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8(2 / 2)
贾轩看了他一会,说道:“明白跟你说吧,以你历年来的作品,你当一个作协副主席已经完全没有问题,差的只是资历而已。如果你今天能够表现优异,获得国家领导人的赞赏。我们就可以对你破格提拔。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你小子根本就没把自己当作协的人,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为华夏文化发展做贡献的自觉性,缺乏主人翁精神啊。”
“啊”赵星驰整个人都怔住了。
“啊什么啊”
贾轩挥了挥手,然后叹气道:“算了,我也懒得说你了,像你们这一辈的年轻人都这样,都没有主人翁精神,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赵星驰无言以对。
或许。贾轩是希望他能够作为作协带来新的改变;或许,贾轩是希望他作为华夏年轻一代的希望开始在文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许
但是,赵星驰真的没有把自己置身于作协圈子的打算,他也不愿意。
他多忙啊
拍电视剧、拍电影、创作音乐、写剧本、管理公司、写小说等等等等,一年时间从年头忙道年尾。
作协圈子多无聊啊
参加谁谁谁的作品研讨会、参加哪国的或者哪里的座谈会、访问哪国哪里、参加哪里的庆祝活动等等等等,还让不让人获得有趣点了
赵星驰虽然在外面的形象是一个很厉害的文人,但他真的没有从写作中获得快乐,有的只是成就感。反而觉得枯燥乏味,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只是作家而已。所以,要想让他囿于作协的圈子,根本就是在难为他。
而且,作协到底能不能代表华夏文化还在两说。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文化主流是普通人的文化,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简单的文字作品只是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而已。
普通人的文化,接地气、影响力大、生命力强、覆盖面广。
文化的表现形式,有文字作品,有动漫,有影视剧。有戏剧等等。
单独举例来说,网络小说就是别于作协圈子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属于普通人的文化,但长期不被作协接纳。现在虽然接纳了,但也是保持着排斥、鄙视、轻蔑的态度,评价是“难登大雅之堂”。
但其实,文学是个屁,文坛是个屁,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主流,而现在这个时代,多元化才是主流。
弘扬发展华夏文化,不一定要囿于作协这个圈子,就算作家本人不是作协的人,只要他的作品够优秀,一样算是在做贡献
当然,这些话也就能够自己想想,万万不能说出去的,否则就是一场激烈的骂战,然后无数传统作家对他群起而攻。
“我这样其实就挺好的。”赵星驰最后轻松的笑着对贾轩说道。
“随你自己吧,我先走了。”贾轩斜睨了他一眼,然后就告别走了。
漆黑的天空下,圆月高照,明亮光辉,薄纱似的月光洒落下来,将整片天地都笼罩在苍茫寂寥的氛围之中。
高楼大厦,万千灯火亮如白昼,美得不像人间
站在他背后,赵星驰叹了口气,突然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贾轩身体一震,猛地转过身来,一脸震惊的看着他道:“你你刚才念的是什么”
说着,不等赵星驰回答,他突然蹿步上前,抓住赵星驰的胳膊又道:“再念一遍我听听,快点”
急切的模样,像是火烧到了眉毛。
赵星驰微笑着再次吟了一遍。
“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贾轩把他吟诵的上半阕词念了一遍又一遍,眉毛胡子不停的抖动,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兴奋,眼睛越来越亮。最后大声说道:“这是水调歌头的词牌,下半阙呢快快作来”
离他们不远处有几个作协的人在等候着,见到他激动的模样,听到他说的话,顿时跑了过来,用各种神色看着赵星驰。又好奇。有震惊,有羡慕,也有妒忌,这小子又创作了什么大作,以至于贾轩这样激动
“水调歌头的词牌,是一首中秋词吗”几人心下想道。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
水调歌头、念奴娇、满江红、沁园春、江城子、永遇乐、卜算子、忆江南、一剪梅、虞美人、蝶恋花、西江月、鹧鸪天,这些都是不同格式的词的名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词的格式就是“水调歌头”这一类,贾轩作为华夏作协主席,岂能不知
令贾轩激动的是,赵星驰作的这首词实在是太优美了,字字优美,句句经典,精雕细琢。完美无瑕,改动一个字都不行。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处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整个上半阕,意境也非常的优美,如梦似幻,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幻,很有飘飘欲仙的仙气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赵星驰缓缓的将下半阙吟出,与此同时,一股酸涩的情怀沛然生出,让他差点落泪。
赵星驰想到了地球中国的父母,五年了,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
寂静
现场虽然有七八个人,但却寂静无声,因为每个人都呆住了,都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之中,久久不愿醒来。
凝滞了有三分钟之久,众人才清醒过来,神色间尽是钦佩之意,目光灼热的看着赵星驰。
贾轩慨然叹道:“中秋词自此绝矣”
其他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好词”一个声音在几人背后响了起来:“赵先生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一直是我倾慕的,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赵星驰等人转头看去,立即就见到两个精神矍铄的老者在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的陪同下朝他们走了过来。
“老邱,老杨”贾轩随意的打了声招呼。
“邱老师,杨老师”作协其他人则恭敬的称呼道。
赵星驰和钱敏丽也纷纷喊老师,因为这两个老者,一个是京城大学的校长邱平,刚才说话那个,一个是京城大学人文学部的主任杨兴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