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97(1 / 2)

加入书签

胡雯告诉他们妇联对此也早有安排,到时候会给他们许配黄花大闺女

胡雯这倒不是在瞎说她已经通过张三光,程叶高,严文昌等当地官吏,甚至通过舒中的老丈人家族向各地黎人寨子都发出消息:以自愿为原则搜罗单身女性,只要愿意嫁入移民村落的,就能得到短毛的赠礼。据说是报名踊跃,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差额补足。

此后一段时日,差不多的景象在昌化及其附近的感恩,儋州等地面多次上演,光是凌宁第一舰队就陆续为海南岛上送来了三万余人,都被安置在这一大片区域中。大约七八千个家庭组成了约百余个新的集聚村落。这些村落的造型都是大同小异某块比较平坦,靠近水源的土地上,呈棋盘状安置着百余幢几乎一模一样的木头房子。除了住宅区域外还预先规划处公共活动用地,猪圈畜栏以及谷仓粮仓等。在村子的下风和低洼处则布置有用砖石砌筑的集中式厨房与公共厕所,并具有完善的上下水系统支持做好统一规划的优势就在于功能划分非常明确,可以确保这些村落在排污,通风,避免疫病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其周边则往往有大片适合于耕作开荒的土地,虽然现在还大都是荒芜野地,但只要肯干,很快就能开发出来。

即使是张三光等本地的明朝官员,也一直很奇怪短毛是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就能找到那么多适合建立村寨的场所要知道就算是当地最有经验的老人,也需要经过相土尝水,观察风色,甚至还需要等待一年时间看看气候变化,如此才能决定一处适合于居住的地域。而短毛的勘测队却仿佛未卜先知一般,目地性非常强的到处流窜。每到了一处,立下根杆子,拿出他们称为“经纬仪”的玩意儿测量一下数据,在地图上把位置一标就算是找对了地方如此仓促之间定下来的一百多处村寨位置,事后看来其中大部分居然还都挺适合的,不得不说这帮短毛还真是有秘术。

其实穿越众之所以能那么快确定合适位置,纯粹是因为他们有三百多年后海南岛的行政地图,只需要从后世那些行政村位置里,挑选一些能适应当前水源与道路条件的标注出来而已。在当前年代这些地方还大都空无人烟,找荒地很容易。

这帮偷懒家伙甚至连村寨名称都直接按照后世地图上所标注的来取名,这样对照起地图来好方便些。可那些搬进去的村民们则都感到颇为疑惑明明村子里没一个姓乔的,为啥这里要叫乔家坳子又有些诸如张官村金水镇之类,听起来应该是有点历史的,却明明只是一片荒芜而已。

当然初来乍到的他们也不敢多问,反正按要求整地建房先把村子建立起来再说。不过后来等渐渐熟悉了,也有人进入到短毛的行政系统里面工作,有人便忍不住开口询问当初这地名都是咋取得

对此他们的短毛长官从来都是笑而不语,而这些明朝人恐怕永远也料想不到,他们的短毛上司们只是在按照三百年的行政区划图,按部就班把那个时代的海南岛给“重建”起来而已。

第四百三十五章 陈涛的日记上

公元一六三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大明崇祯五年十一月初七,晴

今天船队抵达天津了,黄星的驾驶技术又有精进,“白驹”号靠上码头时轻柔的好像棉花,我在舱里居然一点没感到震动。“飞燕”号上安德鲁对此很满意,说他已经可以出师了。

登陆之前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天津卫守军对我们这两条纵帆船很警惕,一度不允许靠港,幸亏有钱大使亲自出面,才释清误会放我们上岸。

但是在证实了钱大使的身份以后,天津港的官员和守将们都非常热情。他们给予了非常周到的招待,如果不是钱大使急着回京城的话,我想这种招待肯定还会持续个两三天。

作为一个真正的短毛,本人也受到了他们的特别关注。那些明庭官员对我们的印象似乎很复杂,畏惧之中又带有羡慕之心。我可以感觉到了哪儿都有眼睛在盯着,有点像从前去朝鲜旅游的味道。

不过受到这种关注的不止我一个人,同行的吕宋华商会副会长陈大雷父女也是如此。作为吕宋华商代表,陈会长本人很圆滑,拥有非常高明的交际手段。帮我们解决掉不少麻烦,相比之下他的宝贝女儿就太天真了点。陈小姐坚定的天主教信仰,以及她那到哪儿都口无遮拦的小孩子脾气为我们带来不少烦恼,幸亏有曹太监一路帮忙照应着,才不至于变成麻烦。

今晚休息一天,明天就要出发去大明朝的都城了,心里还真是激动呢。大明帝国的核心都城,老爷子一直念叨要回去看看的地方我陈涛占先了,嘿嘿。

另:黄星和安德鲁他们将留在港口这边安排设置电报中转站和补给码头的事情。天津港当前还是军事管理区,要从中搞一块能够常驻的码头有点困难。钱大使答应从中斡旋,但也希望委员会和山东同志们能出一把力,以后我们和北京城的联系都要从天津走,在这里设置中转站很重要具体情况黄星想必另有汇报,我在北京也会为此尽力。

公元一六三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大明崇祯五年十一月初八,阴

真是难以想象,从天津到北京,我们居然需要花费整整六天时间几乎与我们从吕宋到山东的时间都差不多了虽然当前乘坐已经是大明最好的马车,走的官道也算是维护保养比较得力的,可一路上屁股颠得实在吃不消,哪怕用再多的软垫子也无济于事真他妈的颠死我了

好怀念海南岛的水泥路和公共马车啊如果可能的话,在下一拨的补给物资中,向后方请求送一辆带减震弹簧的马车来吧,如果整车不方便的话,送零部件过来也行,我想我可以找到木匠自行组装。

今天队伍里有好几个人感冒了,主要是陈会长的随从人员。也难怪他们世代居住在温暖的吕宋,却在短短半个月之内跑来十二月份的北京,就算准备了冬衣,一下子适应不了也很正常。幸亏我已经提前在山东待了一段时间,基本适应下来,否则恐怕也受不了。

我没想到陈玥儿那么笃信天主,又是大家出身的娇小姐居然也会耍赖,居然骗走了我的军大衣幸亏咱的护卫队里每人都有一件,把小张那件借过来用用吧,反正他自称东北人,不怕冷。

晚上住宿的驿站条件很差,虽然我们已经占据了最好的房子,可还是受不了那股异味儿先盖军大衣凑合一夜吧。

公元一六三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明崇祯五年十一月初九,多云

道路还是那么颠簸得厉害,在这里不得不佩服钱大使的体力连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吐了不少,他个五十多的老头子愣是没事。而且据说这条官道他已经来回走了好几趟,都已经习惯了。

今天在车上没事,与钱大使,曹太监,以及陈会长三位打扑克。奶奶的明明是我教给他们的玩法,现在倒说我的技术最差为啥这帮鸟人连打个八十分都要记牌连我扣什么底都能算出来

奇耻大辱啊最后居然还被陈玥儿那小丫头换下来了,这丫头不知道男女大防么,不跟自己丫鬟玩儿跑我们车上凑什么热闹就算钱大使一把年纪了,曹太监不算男人,可总还有我在场呢真搞不懂陈大雷在想些什么。

决定了明天教他们打桥牌,一个个都喜欢算牌是吧赶明儿让你们算个够

另:晚上的驿馆还是很烂,现在终于明白古人为啥总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步难”了,这年头出门旅行实在是个苦差事。尤其是晚上住宿,简直比咱们的野营帐篷还差点。

公元一六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明崇祯五年十一月初十,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