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9(1 / 2)
一度攻入城内,可最后却还是被赶出来。此后只能长期围困,直到叛军粮尽援绝,自行从水路逃脱,才收复了府城。
眼下形势有所变化,改为叛军据守黄县,但敖萨扬觉得双方的实力对比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异。从历史上的战绩看,明军中除了辽东军,其他各路兵马在平地野战中并非叛军对手,可辽镇骑兵未必肯入城作战。所以即使叛军失去了城墙地利,在城里跟对手打巷战他们也并不吃亏。
而另一方面,黄县如今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县城了根据他们从俘虏那里得来的消息,叛军前段时间为了与琼海军抢道,差不多把黄县居民全部驱赶上前线作炮灰,战败后他们逃回县城死守。为了节约粮食,把城里最后剩下的百姓统统赶出到如今黄县城里几乎没什么平民,全都是叛乱军队及其拖带的家属,整座黄县可以说成了一座大军营。
当大明军将他们团团包围以后,叛军首脑曾经派人前往行营中军,再度想要投降。可先前多次诈降的恶果此时显现出来朱大典和高起潜都毫不犹豫拒绝了他们的投降请求。这样一来叛军没有了任何退路,只能死战到底。
再考虑到叛军的数量虽说被琼海军打掉不少,可其中大多为炮灰甚至平民,那些叛军首脑的老营班底一直没机会冲上来真正面对面打一场,所以除了运气不好被飞来炮弹直接炸死得倒霉蛋以外,这批叛军的核心力量其实并没有真正被消耗掉。只要他们这些人还在,随时都可以再裹挟大批杂兵加入
几项因素综合考虑下来,敖萨扬在战前就向整个指挥部门发出提醒,说这次明军恐怕搞不定,要大家考虑一下万一明军攻城不下以后可能采取的种种手段及其应对。解席等人起初还有点不以为然的,到了此时,却不得不重视起来。
当天晚上,北纬带人去了解了一下明军进城后却又被赶出的原因,回来以后只是一声冷笑:
“难怪明军上下都瞧不起川军,他们可真是一帮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白日作战,冲进城里的部队正是以川军营为首,一开始倒还顺利,仗着冲破城门的锐气倒也横冲直撞势不可挡。可是当叛军拿出上次对付琼海军的招数他们往街面上抛撒了许多金银首饰,以及布匹毛料等财物后,川军士兵立即散了队形,满大街捡拾起财物来。
这帮家伙没出息的行为很快影响到其他部队,并发展为对县城本身的抢劫明军费了偌大力气攻破城门,结果冲进城里的各支明军部队居然没有直冲县城中心,而是四散分开,到处忙着搜索民居搜刮民财去了。
大概他们都觉得这次肯定赢了,自有后续部队去继续攻占县城,自家先趁机捞一票也没啥大不了人人都这么想的结果就是让叛军得到了喘息之机,纠集起骨干力量一个反扑,不但把冲进城的几千明军统统赶出,还顺势驱赶着他们将外围进攻部队一冲而散,从而彻底改变了这次本已底定的战局。
当敖萨扬听说到这段过程后,他的嘴巴张大半天都没合拢:
“这真是历史的惯性果然强大”
历史上明军对登州城的攻击,也是因为率先冲进城里的川军不思进取而四处劫掠民财,被叛军反击出来,从而白白丢失大好机会。原想黄县这边早就被抢得十室九空,川军应该不至于那么眼皮子浅连座破县城都不放过,却没想到叛军主动诱导,最终居然又走到历史的老路上去。
“善于经营而不善作战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大阪第四师团哪”
有人这样评价道,顿时引来大家的一片笑声。
第四百零九章 第二次碰面
军旗猎猎,兵甲如霜。
又是和上次一样的场景,不过这回中军帐外那两排石翁仲般的重甲武士不象上回那么神气了,打败仗显然很影响士兵的精气神。
解席与庞雨二人再度来到大明山东行营的中军帐前,两人在进去以前照例往后面看了看北纬依旧带了一帮弟兄守在外头,朝他们招了招手表示尽管放心。不过这个“尽管放心”到底是放心能救出来还是放心一定能报仇,那就很难说了。北纬这家伙偶尔也会腹黑一把,对此总是语焉不详。
既然来了就甭想太多啦,反正上次闹这么僵都没事,这回人家是有求而来,想必不会有多大危险。对于这一点,琼海军内部商讨下来倒是甚有把握。
在接到朱大巡抚再度要求与琼海军首领会面的消息时,大家便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下当前局势。明军这次攻城虽然失败,但他们其实还有机会。黄县小城毕竟不能跟铁打登州相比,这一轮攻击虽然未能取胜,但也不是一点没效果城墙部分已有多处损毁,被破坏掉的城门一时间也难以修复,只能用塞门刀车加上泥土沙袋予以封堵。
此外经过如此激烈的一场恶战,叛军的火药,箭矢,包括精锐士卒消耗肯定不在少数,估计城里的粮食物资剩下也不会太多,如果大明军重整旗鼓,再这样奋勇攻击个一两次,对方肯定吃不消。
所以最后大家商议下来的结果,是大明军完全有能力独力吃下这股叛军,只要再付出点伤亡就行。分析得很全面,只是这帮小伙子犯了个骑驴找驴的常识性错误:他们忘了把自己这支军队对大明军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如果没有其它外援,明军咬咬牙再攻个一两次问题也不大。但既然有一支曾在半日之内就取下登州雄城的友军部队在这里,还要明军官兵用血肉之躯去冲击叛军城防仅仅为了满足官员的自尊心就算那些明军将领还硬气着,他们的手下可不肯再白白送死。
不久之后,从明军大营派来使者,说朱大抚台召见解团长,庞参谋两位。用的理由倒是很绝妙:上回辽东军获取了大量首级向行营报功,但经过行营官员的仔细查验,发现里面有很多应该是属于琼海军的功绩。朝廷处事自是要公正廉明,故此请琼海军的首脑过去商谈一下,好补上这份功劳
人家都这么客气了,这边自然要给个面子,于是解庞二人再度走过那段长长的人肉胡同,走进了那略有些昏暗的大明山东行营中军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