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4(1 / 2)

加入书签

么需要请随时联系前台张博士,很荣幸能为您服务。”

“噢,真是太感谢了。”张黎生接过房卡,目光扫过李茗锦和宾馆大堂副理打了个哈欠,笑了笑说。

看到青年疲倦的样子,李茗锦带着郑天亮识趣的告辞离去,张黎生则独自一人走进电梯,来到川大为自己准备的客房。

房间虽然只是标准间去掉一张床铺,然后把另一张床铺换成舒适的双人大床改成的大床间,没有套房客厅,但朝阳的巨大落地窗和超过三十平方米的面积,却不会让人有局促的感觉。

张黎生锁死房门,习惯性的把两层窗帘拉上,紧接着便盘腿坐到床上闭上了眼睛,想要以秘法修行消磨时间,但突然之间他心中一动,低头喃喃说了一句,“小心驶得万年船”,顺势倒在了床上,不一会便沉沉睡去。

这一睡就是三四个小时,等青年再醒来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斜。

他悄悄走出房间,离开宾馆,在川大校园的绿茵路上混在一堆大学生里,毫不起眼的出了大学,上了门外停着的一辆出租车,“阿哥,恒泽市佢县去吗”

“嘶,恒泽市佢县,那可远喽,要是走高速,过路过桥费来回就要两张小绵羊嘞。

回来估计天都黑了,也捡不着个回头客,哎,不好走,不好走”出租车司机是个高胖中年大汉,他看看张黎生干瘦的样子,又是从川大里走出来的,便没有拒绝,只说了很多为难的话。

“阿哥,给你个一千五,走一趟呗,划的来。”张黎生早已不是那个单纯的山村少年,听了司机的话笑了笑,从口袋里摸出一叠钞票,数出了十五张,递了过去。

“呦,小阿弟豪气地很啊,成,这趟活我跑了,保证把你安全的送到目的地,咱说走就走。”看到红彤彤的百元大钞,司机裂开了嘴巴,接过钱后胸脯拍得山响,启动汽车,拐上了街道。

在蓉城市区的车流中走走停停耗了很久才终于驶上了高速公路,出租车这时终于将速度提了上去,赶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来到了恒泽佢县。

几年时光,县城已经扩大了一倍有余,街上竟也有了二十几层楼的高层小区,商业大厦,到了晚上整个城市霓虹闪烁,再也不是只有县中心最繁华的一小片地方灯火通明的景象。

“佢县靠着旅游,卖木头,可真是发展的够快的,我半年前看朋友来过一次,那时候还没这么些高楼呢。

对了小兄弟,县城都到了,你具体上哪啊”

“阿哥你就在这停车吧。”张黎生望着窗外依稀还有些印象的街道,沉默一会,声音幽幽说道。

“好嘞。”高胖的司机将出租车停在了路边,青年说声,“谢谢阿哥。”走下了汽车。

虽然已是夜晚,但空气中仍然吹拂着热腾腾的过街风。

“真是有些不认识了撒”张黎生感慨的自言自语着,沿着繁华的街道走了一会,进到一家门脸看着还算干净的川菜馆,点了筒子辣鸡、毛血旺、酸辣芝麻鱼等几道家乡大菜,满足的大快朵颐一番后在街上随便拦下一辆本地出租车,赶往记忆中的山村。

走时只能勉强容纳两辆车通行的乡间公路已经修成了四车道,可即便如此道路仿佛也不够用的一般,经过大木镇中心街的路口时,竟然还塞了几分钟的车。

家乡的剧变大大出乎张黎生意料之外,出租车驶过镇驻地,他望着路旁仿佛从未改变茂密的丛林呆呆发了会楞,直到车子停在鸹窝村头打谷场的空地上,才回过神来。

打谷场上正在举行着篝火晚会,看起来和张黎生在米国参加的烧烤派对竟差不多,只是更加充满野趣一些,青年看着车外的火光,摸出一张百元钞票丢给司机,直接下了车,悄然踩着山道,向张家老宅的方向走去。

而空地上,无论是游客还是年轻的村民根本没人在意一个回归的强大巫者,已经重新行走在了这个镶嵌在川西森林中的山村里。

三百五十一章碰钉板

沿着盘山石道一路走回祖宅,张黎生在昏暗的山路上竟然没有碰到任何一位乡亲。

来到古宅黄铜制成的方枝锁前站住,他摩挲着沉重的木门好一会,才从口袋里摸出钥匙打开铜锁,走进院里,便一如以前用两根沉重的门闩,把木门牢牢闩住。

院子里的景象和青年几年前走时一模一样,破碎的井台,狼藉的厨房,在盛夏依然阴冷的堂屋。

幽幽的站在泥地上,四下打量了许久,最后张黎生的目光透过夜幕看到堂屋中光亮的桌几,嘴巴里喃喃说了一句,“走了四五年桌上还是一尘不染,这宅子真是建在阴沉之地。”漫步走进了自己以前住的偏房。

房间里的摆设熟悉而简陋,除了一台老旧的球面显示器的电脑外,就只有一张木床,和两个漆成红色的床头木箱。

青年摸了摸那台让自己了解到无数生物学知识的电脑,脸上露出了一丝缅怀的笑容,之后爬上木床,轻松的打开了那两个以前需要自己用尽全力才能抬起来木箱盖子。

看着里面一册册码放整齐,材质各异的古籍,张黎生长长松了口气,嘴巴里“嘶嘶窸窸嘶嘶窣窣”的念起古老咒文,沉下心思,小心翼翼的拿起一本羊皮古书,一字一句的用心阅读起来。

用心费神时人总是不能察觉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大亮。当阳光照进古宅偏房时,张黎生才意识到夜晚已经过去。

古籍虽然字数都不算多,但含义深刻,言简意赅,仔细揣摩着阅读,一晚也就是看了不到十册,这样算下去的话,读完两箱古书大概要十来天时间,要留在山村这么久,他总要和乡亲先照照面。

想到这里。青年放下手中的古书。将木箱重新盖了起来,走出了房间,按从小养成的习惯,用冷水擦了遍身体。想了想。走到阿爹曾经住的正房。翻出了一整套土布制成的黑褂、黑裤、黑布鞋,向大门走去。

几步走到木门前正要拉开门闩,突然间张黎生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熙熙攘攘的脚步声。紧接着就听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年轻声音嚷嚷着,“阿猎叔,你咋这么死脑筋呢,山虫子都去米国享福了,不会回来了,你还留着这老宅干啥。

再说了,这宅子本来就没有产权,是咱村集体的房子,现在有大老板联合县上的旅游局、镇政府改成那啥历史民宿,那是大好事啊,何况人家都说了,打算保护性开发,这事对老张家也是个好事不是,你说你”

“你滚远远地去二木,这山虫子走的时候,我就撂下话把子,要把他家的老宅看到,啥历史民宿,啥保护性开发,哄崽子呐,这就是把张家老宅改成旅社、酒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