寻老解一个小破绽来稍稍找回点面子,但解席并不理会,仍旧总结道:

“所以说,正面作战的能力才是根本,像大明军在辽东屡屡吃亏,就是正面作战不行”

对此周晟等人只好笑笑,确实琼州军战力极强,两千多人就足以打垮叛军主力,他现在对此是深信不疑了,可叛军不会相信啊。就算有登州府跑去的残匪通风报信,贼军头目在没有亲眼见识到以前肯定也不会信正如他们这些明朝官员最初的态度一样。只有亲自体会过才会知道厉害,不过到那时候已经没空后悔了。

所以这两千琼州军直不笼统一头撞过去,对方最直接也是最有可能的应对多半还是正面迎击。叛军不比官军,首领的威望非常重要。若是被两千人吓得弃城或绕路,那这个头目确实也干不长了。

其实周廖二人身为武官,不同于孙昊那等纸上谈兵之辈,他们又何尝不知短毛的战术乃是最标准的正攻法。平平淡淡把部队拉过去跟敌军打一仗,简简单单把问题解决掉对于这支破坏力强悍到恐怖的军队而言,攻城略地确实没有意义,否则他们根本就不用从登州府出来。安心守着那座大城最是稳妥不过。

只是先前琼州军那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遐想这支军队的武力竟然强大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必要再那么小心谨慎呢就连孙昊这个文人都敢自称只要给他六百短毛军便可将登州守的固若金汤,周晟这等武人心里自然只有更加热切。

不过他们没孙昊那么自信,敢于大模大样去直接向短毛要兵。他们只是从侧面竭力劝说,试图让这几位短毛军的将官更积极灵活一些,别搞得那么保守。廖勇甚至表示,哪怕只分出个一两百人在周边游走掩护,有他从旁襄助提醒,也有充足把握阻拦住敌军,使其不可能从侧边绕过。

只可惜解席庞雨这几位对于兵权都看得死紧,对于任何试图分散己方兵力的建议更是深恶痛绝。无论周晟他们如何劝说,反复指出这样抱成一团的死板行军方式会给敌军行使各种策略带来很多便利,短毛们都坚决不肯松口。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

“战术再怎么精妙,野战打不过什么都是假的。任他妙计千条,我自一路平推”

无论道路再怎么差劲,装备再怎么笨重,在这山东平原上,琼海军保证一天二三十里的行军速度还是没问题的。到中午时找来向导一问,预计明日便可抵达黄县。

当天下午,全军与早已前出至此,负责观察敌军动向的北纬侦察大队会合,而北纬一见到解席等人,所说的第一句话便是:

“历史被改变了,史书上记载的那场沙河大战没打起来”

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的形势

北纬所率领的侦察兵大队,自叛军撤离登州后便一直尾随在后监视他们,一直跟到黄县附近潜伏下来,随时关注着敌军动向。以防他们突然反攻,搞得后方措手不及。

以这位北大酷哥的性子,当然不可能光躲在远处观察事实上这几天他连黄县县城都进去过好几趟了,还先后抓了舌头若干,打听到了不少最新的军情,此时正好提出来供众人分析。

他打听到的最重要一个消息,便是那场决定山东战局的沙河大战居然已经不存在了压根儿就没能打起来。如果按“正常”的历史进程:叛军与明军双方应在公历十月二日,即农历八月十九那天开战,明军获胜。然而这回,由于琼州军于公历九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二就夺取了登州府城,对于如此至关重要的消息,叛军自然是快马加鞭直报中枢。结果李九成孔有德等人一听到消息便立刻果断撤围莱州,恰恰于十八日,大战开打的前一天组织全军撤走。

如果明军能聪明一些趁机掩杀的话,有骑兵众多的辽镇军马,更有祖大弼,祖宽,金国奇,靳国臣这一干辽军猛将奋勇当先,叛军肯定会面临一场大溃败。只可惜大明朝的官军历来动作缓慢,而且又是由一帮子文官和太监掌握决定权,在发现对手主动撤退的第一反应不是追击而是考虑有没有埋伏。在这犹豫之间,就让叛军从容撤走了。

等到负责平叛的山东行营切实得到登州城光复的消息,则要比叛军迟了整整三天也算他们倒霉,琼海军中负责与大明朝廷联络那几位大明使者手底下都没什么人。在夺占了登州府城之后,锦衣卫首脑廖勇只派出一名手下潜越叛军防线去向山东行营汇报战况,却一直未能送达,估计是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

后来山东行营得到消息的渠道,竟然还是来自于从京师所派来的六百里加急捷报兵部主事孙昊写给朝廷的奏报乃是走的海路,由熟门熟路的郑芝虎派船走天津港上岸直送京师,两天即到。北京城内上至天子,下至黎庶都是一片欢腾,可朝廷中的派系斗争却从来不会平息兵部有几位大佬想到山东行营兵强马壮,却让一支远道而来的南方偏师抢先建此奇功,实在不是滋味儿,于是便派人前往山东行营催战,行营诸将这才听到这个令他们目瞪口呆的消息,也终于领悟过来:对手为何会突然后退。

不难猜测,当这则“捷报”传到山东行营时,所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欣喜。大概也只有山东巡抚朱大典,巡按谢三宝等文官可能还会真心高兴一下;监军高起潜,吕直等人可能无所谓;而对于总兵祖大弼,吴襄,刘泽清等那一干指望着赚军功往上爬的丘八们,这可是夺走他们身上衣口中食,此次平叛战役的最大功勋已经没有了

抢功心切的辽东军当即全军尽出,狠狠追杀了一段,干掉不少被孔有德留下来作为肉盾牺牲的杂牌步兵,但却已经丧失了追击的最佳时段,还是让大部敌军成功逃走了。即使有莱州城内居民敲锣打鼓感谢“天兵”解围,也不能缓解他们的郁闷心情。

在历史上他们的速度本就很快:农历八月十三出兵,十九日打赢沙河之战,至二十八日左右乃乘胜追击,兵进黄县按照明军的效率,这已经是非常快了。而现在当然更不可能拖延,据北纬所擒拿到的几个叛军探子交待:憋红了眼的山东行营军已尽数开拔,正急速向黄县开来。预计在很快便会抵达此地,甚至可能就在这一两天之内。

“看来历史上的沙河决胜要变成黄县决胜了而且我们很可能首当其冲”

一听到北纬带来的那些消息,庞雨立即做出判断黄县之战本就不可避免,史载明军在此本就与叛军又大打了一仗,再次大胜之,斩首一万三千,俘虏八百多,坠海而死者不计其数,然后叛军才彻底丧失了信心,退回登州城死守,再也不敢野战。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叛军未遭败绩,实力还相当完整,更主要的是自信心尚在,这一仗更是非打不可。

而根据北纬这几天来的观察,从莱州地区撤回的叛军最初大都为骑兵,显然都是叛军的核心力量。这几天来步兵数量也在渐渐增加,这些能在短时间内从莱州前线跑回来的人最起码体力不差,肯定都属于青壮。如今聚集在黄县周边的叛军数量虽然还没有达到他们自称的“十万大军”,五六万总是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