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23(1 / 2)

加入书签

郎家过年以后就要改称钱尚书了他虽然根本没派人过来,家中却依然被送去了最大一份,足有十多辆大车,占了全部货物的三分之一,不但可供他自家享用,还能满足过年期间人情往来的需求。

之所以如此重视老钱家,倒不仅仅是因为在外人眼中,礼部钱尚书与琼海镇的关系特别紧密,还因为他们确实欠了老钱的情大年三十晚上陈涛与陈大雷父女无处可去,本来只能窝在仪宾馆中睡大觉的,是钱谦益请他们到自己家中过年,才不至于太过冷清。身为现代人的陈涛还没觉得怎么样,但明朝人非常注重“有来有往”,陈大雷一直想要还这个人情,如今正好借花献佛。

除了钱尚书家之外,陈涛毕竟在京城里走动过一段日子,虽然没什么大收获,却也结交几个和他一样有点边缘化的闲人耶稣会的传教士汤若望就是其中之一,陈涛和陈大雷在南门附近买的房子就是经他介绍,又通过他与京城里一些信仰天主教的明朝官员搭上了线比如当今正深受皇帝信赖的东阁大学士徐光启。

陈大雷把这些人都放入了要“特别关照”的名单,一一照顾周到。而在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之外,他也顺便把自家的几个关系户,包括今天与他一起过来的那家主人也一并安排妥当了他毕竟是个商人,赚取利润乃是本能。

“所以说,玥儿,要善于借势有时候我们自己虽然本钱不足,可只要善于借助他人之势,一样可以做成大生意”

噼里啪啦打着算盘,陈大雷打算顺便教女儿一些生意经。不过很遗憾的是陈玥儿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放在这边她自小在吕宋南方长大,又是家里人都千依百顺的小公主,各种零食小吃从来不缺,在北京呆了这几个月,连陈涛都受不了,她当然更是早就受不了啦。

如今一看从南方运来了好些新鲜果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搬了一个大西瓜躲到里屋去,也不顾淑女形象,切开就大口大口开吃起来。至于货主陈涛会不会有意见她才不在乎呢,反正这些日子从陈涛那边骗来的东西也不止一样两样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好像忘了皇帝的那份儿上

差不多到了下午的时候,货栈里面终于渐渐放空下来,京城里那些有钱人家的仆人兴高采烈或挑或抬,带着新鲜蔬果各自回家去。虽然数量普遍不算多,但是没花钱啊人家短毛看到帖子后就客客气气,说不过一些南方土产而已,何必谈论售卖之言,然后直接就白送了一些说明他们很给自家老爷面子。这一点回去禀报之后必是能令家里主人大为开心的,可要比花钱买来一大堆瓜果更能讨上面喜欢了。

而在外面围拢着的人也渐渐消散掉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兴高采烈带了东西回家去,剩下一些想要浑水摸鱼的找不到机会,只能走了。不过也有些特别无聊的家伙,一直守到将近傍晚。就看见货栈大门再度打开,从里面推出十几辆大车来。虽然车上仍然用苫布盖住,但在有心人眼里,上面装着什么自是一清二楚。

有若干还抱着贪心的人忍不住就想悄悄跟着,看看有没有办法捞到些什么,但很快他们就放弃了这个妄念因为这次走在大车旁边的可不是普通车马行伙计,而是绿皮的短毛兵了,他们手中还都操着家伙

那些人唯一能做的,只是跟过去看看这些东西是送到谁家的结果很快出来大车被推到了最近正炙手可热的钱侍郎家里,想想短毛与他的密切关系,这么安排一点也不奇怪。

钱谦益那边,估计也早听说了城里发生的事情能够成为京城大佬的基本条件之一:便是要求对京城中发生的各类事情都能及时知道。否则在关键时刻,消息不灵通那可是会要人命的。

但钱谦益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优哉游哉安坐家中。另外让人嘱咐了厨房一声:今天的晚饭迟点做,有好东西可以尝鲜。果然不久之后琼海军给他们家送来了十几车新鲜瓜果,阖家上下自是意外欢欣不已,而老钱只是洒脱一笑,让僮儿出去说了一声谢谢便安然收下。

只是在看到送来的数量居然有十几车之多时,老钱倒略有些吃惊的样子,在询问了送货过来的伙计,了解到自家所获数量占了这批鲜货中的大头,大大超出了别家所得后,他立即会了意这些东西不但是给他尝鲜的,还是给他用来做弹药的。

聪明人办事就是轻松,钱谦益当即回房去写了几张便条,语气都很随意:无非是弟偶得南方友人所赠瓜菜若干,虽不值几文。然念及在此年节中亦算难得,不敢独享,当与兄共品云云之后便令仆人按份送出,其名单当然是根据他的社会关系来定。

而比起陈大雷,陈涛这等初踏贵地的外来户,钱谦益在京城浸润多年,无论社会关系还是人际网络都要厚重了许多,而且逢此正在设法入阁的关键时刻,他正需要跟不少人拉关系呢。如果是大张旗鼓的送重礼,一方面他未必拿得出来,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人诟病。但送点水果蔬菜就没人能拿来说事,就是那些再怎么眼里不揉沙子的铁面御史,或是死死盯着他的政治对头,也不可能据此来指责他的

“什么你说钱侍郎向人行贿他送了人家什么东西几筐黄瓜和绿叶菜你在开玩笑吗”

“是正月里的黄瓜和绿叶菜呢”

“正月里的黄瓜确实金贵,可那毕竟还是黄瓜,若以此写弹章只会白白惹人笑话。”

诸如此类的对话,也确实在几个钱某人的对头家里发生过,但最后都只能不了了之。

中华自古号称礼仪之邦,按照当时的习俗,这人情往来,收礼送礼都是相当郑重的事情:诸如亲戚,友朋,同僚,上司什么人,什么关系,以及什么节庆事由,该送上什么档次的礼物,这一切都是有定规,不能胡乱来的。大户人家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习这些规矩,将来操持家庭,对外交往时用得着。而一户人家的地位和档次,很大程度上也是要看他们在此类交流中所展示出的素质与判断如何。若是送错了礼,很容易被人嗤笑的。

钱谦益这回所送的礼物很巧妙蔬菜水果说起来并不值钱,在他的便条中也只轻描淡写一句话:些许微物,朋友们一起尝个新鲜罢了。但那些收到了礼物的人家心里头却都有数这些东西说起来不值钱,可在当前这时节却是花钱也买不着别说外头市面上,恐怕就是连皇宫大内,天子嫔妃,也享受不到这“些许微物”。

那这份礼物的厚重程度就要取决于各家自己的判断了:有那和老钱相交莫逆的,无非哈哈一笑,也将其当作寻常物事,最多派个仆人上门说声多谢,下次有空一起喝酒。而关系稍微远一些的,就要考虑还礼了。还礼的厚重程度当然不能按蔬菜来对待,肯定是要正儿八经计议一番,要拿得出手的东西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