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01(1 / 2)

加入书签

的海王村,已经归属于中国书店,在一百多年的时间洗练中,历经多次翻修、改造,却仍是寻找知识源泉、传承文化的一块宝地。

许阳对于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古书医生”,书,画保存完好并不容易,很多就是因为保管不善让无数名家名作消失。这些“古书医生”的存在正是说明这些问题的。

中国书店肄雅堂的古籍修复技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王村市场的一大特色。“古书医生”们以其“补天之手,贯虱之睛”,默默修补着那些历经沧桑的文化典籍,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40多岁的汪学军师傅,从祖辈起就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他跟我们介绍起这门独特的技艺,可谓如数家珍。

“你们看上面写的这些个步骤,溜口、补虫眼、画栏、齐栏、作捻、下捻、打磨、打眼儿、订线、粘签,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每一步都非常复杂”,一位汪姓师傅指着墙上贴着的修补技术简介,告诉我们:“真正修补好一本书,需要40多道工序,全部都是人工操作。所以每本书都花了很大心血。”一位汪姓师傅强调说:“我们干活,是本着保护的态度,要尊重那些古籍,决不能有一点马虎、糊弄之心。”

这段话就是上次许阳来这里的时候,这位汪师傅说过的,许阳记忆犹新。每一行都有高人存在,许阳那个时候对于古字画方面的学习进度很慢,人嘛都有一种情绪,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着各种各样表达自己的情绪。许阳也是一个人,他不是神。

所以那段时间对于学习字画有了很重要的抗拒之心,也是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认识了这位汪姓师傅。从这位师傅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从那以后,许阳把那种不可取的心态扔掉,就算自己学的慢,也会慢慢的一点点的学习。

走进去之后,看着这里热闹无比。并不比潘家园差。来到一家名叫“浆纸堂”的地方,这家可是老店,许阳的那间天宝轩也就是十几年而已,或者说几十年也可以,这家店可是从清时就有的,据说这家店里还有纪晓岚和乾隆的提词。

进去之后就看到一个老人在那里训话。许阳就站在边上静静的听着。边上的一个小伙计看到顾客这样也不好意思打饶。站在许阳身边,对于这种情况小伙计已经见怪不怪了、自己这里的师傅,也就是汪师傅,训话在这海王村也是一绝

古籍修复这项传统技艺,一向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流传,如今也不例外。汪师傅目前就带了几个徒弟,许阳见到了其中一位。这位徐姓姑娘当时正在店堂里工作,大学文博专业一毕业就来到肄雅堂,在工作中继续研习古籍修复技艺,一晃已是五六年。笔者采访之时,正值暑期,很多在读大学生,来到肄雅堂,在老师傅们的指导下,亲手实践所学知识。这份对古籍修复的热爱,让他们在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中寻找到乐趣。他们技艺的日渐精湛,也让我们看到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永久流传的希望。

不一会许阳见到的那位徐姑娘。其实已经近三十的人了。来到许阳面前,她对这个少年可是有很深的印象。上次来的时候,就有很深的印象。

“呵呵,许先生又来了。”徐姑娘笑着和许阳打着招呼。许阳回头看到是这位之后马上笑着说道:“徐姐,你这先生先生的叫着,太生份了。不过这才多长时间没见,徐姐变得可是越发的漂亮了。嗯是很漂亮非常之漂亮”

“臭小子,打趣你姐姐我,现在你徐姐我都老了。再过几年就成老豆干子了”这位大姑娘也是一位喜欢开玩笑的人。这时那边的汪师傅也训完自己的徒弟,走了过来。

“哈哈,我就说今天怎么外有一只老哇子嘎嘎的叫,原来是你小子来了”老哇子,其实就是北方说的乌鸦。老人这分明就是打趣许阳。

“汪师傅,你这话说的。要叫咱也是一只百灵。我就是最近没事,想过来见见您老,听听您老的教诲”许阳马上行礼,不管如何,在古玩这行,那些古礼法对这些老人来说,绝对是杀手锏。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古玩已经不是为了传承文化,而是为一个简单的原因:“钱”

“呵呵,你小子,起来吧,每次来都行这么大的礼,真不知道你的师傅是哪个老家伙”老爷子受了许阳的礼之后,脸上的笑容更加的开心。

“我师傅很多,目前来说就好几位,不过这些礼法到是一位教我茶道的师傅教我的,我师傅和我说过。传承。不只是要传死物,那些已经丢失或即将丢行失的东西也要传承下去。古人重礼,所以想学本领之前一定要先学礼”

“你的师傅也是我辈中人啊,有机会我得见见行了,进来坐吧”许阳随着汪师傅来到里间,坐下之后,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起来。这家店主要就是以文房四宝,古字古画为主。这里许阳上次就是见识过,真的有不少名家名迹,有一些绝对是当世国宝,老爷子就摆在那里,供人观赏。想买也可以

“最近我正学习汉朝文化。不怕老爷子笑话,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反正我是真正的见识到了这一个朝代的文化就让我望而生畏,不得不说,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最近学到了一个死角。所以出来散散心,走着走着就走到您老这里了”

第639章许阳要干嘛

052720:07:11639第639章许阳要干嘛

“哦什么死角,和我说说。”汪师傅也好奇起来。

“其实也没有什么,最近学习汉朝文化的时候,学习到了金缕玉衣,不得不说古人的手艺很多已经近天人,那种耗人力物力的东西现代社会根本就不能出现,只有古代帝王级的人物才能做出来。只是我发现我查了很多资料,居然没有找到关于汉高祖刘邦的金缕玉衣记载。我不认为这位皇帝没有玉衣。”

“你小子,瞎操心,这种事情你又不是汉朝人,哪里知道,其实经历过时代的变迁,加上我们华夏特有的情况。任何一朝换代都出现一次文化革命,从秦始皇开始就已出现了。江山一代一代的换,但是文化的传承确消失的越来越多。就现在传下来的东西不足九牛之一毛。所以我们这些人能做的就是尽量去还原历史。”

许阳听着汪师傅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一天不查出自己那件玉衣的出处,他一天不得安生。和汪师傅聊了一会,自己起身离开了。来到这里怎么也要随使得逛逛。这里的人文气氛和潘家园可不一样。潘家园那里才是真正的龙蛇混杂。而海王村则要好很多

闲逛中,许阳正好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群人正围起来看热闹。华夏人嘛,都有这种习惯,许阳也不例外,反正现在无事可做,所以许阳也挤了进去。进去之后发现,还真挺有意思的。一个西装小白领正和一家店铺的主人讲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