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0(1 / 2)
黑锅的好靶子
没错,正是南方的那支琼海军
不知从何时起,朝堂上渐渐出现了一种言论,说这盐税收不上来,积欠太多,乃是因为私盐猖獗,官盐卖不出去的缘故。而说到卖私盐,这全天下卖得最欢最狠的毫无疑问要数南方短毛关键在于对琼海军所掌握的技术来说,盐这东西太容易生产了,只要靠近海边,弄上一片地,再按照标准工艺搞上几片设施,白花花的盐卤子就能源源不断生产出来,要求档次高的话再稍微过滤结晶一下,就是大量优质食盐出产。海南岛上是最早大批量生产海盐的,后来台湾也开始搞,包括最新开发的威海卫都自己搞了个盐场。还不仅仅是琼海军一家在搞,郑氏家族聘请了琼海军的工程师,在他们郑家地盘上同样搞了两三个,要不是这边适当控制了规模,郑家那帮人能把台湾岛所有海岸线上都布满盐场。甚至于连两广总督熊文灿都跟这边拉上关系后偷偷摸摸在广州弄了一个
每天都会有大量盐货生产出来,而这些食盐随即便会被运上船,通过最高效,最简洁的方式投入到大陆市场整个销售渠道与经营是由琼海贸易公司全权负责的。而茱莉对于食盐在大陆的经营政策就是两个字:倾销。
经过这几年的经营,“琼州三白”如今是名动天下,白米白糖两样也就罢了,这上好的精白盐从前就算是中人之家也未必能常常吃到,可就在这短短几年间愣是被琼海盐给打成了白菜价。现如今只要是琼海盐所到之处,不要说官府公盐,就是私盐贩子都几乎绝迹,能生存下来的盐商,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贩卖琼海盐的。
如果明王朝是一个强势政府的话,他们当然可以依靠国家力量阻止这种行为,可惜如今的明帝国根本没这底气,至少在琼海军面前没有。况且贸易公司并不吃独食,整个食盐贸易链条中一半以上的利益还是被分配给了市场所在地区的官府及相关人士,所以各地官员和商会机构其实都很欢迎琼海盐,只不过这种“私盐”所产生的收益不可能归入大明国库,皇帝拿不到手罢了。
第五百九十章 御书房中上
紫禁皇城,新翻修的御书房内。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翻看着摊放在宽大紫檀木桌面上那一份份与盐税相关的奏折,脸色愈来愈难看。
如果不是这一次崇祯皇帝着急上火的要清查盐税,那些相关受益地区的父母官以及各路知情者们肯定还会继续不声不响的闷声大发财,不过在官帽子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很快便熬不住了。那些辖区内有琼海盐流通的,可以直接从中获取利益的倒还能撑得住,可以从私盐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交税银。关键是周边地区,知道有这回事,却又并不能直接获益的一干人等,以前从中捞到好处时还可以勉强闭嘴,如今事关自己的乌纱帽,那就是亲娘老子也顾不得了白花花的银子再好,终究比不上乌沉沉的官帽子来的诱人。
只要有第一个人上书,便会有人陆续跟进。很快,铺天盖地的奏本弹章便飞进紫禁城,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上。在这些奏折中,官员们纷纷用各种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精确翔实的数字向崇祯皇帝汇报:盐税收不上来不是俺们的问题,而是因为私盐卖得太狠了,朝廷的官盐根本卖不出去
至于为啥卖不出去有几个胆大的官儿还附上了官盐与私盐的样品:前者是用传统煮盐法制作出的小粒子盐,颜色浑浊,结晶体大小不一并混杂了各种杂质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没特意向里面掺沙子。而后者当然就是琼海牌了,作为食盐出售的话肯定是经过至少一轮过滤再结晶处理的,两者光看卖相就是天壤之别,稍稍尝一尝也能很明显感觉出前者的苦涩味儿。而更要命的一点后者在市场上的价钱反要比前者低了一半还多
如此巨大的质量和价格差异,官盐在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也就理所当然了。可以说只要是琼海盐所到之处,它们就完全取代了官盐的地位。当地那些垄断了盐业销售的盐商们,他们手中原本价值万金的盐引如今在琼海盐的冲击下变得一文不值偏偏琼海军那帮人又很聪明,他们并没把这些盐商往死里逼,而是将其拉入到自己的销售体系中。琼海盐每到一地,首先便是尽可能寻找本地盐商作为销售伙伴,将大量上好精白盐直接批发给他们,让本地盐商成为最终的销售点而不是亲自去零售。如果碰上不愿合作的才会去扶植另一家不过这种笨蛋极少,除了最初在广东时遇上这么一例外就再也没碰到过了。
总之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竞争,如果没有政治力量介入的话胜负根本不用看,可偏偏那帮卖私盐的短毛后台极硬,朝廷中枢都不敢惹,各地官员当然更不敢与其作对这帮官儿当然不会承认他们同样从这些私盐交易中大量获益,都很一致的把朝廷盐政中所有弊端连同亏空都统统推在了琼海盐以及背后的短毛身上。
于是乎本就脾气急躁的崇祯皇帝理所当然变得非常愤怒,几乎要当场发下诏书再度讨伐那帮肆无忌惮的短毛髡匪,不过在愤愤然拿起御笔之后,却又颓然停下
这位朱由检陛下只是年轻气盛,性格躁切,却并非呆傻愚蠢。事实上朝廷里关于要对付琼海军的言论从来就没有平息过。随便想想也能理解,那帮短毛所作的事情和明王朝士大夫的思想旋律怎么可能合拍呢他们在山东大肆引诱民众、他们在威海疯狂“剿匪”、他们在南方随意与外藩开战议和、他们更胆大妄为的宣称琼海军不属于大明朝廷这种种言行,在那帮明朝士大夫眼中,哪一条不是弥天大罪哪一条不比区区一个贩私盐的罪名更重得多如果按那些士大夫官僚的想法,或者大明朝以往的行事惯例,这帮短毛早就被凌迟碎剐不知道多少遍了。
可一个人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终究是两码事,对于一个末世王朝也是一样无论那些“主战派”如何理由充分,气势汹汹的几次三番要求制裁琼海军,朝中的“主和派”们只要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哑口无言:
“若再逼反了髡人,何人可敌”
明末的文官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办了许多蠢事,但能够爬到这位置上的个人却绝没一个傻瓜,要他们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很容易,可真要他们为自己的决定负点责任,那可就千难万难了。收拾琼海军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但具体怎么收拾,如何才能确保不反过来被琼海军收拾掉,这帮人却是一点办法没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