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27(2 / 2)

加入书签

“你去吧,顺便传旨潘世龙和海浪,来汴梁见朕。”

“是,臣记下了,微臣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着,卢俊义缓缓的退出了御书房

“影。”待到卢俊义走后,赵煦轻声的出声道

“主人。”

“找到源氏天皇,朕需要这枚棋子。”

“遵命。”

作为一个帝王,无疑,赵煦还是很有成就的,同样,作为帝王,赵煦也是冷血无情的,极端的民族注意情结,造成他对待他国非汉族百姓的冷酷,扶桑国,恐怕短时间内不会有战争平息的时候了,而等到战争平息的时候,恐怕也是扶桑亡国之日

数日后

“臣潘世龙,海浪,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书房的龙案之前,帝国海上私掠团团长,帝国少将潘世龙对着坐在龙案之后的赵煦恭敬的单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帝礼

“潘卿家,海卿家,起来吧,这里不是金殿之上,二位爱卿无须多礼,坐吧。”赵煦笑眯眯的对着

“谢陛下。”

待到二人在赵煦的下首落座之后,赵煦便对二人说道:“此次二位卿家靠港朕之所以没有给二位卿家旨意,而是命令二位卿家前来帝都见驾,是因为朕有一些具体的作战任务交代二位卿家。”

“还请陛下吩咐,臣等万死不辞。”

“也没有那么严重,第一,随着源氏与平氏的作战的基本结束,扶桑开始慢慢的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缓民生发展阶段,这对我大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朕需要你们加大对扶桑沿海地区的骚扰力度,让他们的军队不断的疲于奔命,增大他们的军费开支,拉低扶桑的整体国民经济,第二,对扶桑民众加大杀伤力度,大量减少他们的人口,尤其富农以及有钱人,这样一来,不但是直接增加了我国的国力,还同时缩减扶桑国的税收范围,而至于那些吃不饱肚子的贫民,就不要杀他们了,贫困人口的增多还可以给扶桑造成恐慌与危机,这对我国整体作战计划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第三,由于朕此次给你们的对扶桑的任务略有改变,所以,朕打算给你们更换一艘战舰,除了火炮之外,帝国之内所有的武器你们都可以选择,不过目前,朕已经命令军械司在那艘船上装上了大量了床弩,足够保证你们私掠团的武力,第四,根据自己调配时间,去印度地区,以及印度以西的塞尔柱突厥国和阿曼国等地区去转一转,那里可是有大量的财富在等着我们,但是,有一点你们要记住,对待那些疯狂的,尽量不要与他们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或者轻易向他们那些较大的城市发动进攻,他们可不似扶桑和高丽人那般羸弱。”

赵煦说完,潘世龙与海浪二人对着赵煦躬身一礼说道:“臣等遵旨。”

接着,潘世龙对赵煦又说道:“陛下,微臣军舰上的兵士们都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过家了,臣斗胆,想为将士们向陛下申请一段时间的假期,好让他们回家看看。”

“这件事情朕允了,拨付给你们的新军舰还在装配武器,正好,朕给你们一个月的假期,好好回家陪陪家人。”

“臣等谢陛下恩典,臣等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百七十三章 资本主义萌芽

冬去春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宋帝国元祐三十三年,经过近五年的征战,大宋对吴哥王朝的战争已经于去年正式结束,对于与高棉的战争是赵煦自来到这个世界后,历时最长的一次的战争,数量众多的宋帝国骑兵,在整个河道遍布,密林丛生的东南半岛之上,几乎成为鸡肋兵种,大量的火器在雨林潮湿的气候影响下,威力也是大打折扣,恐怕在军械司正式研制出和之前,赵煦对于火器在潮湿环境下的威力折扣问题,也是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了。

战争不可能一直进行,对于赵煦来说,战争只是他为华夏汉人纵横世界所使用的手段,而作为帝国的皇帝,他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让百姓们过得更好,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夏商周有国家形式以来,直至可悲的辫子王朝,唯有宋朝一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何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充足,便利的交通,以及当时朝廷开放的政策,而赵煦登基以来,虽然战争不断,但是,大量的国内外贸易,在国家的机器的运作下飞速的运转着,而且随着户部对杂交谷种以及可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工部对农业机具的不断革新,使得更多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自对金辽的战争之后,整个北部草原更是全都划归到了宋帝国的版图之内,那原本驰骋于草原之上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全部因赵煦的手段,而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取而代之的,自然便成了无数的汉人在这广袤的草原上放马牧羊,随着牛羊数量的不断增多,牧民们自然会将手中大量的皮,毛,骨,筋,乳等畜牧业产品到周围的城镇中进行销售,而大量的原材料极大的带动了周围畜牧业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精美华丽的羊毛地毯,柔软保温的羊绒衫,各色精美的特色奶制品小吃,再将汉人的智慧融入到这些商品之中,这便形成了具有明显中华特色的畜牧产业链。而当世界上所有人再次提到羊毛地毯,奶制品和毛皮质服饰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中亚的波斯地区与大食国了,而是宋帝国,这个以出产精美而昂贵的瓷器,丝绸以及茶叶而闻名的神秘的东方大帝国,再有,需要皮和筋为原材料的军工产业链也随着北方大片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兴起,而且发展的是更加蓬勃。如果让时间倒退三十年,我想任何一个宋人都不会认为一向战火不断的北方会有今天这般富足和欣欣向荣的一面。

陇右路棉花的高产,同样带动着纺织业的高速发展,放眼望去,江南的丝绸,茶叶,全国各地的不同特色的瓷器,陶彩等等等等,在经过帝国商行的收购,运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