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5(2 / 2)
但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通用也进入了破产保护程序,他们在市场上连连败北,而失败也就是因为他们的车型在全球范围销路不畅。
而之所以会销售不佳,就是因为他们对市场不够重视,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其实世界就已经陷入了石油危机。
倒不是因为石油输出国闹事,而是因为华国的崛起,倒是该国的石油进口总量大增,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石油价格的猛涨。
全世界的消费者们,都不得面临高油价的威胁,这样一来更加节油的车就成了车主们的挚爱,至于通用那种大排量的有老虎,也就只有美国的土豪们能消费的起了。
而2008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就算是美国的土豪们也受不了那高涨的油价,还有通用的油老虎了。
这样一来通用的车子如何还能卖得动
在进入破产保护程序之后,通用很快就调整了生产和设计的思路,他们开始积极主动的像世界主流的小排量节油车靠拢。
以前根本不屑一顾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又从新回到了通用设计师的视野,而萨博给他们留下的遗产,让他们根本没花上两年的时间,就连续推出了几款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都是可以别列为性能怪兽的那种。
就比如后来在国内用在君威和君越上面的那款20t的发动机,无论是从数据上还是在现实使用当中,都能把大众的涡轮发动机给秒成渣。
而这些技术,几乎都是源自于他们当初在拍卖萨博的时候做的技术保留。
要知道大众在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可是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可是最后却还落得个烧机油的毛病和口实,而人家通用是直接把萨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拿过来改装了一下,直接就用,都能和大众相抗衡,由此可见萨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实力。
现在这些技术,李逸帆也搞了一套过来,而他所需要的就只是时间,给他三年,等他的工程师把这些技术全都吃透,那时候就是他们晨华汽车发威的时候了。
不过现在,就只能先用三菱的4g系列的机头顶着。
至于变速器,他还从萨博哪里搞来了一套5at的自动变速器,这也是萨博的工程师自主研发的,也是一套好东西。
要知道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主流的自动变速器,也不过就是4at而已,而雅阁光是靠着一个5at,就已经赢得了高科技的称号,并且在销量上笑傲群雄了。
如果明年他们把技术吃透之后,把这套5at的技术用在自己的车上,那么是不是可以和雅阁叫一叫板呢
就算不能和雅阁硬抗,但是也绝对可以减少国人对国产车技术含量低的负面形象了
这年头技术的下放速度,还不像十几年之后那么快,所以这套5at变速器,在国内还可以支撑几年。
估计等到08年以后,就可以把那套6at的变速器给自己的车子用上了。
现在从澳洲dsi那边挖角过来的周元超带着他的团队已经到位了,尽管有很多人还是坚持要留在澳洲工作,不过一李逸帆的实力,给他们在澳洲搭建一个工作室,问题不大,而且因为网络的拓展,现在远距离办公已经不成问题。
现在周元超的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吧dsi的那套适配于后驱车型的6at变速器,改装成适配于前驱车型的6at变速器。
要知道后世吉利收购了澳洲的dsi之后,也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现在还没人关注这一点,毕竟澳洲的dsi在变速器领域,已经是势头渐微,因为不注重开发海外市场,而且还经常保留着自己白种人的那股子傲气的劲头,让他们在世界范围是越来越不受别人待见。
在欧洲,美洲都是强手林立,他们根本没市场,在亚洲,又是日本人的天下,他们同样走不通。
原本如果乖乖的和华国的汽车企业合作的话,他们还能苟延馋喘一段时间,可是这帮澳洲老太傲气,看不起咱们华国的企业,那等着他们的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至于底盘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年萨博的宣传口号,就是人车一体,贴地飞行,的驾驶感受。
这说明啥,这说明他们的底盘调较本身就是相当牛掰的,甚至后来通用在收购了这家企业之后,还专门研究借鉴过他们的底盘调教技术。
而这一套技术也是相当复杂的,在得手之后,就被公司的很多工程师们顶礼膜拜了一番。
不过这骏捷的底盘也不差,要知道后世这款没有装配es的车型,光是靠底盘,就在德国完成了一百公里时速的鹿角实验,那可是相当牛掰的表现。
毕竟花大价钱从保时捷请来的底盘工程师调教出来的底盘,可不是吹牛呗吹出来的。
所以李逸帆也就没有动这心思,没有让工程师们换掉,这款骏捷的底盘。
但是一样,等到技术被吃透之后,这技术,完全可以用在其他车型的身上。。。
1356高大上的感觉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总之关于发动机方面,肯定是不会让你们失望,在后期,肯定会有新的发动机上架,但是这需要时间。”
李逸帆给李铮和潘想解释道,两人对李逸帆的说法,这时候只能是无条件的信任,毕竟现在就在他们的眼前,就摆放着一台,他们以前从来想都不敢想的国产车。
这款车除了动力上稍微弱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和目前市场上火爆一时的日系和德系的中级车比起来,绝对是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比他们更好。
要知道去年的省城汽车,可还处于一片风雨飘摇的状况当中,环境都不能用一个差字来形容,甚至用恶劣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是老板接手了这晨华汽车才不过半年的光景,就能够打造出这么优质的中级车来,这已经是相当出乎李铮和潘想的预料了,所以现在李逸帆说要在一年之后,推出新的发动机,他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出了相信,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其实这款骏捷的成功推出,并不能把功劳全都算在李逸帆的英明领导上,事实上如果不是前期杨荣把基础打得牢靠,骏捷这款车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要知道前些年的时候,尤其是在打算进军国内的私家乘用车市场之后,杨荣可是把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骏捷车型的研发推广上面。
为了开发这款车。他不光是联系了日本的汽车厂商。从他们的手里购买了多项的专利技术,而且还拿出了钓鱼的本事,在三菱和丰田之间走钢丝,可是把那两家日本车企给玩弄的够呛。
一方面是从丰田哪里套取了相当多的整车装配技术,另外一方面又从三菱那里套取了发动机和底盘的技术,虽然都花了钱,可是他花钱的效率可是相当高。
因为最起码他是花了不多的钱,把事情给办成了。这可是和后世那些国企,花了大价钱,结果却没办成事比起来要强得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